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西夏,这个由党项人在一千多年前中国的西北地区建立的割据政权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神秘。但从清末开始,对于西夏的考古研究不断发展,形成了十分热门的西夏学。使现代的人民了解到更多关于这个国度的历史和文化。

西夏王国作为地方割剧政权与中原宋朝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西夏文化就是在吸收借鉴汉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文化。

作为西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夏瓷器受中原磁州窑系影响,并结合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创建发展出粗犷质朴,极具党项民族特色的瓷器。西夏瓷器的烧造受定窑和磁州窑等北方窑系的影响较大,但与同时期的宋、辽瓷器相比,在胎质和釉色方面还有一定差距。西夏瓷器虽然深受中原瓷器的影响,但在造型风格和装饰方面却具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创制了一些独具本民族特色的器型,扁壶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夏褐釉剔刻花瓷扁壶 杨晓君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就收藏着一件西夏时期的褐釉剔刻花瓷扁壶。1985年征集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为西夏时期的背水用具。壶高33.3厘米,口径9厘米,腹径32厘米。

此扁壶小口,卷沿,口沿一侧有堆刺纹,短颈,双系,腹部扁圆,正面饰两组褐釉剔刻牡丹花纹,背面置圈足。这类瓷扁壶是由皮囊壶发展而来,边缘附加的堆刺纹则逼真地再现了皮条缝制的痕迹。

受磁州窑装饰艺术的影响,西夏灵武窑装饰主要以黑釉剔花为主,且褐釉剔花多与开光结合并用,即在褐釉上刻划出开光及花纹,然后将开光内花纹以外的地剔掉,由于露出胎之面积较大,胎釉间的反差对比强烈,此种装饰,朴实无华突显花纹别具风格。

西夏扁壶的装饰主要以植物纹为主,也有动物纹。植物纹中有莲花纹和牡丹纹,以牡丹纹为多,主要有缠枝牡丹、串枝牡丹、折枝牡丹三种。北宋时期牡丹以折枝最具特色,其形式设计为牡丹花朵左右两侧有花叶衬托。西夏瓷器中90%纹饰为折枝牡丹,折枝花朵较大,左右两侧由花叶衬托,图案构思与磁州窑基本相同,表现手法写实性强,更显形态逼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夏褐釉剔刻花瓷扁壶杨晓君

扁壶从早期到晚期一直生产,产品数量大,制作精美,也是西夏以外其它烧瓷窑口所不见的,是西夏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器。扁壶有两种,较大者为圈足扁壶,壶口小、颈短、腹扁圆,是由两个浅腹钵对接粘合而成,其接缝处常以附加堆纹进行弥合,腹侧上下分别置两耳或四耳,腹部中央有圆形圈足。该壶造型设计合理,口小腹大,壶中盛酒、水或奶不易溢出。圈足置腹中央,只要将口塞住,壶可平放,这样重心矮,加之有圈足支撑非常稳妥。腹侧有耳可供穿带,将带系壶附于马背,出游狩猎时携带安全方便。另有一种小型扁壶,其器形与大型扁壶相似,不置圈足,体态轻盈,腹侧置双耳,穿带随身携带简便实用。扁壶无论大小,设计合理制作精美,体现了当时人们的聪明才智。

近些年在内蒙、甘肃、青海等地都出土有西夏瓷器。这些瓷器与灵武窑早期瓷器相一致,说明西北边疆地区自古以来与中原息息相关,也证实历史上西北地区曾有发达的制瓷业,从各地出土的西夏瓷器看,民族特征鲜明、纹饰简洁、装饰手法粗犷。

西夏瓷器数量大、种类多、内容丰富且保存完整,既有宋代风格,又有西夏党项族地方特色,西夏瓷器是中国陶瓷百花园中最具地域特色和鲜明民族风格的一枝奇葩,对研究我国制瓷业,特别是西夏制瓷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责编:贾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