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剧《觉醒年代》第28集中,五四运动正式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数千名学生上街游行,遭到北洋政府武力镇压,最终,许德珩等三十二名学生被捕入狱。

在蔡元培校长等人的奔走呼吁下,5月7日,被捕的三十二名学生终于获得释放。

当蔡元培、陈独秀等人迎接学生出狱时,许德珩对京师警察厅总监吴炳湘慨然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十分清楚,我等学生在这里多被拘留一天,对国民就多刺激一天,

倘若我等三十二人皆被尔等所杀,可以唤醒全中国四万万的人民,

我们不走,我们要把牢底坐穿!”

一番讲话,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甚至引发了李大钊一场关于“闹钟”与“炸弹”的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将陈独秀比作“闹钟”,许德珩比作“炸弹”。闹钟之坚韧,炸弹之决绝,

两者所代表的革命者处事方法虽有不同,却都是一样的拳拳爱国之心。

电视剧中的许德珩血气方刚,为民众不惜牺牲生命,拳拳爱国之心,让人肃然起敬;

现实之中的许德珩少年老成,对国家爱的深沉浓郁,一生传奇经历,令人拍案称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年时代:投笔从戎

与电视剧中的青年学生形象所不同,五四运动爆发时的1919年,许德珩已是29岁,

从19岁参加同盟会算起,他的革命生涯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可谓是一个资历深厚的“老革命”。

许德珩,字楚生,1890年出生于江西德化(今江西省九江县)。

许德珩的父亲许鸿胪曾在浙江绍兴府作文书,因同情徐锡麟、秋瑾等人的革命事件,被罢官还乡。

从绍兴归来之后,父亲许鸿胪便经常向许德珩传播革命思想,指导其阅读邹容的《革命军》、严复的《天演论》等书籍,父亲的教育对许德珩启发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9年,许德珩考入九江中学堂,同年,许德珩参加了同盟会,立志革命救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许德珩以许础的名字,投笔从戎,参加宪兵队。

李烈钧任九江都督时期,他由革命党人廖伯琅推荐,在秘书处当秘书。

五四运动 :学生领袖之一

1915年,25岁的许德珩考入北京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蔡元培改组北大以来,北京大学空前活跃的学术自由气氛中,正上演着史无前例的思想碰撞。

蔡元培曾经发起过针对北大学生旧社会恶习的进德会。对蔡元培的这条“道德救国”的路线,许德珩没有多大兴趣,觉得是“知识分子超政治的资产阶级幻想”。

至于“受英美资产阶级教育的像胡适这样的知识分子”,许德珩更是不屑一顾,认为他们把美国总统威尔逊的那套假十四条说成是“民主的象征”可谓可笑。在回忆录中,他还讽刺傅斯年,说这个人“自夸能一字不差地背出‘和平十四条’。”

许德珩对当时很受欢迎的无政府主义者也不满意。在“名流”的鼓吹下,北大早年就有不少学生喜欢无政府主义思想。他们主张不要国,不要家,不称呼姓氏。许德珩抱怨说,“当时有些脱离实际的幻想家,看不起学生爱国运动,认为爱国就是落后的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德珩与李大钊两人年龄仅相差一岁,但许德珩却是李大钊的忠实信徒。

李大钊首先在北大接受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也是如此。在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主张“文明在二十世纪初以后,必将产生一次绝大的变化,其萌芽即发源于今日俄国革命的血潮中”。

经李大钊介绍,许德珩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并和邓中夏等人组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

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当年也参加了这两个社团,二人因此结识,成为“老熟人”。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许德珩是著名的学生领袖之一。他受北京学生联合会的委托,起草了《北京学生界宣言》,他在其中写道:

“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急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着。至有甘心卖国,肆意通奸者,则最后之对付,手枪炸弹是赖矣。危机一发,幸共图之!”

随后,在游行示威过程中,许德珩等三十二人被捕入狱,他在步军统领衙门的牢房里赋诗一首:

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

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

锄奸不惜死,爱国亦千秋。

赴法留学:师从居里夫人,研究放射性物理学

1920年,为继续寻求救国道路,许德珩登上了轮船,开始了自己的赴法勤工俭学之旅。

许德珩后来回忆时说,当时不太可能直接去苏联留学,于是就去靠近革命高潮的法国,采取既做工,又可求得学问的勤工俭学办法。

赴法勤工俭学期间,许德珩与中共旅欧支部的周恩来、徐特立等建立了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法国留学期间,许德珩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1921年初,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到欧洲考察学习,将同行的女学生劳君展等介绍给先期赴法勤工俭学的许德珩,希望许德珩为她们补习法文,二人因此结识。

自1915年许德珩立志求学救国,改字为“楚僧”,表示无意结婚。一次,劳君展在与许德珩的书信中,她将许德珩的“僧”字圈掉,写上了“生”字,委婉含蓄地表现出了对他的爱慕之情,许德珩便自此改称为“楚生”,从此,两人终于牵手走在了一起。

从法国里昂大学毕业后,二人进入巴黎大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研究放射性物理学,这也奠定了许德珩与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不解之缘。

毅然回国:投身革命

1927年春,在国内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的感召下,许德珩从法国回到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广州,许德珩到革命中心担任教官,讲授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史。接著,受恽代英邀请任武汉中央政治学校政治教官、第四中山大学教授、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代主任。并担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1931年,许德珩应北京大学之聘,回归北京大学赴北平任教。

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他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活动之中。

抗战期间,根据周恩来的建议,许德珩回原籍江西任江西抗敌后援会主任委员,动员抗战,保卫家乡。

与毛主席的深厚情谊

1936年,由于国民党当局的封锁,延安的各种物资都非常短缺:干部指挥作战时没有表,生活状况十分困难,冬天来了,大家脚上穿的还是草鞋。

对于当时延安的困难情况,张闻天曾经多次致电共产国际催促他们立即拨付援助款项,他在电报中说:“你们多延迟一天,则红军冻死饿死者就多增加一人,此非革命之福也。”

许德珩夫妇了解这一情况后,决定拿出家里全部积蓄,购买生活用品送到延安去。“送给毛润之”。

说起来,许德珩、劳君展夫妇和毛主席都是老相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毛泽东同志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时,许德珩是个穷学生。为了节省灯油和烤火的木炭,他终日在图书馆看书。那时,毛泽东曾经找他商讨时事问题。

劳君展与毛主席当时都是新民学会的成员,1920年劳君展从上海赴法国勤工俭学,毛主席等人还到码头送她们上船。

为了避人耳目,他们到东安市场买了十几块怀表、三十多双布鞋,听说延安那边食品供应紧张,还特意买了一些便于储藏、携带的火腿以及其他食品。

东西买好后,交给中共地下党员张晓梅时,张晓梅问许德珩夫妇:是否需要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个收条?许德珩回答说:我们送给毛润之的东西怎么能要收条呢?

“上午12时半,有许德珩者来桂园访毛泽东;有一劳姓女子来访王若飞”,

这是国民党特务在重庆监视毛泽东时在1945年9月9日这天留下的一条记录,

也从另一个角度见证了许德珩夫妇与毛主席的深厚情谊。

1945年,毛主席到重庆谈判期间特意提出想见许德珩夫妇,老友相聚,分外亲热。

期间,劳君展问毛主席:“我们当年曾带给你一些生活用品,你收到了吗?”

毛主席用他那浓浓的湖南口音回答说:

“噢,那是你们送的呀?他们‘掐了’,我也‘掐了’。”

劳君展不知何意,问许德珩:“什么是‘掐了’?”

许德珩笑着说:“吃字在湖南话中念掐,掐了就是吃了。”

在这次见面中,许德珩夫妇介绍了他们发起民主科学座谈会的情况,毛主席鼓励他们把座谈会搞成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数月后,九三学社便正式成立了。

女婿邓稼先:两弹一星元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德珩、劳君展夫妇青年时期曾师从居里夫人学习放射性物理学,

然而当时多灾多难的中国并没有给他们继续研究物理学的机会和条件。

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德珩曾先后担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产部长等;

妻子劳君展担任过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教授,高教部研究员、教育部参事,全国妇联执委等职。

也许是命中注定,他们的这一缺憾最终由他们的女婿邓稼先来帮他们完成了。

许德珩之孙许进曾回忆:“1957年初夏的一个傍晚,我们全家坐在院子里乘凉。祖父把五四运动中的经历又讲述了一遍。姑父邓稼先忍不住问,您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英文学门,在蔡校长帮助下好不容易读完了北大,还有两个月就毕业了,您这么干,就不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吗?

祖父脱口而出回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不知道许德珩的一番话,对邓稼先有着怎样的影响,只知道后来的几年时间,邓稼先隐姓埋名,远离家庭,来到荒漠戈壁上,全身心投入到国家的国防事业建设中,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两弹元勋”。

写在最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德珩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他四海漂泊,百般求索,为救国救民,万死不辞。

“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九三学社”创始人、毛主席的老友、邓稼先的岳父……

他的身上有着太多的标签,他的人生有着太多的精彩。

在这些太多的标签和精彩背后,是他那一颗永远不变的爱国之心。

这便是许德珩,一位爱国者的传奇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由夏峰人原创,欢迎大家关注留言评论,和我一起感受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