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生活中的很多师徒的感情都很好,即便将来各在一方,也都保持着联络,维系着师徒之情。

而如今比较知名的师徒中,施一公和颜宁算是一对,他俩的知名度都很高,且都在各自的岗位发光发热,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走近施一公

说起施一公,很多人都不自觉地竖起大拇指,因为他不仅有着华丽的履历,更多的是科研方面的突出贡献。

出生于河南郑州的施一公从小就聪慧过人,他的数学科目尤其突出,经常获得满分。也正是因为在数学方面的优异表现,让他与清华大学结缘。因为他获得了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所以很自然地被保送清华大学。

不过即便到了人才济济的清华大学,施一公的光芒依然并没有被掩盖。其中比较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他竟然在清华大学提前一年毕业了,这绝对是少有的。

清华毕业后的他前往美国留学攻读博士,之后也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踏实刻苦的他从最普通的助理教授,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成长为该校的讲席教授。

然而毕竟中国才是家乡,所以2008年,施一公选择回国发展,而他的母校清华大学便是他最理想的目的地。

因为在科研学术方面的突出能力,以及在世界一流名校任教的经历,让施一公回国发展的起点很高,刚回国就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职务,由此可以看出清华大学方面对他的高度认可。

从2008年回国担任院长,到2015年担任清华副校长,再到2018年辞去副校长职务,担任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是经过谨慎思考的,他也很清楚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

不过中间有一个小插曲,2011年,施一公首次获得了增选院士的资格,与他同台竞争的学术大咖很多。比如时任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饶毅、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舒红兵。不论哪一位都是业内的中流砥柱。

原以为此次竞选施一公能顺利当选,然而遗憾的是,当年他落选了。

好在2013年施一公再次获得院士增选资格并成功当选。

走近颜宁

颜宁是施一公比较出色的弟子之一。颜宁和施一公也是校友,同样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颜宁便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而她的导师正是施一公教授。

既是校友,也是同胞,施一公对颜宁的培养很上心,而颜宁也很争气。跟着施一公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学术能力,从开始羡慕实验室同学发文,到后面自己也能在高质量期刊发文,她的成长大家有目共睹。

2004年,颜宁从普林斯顿博士毕业,因为在读博期间的优异表现,让颜宁获得了北美地区“青年科学家奖”(全球只有5个名额)。

博士毕业后,颜宁继续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博士后研究,之后便于2007年回国发展。

和施一公相同,颜宁也选择了清华大学作为目的地,此外,颜宁还比施一公还早一年回国。

相较于老师施一公,颜宁的起点要稍微低一些,加入清华大学之后是教授、博导的身份。不过即便如此,她当时也创造了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记录,让人佩服不已。

2017年,颜宁也获得了院士增选的资格,不过遗憾的是,这次竞选她也没能成功当选。而在院士增选结果公布之前,颜宁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离开清华大学,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担任讲席教授。

从2007年回国,再到2017年出走,前后经历了10年。在这10年里颜宁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博士生,同时也发表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成果。

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颜宁出走美国2年后,她便在美国当选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当时在国内也是议论纷纷,至少从侧面说明颜宁的科研学术能力毋庸置疑,只是为何国内没被认可,在国外却受到了认可,这点值得深思。

一些感受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而要想提升竞争力就得想办法留住优秀人才,给他们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给他们更多发展的空间,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

相反,如果发展受限,开展学术科研不自由,行政任务过重,付出没有得到认可等,就容易导致一些人才失去在国内发展的信心,最终导致人才流失的尴尬局面。

比如北大才子许晨阳回国发展一段时间后同样选择到国外名校麻省理工学院任教。

所以,希望能更加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提供好的平台和待遇,让他们能够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