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的法庭上,原告、被告准时出席,法官、书记员也到位,但他们却开始各自“玩”手机,飞快地在手机上打字,又不时抬头进行眼神交流。这奇怪的一幕就发生在3月3日的肇庆市怀集县梁村人民法庭内。原来,这里正进行一场特殊调解。
怀集法院微信调解说听障碍人事纠纷
原告夏某东与被告佘某松曾同在佛山的一间公司工作,两人情同手足。2020年11月15日至12月13日期间,佘某松以生活急需且其信用额度不高为由,请求夏某东在网络平台上借款,并将款项转借给他使用。佘某松还承诺帮助夏某东偿还网络上的贷款。于是,夏某东一共出借40090元给被告佘某松;后来,佘某松又因购买手机向夏某东再次借款5498元。
收到借款后,佘某松承诺在2020年12月30日前还清全部欠款,但最终只偿还了1400元,剩余的款项一直未偿还。夏某东多次催要欠款未果,于是向梁村人民法庭提起了诉讼。
梁村法庭法官助理莫颖怡在与双方当事人沟通时,发现了双方当事人均属听说障碍人士,马上把情况报告了相关领导。院、庭领导指示承办法官要充分保障残障当事人的权益。
在充分了解案情及双方当事人的情况后,承办法官梁有扩为了顺利化解案件,向怀集县残疾人联合会请求支援,希望该会派出手语翻译人员协助调处。但残联有关负责人告知,目前怀集县尚未有具备听说障碍方面的手语翻译专业人员,建议法官向肇庆启聪学校聘请手语翻译专家协助。然而,启聪学校回复,该校虽然有手语翻译人员,但由于涉及法律专业术语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翻译亦存在一定难度,效果也不一定理想。
梁有扩了解到,当事人双方虽然存在听说障碍,但具有一定的书面文字表达能力。为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益,他向原告、被告提出了组建微信群组,以文字方式进行调解的建议,并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同意。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当天,在承办法官梁有扩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在微信群通过文字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诉讼请求和意见,并最终达成了分期还款的调解方案。此外,夏某东还主动提出自愿承担诉讼费用,佘某松也依约当庭向原告夏某东支付了部分欠款,昔日的好兄弟再次握手言和。
【南方+记者】刘亮
【通讯员】苏泳生 陈丹琳
【作者】 刘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