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农民外出打工,大多属于周期性流动,每当粮食收获和年尾的时候都会回家。可是,随着越来越多农村年轻人,进城落户,部分农村地区的“空心化”问题,正式成型。

于是,有很多专家认为,农村的“空心化”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应该大力推行村庄合并。但三农专家温铁军却表示,对于农村“空心化”无需过度担心,因为“逆空心化”很快就会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专业数据统计,2020年,成为了各类返乡入乡人员,数量增长最快的一年,具体数值高达约1010万人。与2019年相比,其增长幅度达到了约19%。由此可见,年轻人回乡置业已经成为趋势,专家温铁军的预言也基本成真,未来农民在农村反而会过得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村“逆空心化”为何会出现?

首先,出于对自身和孩子的考虑,农村年轻人回乡发展,压力更小。据数据统计,2020年,高校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只有约5290元,农民工平均月薪只有4072元。而这些收入,很难满足农民家庭的城市置业需求,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选择回乡置业。而且,由于户口的限制,孩子在一线城市入学的难度仍然很高。因此,回乡发展,让农村年轻人压力更小。

与此同时,土地增值情况的出现,让农民难以割舍农村资产。据专业调查发现,近50年来,75个典型城市,其面积扩展了近7.46倍,同步衍生出了巨大的土地需求。而随着农村城镇化,对城市扩张的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还会持续增值,对农民而言,自己的宅基地和承包地,已经成了“宝”。因此,对于农村资产的难以割舍,也是促成人口回流的一大因素。

综上所述,出于对自身和孩子的考虑以及对农村资产难以割舍,使农村年轻人会有成为趋势,并就此形成农村的“逆空心化”。虽然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后退”现象,但是,从整体的社会发展来看,超大型城市不一定适合所有农民生存。而且,随着商业大佬带头的城市资产,向农村的不断转移,对于社会资源本就不足的农村年轻人而言,在农村反而能轻装上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布局农村建设和产业规划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在上述《意见》中,国家明确表示,将加大对农村建设和产业规划的投入。对应的措施主要包括通过加大对农村二三产业的扶持力度等措施,促进农村全产业链的建设和延伸;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将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升级、农村天然气和自来水供应等项目,列为重点。

通过以上条款不难看出,未来国家将会对农村进行全面升级,以缩短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其中,对农村全产业链的建设和延伸,有利于实现农民在家,就能获得足够收入的梦想。除此以外,国家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农村的居住环境,让农民在农村生活得更便利、更舒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未来农村规划和建设,农民该注意什么?

首先,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在约1010万人的返乡大军中,约20%的人从事了规模种养、特色种养、家庭农场和农村合作社等行业。而约55%的人从事了乡村车间、餐饮民宿、农产品初加工以及特色工艺等行业。因此,建议有意加入其中的农民,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

其次,乡村主流建设,农民不用出钱。在接下来的乡村规划和建设中,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天然气的铺设等项目将成为重点。而在这些项目的主流建设阶段,国家有相应的财政资金,农民不用出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