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公布,即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这使得一号文件早已和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命运划上了等号。

而今年的一号文件围绕两条主线路铺开:

一条是乡村振兴,这是发展问题,要巩固发展脱贫成果,集中力量给中国经济基本盘补课,系统性部署乡村振兴;

一条是粮食安全,尤其是种子,这是战略问题,事关国家安全的基础保障和中国战略的回旋空间。

今天我们主要是想聊一下第二条主线:粮食安全问题,特别是种子的问题。

因为种子是粮食的芯片,而粮食事关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饭碗!

粮食问题

其实去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粮食已经面临事实性的减产,运输和加工供应链中断,部分粮食主要出口国更是开始限制农产品贸易。

因此当前国际市场上抢粮、囤粮事件频发,国际粮价,包括粮肉乳糖油等价格持续上涨,已经突破了6年来的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全球200多个国家与地区中,更是只有33个能做到粮食大体自给。

因此粮食安全问题赫然重回视野,因为只有粮食,才是防止世界更加混乱最好的疫苗。

然而虽然联合国去年不断示警,但从全球维度来看大饥荒已经来袭,目前全球有近8亿人处于挨饿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粮食安全问题对中国来说也是重中之重,中国每天都有14张嘴等着开饭,而这个人口基数决定了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石就是口粮自给。

幸好我国也一直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去年通过不断升级粮食安全的调门,最终实现了13390亿斤的丰收,并且创造了增产100多亿斤的历史新纪录。

而从稻谷、小麦、玉米这三大主粮来看,2020年我国水稻、小麦的自给率保持在100%,玉米自给率也超过95%,数据可以说是十分亮眼。

可能很多朋友会有疑问:既然这些数据看起来这么美好,那么为什么今年的一号文件还要再次聚焦三农问题,甚至其中一条主线还围绕粮食安全问题铺开呢?

这就不得不聊一下中国农业的结构性问题了,目前我国市场大豆之争激烈、高端农产品依赖进口,农民没有摆脱传统经营模式、农业竞争力有限、农业增长极限未突破的几大壁垒仍然封锁着中国的田野。

并且在强国之间竞争的重点——种质资源方面,中国一直处于弱势,甚至可以说是被人卡住了脖子。

这里我们以玉米为例,虽然我们玉米的自给率超过95%,但目前国内主要的5个玉米品种,有3个由国际公司掌握专利技术

其中最著名的“先玉335”是十几年前就已经成熟和推广的杂交玉米品种,由当时美国的先锋公司研发。

而在“造不如买”的观念驱动下,长期以来我们的玉米种子主要都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

此外,中国此前虽然掌握着全球90%以上的野生大豆豆种,但在1995年之后也失去了竞争力,现如今全球大豆的霸主是美国。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全球商品种子市场规模大概是600亿美元,而中国自己就占了三分之一左右。

然而庞大的消费需求并不意味着我们在这个市场具备话语权。

实际上这个领域向来都是由孟山都、拜耳、杜邦先锋、巴斯夫等跨国巨头所垄断,并且几大巨头通过相互收购加强垄断地位,其背后的金融巨鳄也在利益捆绑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粮荒、灾害和疫情“黑天鹅”来袭时,如果这些种子公司坐地起价、限制专利技术甚至是不对外出口种子,面对“一天都耽搁不得”的农事,我们的农民们将束手无策。

可以说在我们以为虎狼还在山海关外之时,外资早已经进入了我们的农田、厨房和餐桌。

因此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种子翻身仗被拿出来扩大篇幅、单独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一号文件指出要“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为我国接下来的种子突破指明方向。

种子翻身仗

其实种子变革并不是今年的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的,事实上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正式提出了这个概念;

在2011年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后,更是正式推动了我国种业现代化、产业化和加强国际竞争力的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之下,三年前,中国化工集团就以430亿美元的金额完成了对瑞士先正达公司的收购,加强我国在全球种业的布局。

此外,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年申请量已经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

不过种子研发是一个以十年为周期的大工程,需要有长期的研发资金支持,需要从制度上的创新保障才能在国际巨头的价格冲击下打破“造不如买”、恶性竞争的循环。

因此中央数了一下卡在中国脖子上的手指后,在今年的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了种子变革的问题,并指明了方向。

而我们也应该相信,只要我国一直坚守主粮安全这根红线,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随着种子变革进程的深入,粮食安全这个事关所有中国人饭碗的问题,或许将成为第一根被掰开的手指。

财经无小事,慧眼辨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