近日,随着我国官方首次披露2020年6月中印边境冲突全过程,中印双方发生冲突的加勒万河谷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加勒万河谷位于中印边境西段阿克赛钦地区,是加勒万河与什约克河的交汇点,山高坡陡,谷深沟窄,并不适宜人类生存。但它的战略地位却很重要,是进入阿克赛钦乃至南疆的要隘。

正是在这里,从古至今上百年来,不同时代的边防军人爬冰卧雪,坚守哨位,守护着身后祖国的安宁。在驻守边关中,将自己站成了喀喇昆仑的界碑,站出了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印边境巡逻的中国边防士兵(图源:新华社)

清朝终结,清边防军依然坚守在赛图拉

加勒万河发源于我国的白石滩(阿克赛钦河尾滩,河流呈东西走向),流入北南走向的什约克河,向西流入印度河。什约克河位于喀喇昆仑山以东,从锡亚琴冰川和昆仑冰山发源,流经德普桑平地,沿中印边境一路向南,长约近200公里。

加勒万河谷曾是我国什约克河走廊第二条经商通道,过去,我国新疆商人到印度经白石滩(阿克赛钦),穿越加勒万河谷,途中必走赛图拉、神仙湾,然后翻过喀喇昆仑山口,进入德普桑平地,穿过什约克河进入拉达克的列城,最后进入印度首都新德里,全长约1200公里。

1875-1877年清朝左宗棠平定新疆后,为加强和巩固新疆境内的防务,在我国南疆地区布置了一条漫长的军事防线。这条军事防线蜿蜒盘旋,起自吐鲁番,经库尔勒、阿克苏、喀什,最终抵达新疆最南端的和阗,全长5000多里。在这条漫长的军事防线上,左宗棠大军共设站台67座,每处分兵驻守。

左宗棠后命大将董福祥驻节喀什噶尔,总统南疆西四城(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马步各军。此时,有军情报告英国殖民者妄图侵占喀喇昆仑山脉附近的我国的领土,其中赛图拉地区因其位置重要更被英国人觊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赛图拉哨卡遗址区

不久,董福祥派遣一支上百人的骑兵敢死队,进驻喀喇昆仑。这些清军骑着骆驼、马匹,带着粮草,历尽艰难,跋涉一月,来到赛图拉,迅速与当时群众联手,夯土垒石,建立了赛图拉哨卡,这也是左宗棠5000多里军事防线的最末一个哨卡。

其后,赛图拉成了当时政府最高海拔驻兵点,也成为我国最西边境的防御大本营,承担起了西部边关喀喇昆仑山的守防任务。清军设立赛图拉、克里阳和麻扎达拉等哨所,并以赛图拉为大本营,设立许多分卡,开始巡视南北长达八百里的边境线。

当时的戍边条件非常艰苦,官兵们巡视八百里的边境线一来回,至少需要三个月以上的时间,但他们却在这里一代代地扎下了根,把自己变成了边关人。

1912年,溥仪逊位,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也宣告瓦解,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封闭,驻守赛图拉的清军并不知道清朝灭亡,他们依然履行自己的职责,戍边的故事至今还在赛图拉流传。后来,新成立的民国政府派出军队接手这一带的防务工作,当年的清军也就成了边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赛图拉成了当时政府最高海拔驻兵点

国民党边防军:把赛图拉交给你们,我们放心

民国时,戍边条件略微好转,但依然非常艰苦。根据民国老兵回忆史料,哨所没有电,只有煤油灯,取暖用的是牛粪火,官兵们最好的伙食是玉米面糊,有时连这也吃不上。天冷时,大家都紧紧挤在一起,互相用身体取暖。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官兵们仍然像钉子一样坚韧地戍守着祖国的边疆。

1928年赛图拉设治局,成立边卡队,人数增至100人,并巡逻到康西瓦。1933-1937年,守卡兵力增至200人。1937年10月至1942年,边卡部队是1个团,辖3个骑兵连。赛图拉卡、康西瓦卡、苏盖提卡、哈拉赛卡各有1个排(30-40人)设防并沿边巡逻,以上各卡一直延续到解放前。

国军时期,哨兵换防周期是一年,官兵巡视边界需要半年时间,基本上就是巡防半年,在哨所呆半年,然后就下山回到叶城休整。

1950年我军进驻西藏。新疆建设兵团的史料中记载:“1950年3月,第二军第四师第十一团一部进驻通往印度、巴基斯坦之要地巴扎大拉,第五师第十五团一部进驻通往印度之要地赛图拉。”

1951年我军从南疆进驻白石滩(阿克赛钦)、阿里,在经过喀喇昆仑山赛图拉哨所时,发现了在这里驻守数十年的国民党军。国军士兵看见解放军忍不住抱怨说:“你们怎么才来换防呀,我们快饿死了!”随后,发现解放军的军装和自己不一样时,又说:“部队换装了?”

解放军被这群衣衫褴褛仍坚守雪域高原的国军士兵感动了,他们说:“现在是新中国了,我们来了,你们就不用再受苦了。”国军士兵哭了:“爬冰卧雪、吃糠咽菜……我们等了4年,咋就不知道时代变了呢!”随后又说:“现在好了,我们可以回去了,你们是打了胜仗的部队,把赛图拉交给你们,我们放心!”解放军给这批国军士兵发了路费,送他们回家,随后接防了赛图拉哨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防赛图拉哨所的我军官兵

解放军在“生命禁区”建立钢铁哨卡

解放军驻守后,后来根据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情况,原来哨所重新设置,部分哨所被废弃,换防周期大大缩短。1958年,新疆军区在神仙湾设置了赛图拉哨所的分卡,不久后神仙湾逐步取代了赛图拉哨所,成为了守卫这片土地的钢铁哨卡。

神仙湾哨所海拔高度为5380米,是全军海拔最高的哨所,位于喀喇昆仑山口北侧,西抵印巴争执的锡亚琴冰川和南向印军控制的斗拉特别奥里地机场(什约克河最上游,德普桑平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这里年平均气温低于零度,昼夜最大温差30多度,冬季长达6个多月,一年里17米/秒以上大风天占了一半,空气中的氧含量不到平地的45%,而紫外线强度却高出50%,是不折不扣的“高原上的高原”,被医学专家称为“生命禁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赛图拉哨所遗址

从1958年开始,一代代解放军战士继承先辈遗志,守卫在杳无人烟的西北边疆,与雪域高原为伴。神仙湾哨所也从无到有,慢慢形成了今天的规模,成为了护卫在我国西部边界的一座堡垒,而这里的官兵也永远是共和国第一道防线的勇士。

据解放军报报道,1982年9月8日,神仙湾哨所被中央军委授予“喀喇昆仑钢铁哨卡”荣誉称号。然而,当时因为交通不便,通信不畅,官兵直到10月下旬才得知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而今,连队条件大为改观,不仅建成了富氧训练室、蔬菜大棚,而且氧气接到床头,手机信号覆盖营区……

在新兵授枪仪式上,每位新兵都要双手接过钢枪,庄严宣誓:“戍守神仙湾,昆仑卫士就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兵前往执勤哨楼,了解执勤情况(图源:解放军报)

从赛图拉到神仙湾,白茫茫的雪地埋葬了许多为驻守边疆而捐躯的边防战士。如今,塞图拉哨所遗址附近百米内仍有着很多坟包,其中,有三十个较为明显,其余的皆在常年的风雪中逐渐平整难以辨认。

历史在更迭,情怀亘古未变。不管是谁,都是为祖国戍边的边关人。冰雪和时间见证了他们为国土安全做出的贡献,祖国的人民也永远会记住这些最可爱的人。(资料来源:新华社、解放军报、人民日报海外网、侠客岛、《赛图拉哨所历史传奇》、《赛图拉哨所遗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料等

撰文:王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