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器时代的陶器(公元前18000-2000年)
古代陶器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2012年,科学家宣布仙人洞窑发现的最早的公元前18000年的放射性碳,这可以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花盆了。下一个最古老的陶艺制品来自中国的玉蟾岩窑,在其发现了许多陶瓷盆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60000年。这种早期的陶瓷器皿大多数通过卷制而成,通过简单的方法实现装饰图案。但是基于中国南方(扬子江/长江及其南部)的考古发掘可以发现,中国的陶工很快就开始生产一系列精致打磨和上色的器皿,以用于更多器皿。
在公元前3000年,这些陶瓷器皿彰显了当时的超凡工艺。陶瓷与玉雕以及其他贵重物品在富人的墓穴中被发掘,说明陶瓷制品与当时的社会地位有密切联系。
中国青铜器时代的陶器(公元前1700-221年)
青铜时代的科学、政治、社会发展(夏商周)导致了陶器生产的许多变化。陶工尝试高烧玻璃技术,温度极高,制造出带有褐色外观的花盆,硬度极高,这预示着由陶到瓷的转换。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陶瓷工艺也快速发展,导致了更简化的批量生产过程的出现,以取代用廉价的粘土制成品,用于家庭或者陪葬用途。
先秦时期的中国陶器(公元前221-206年)
先秦时期陶瓷的亮点就是兵马俑,其中包括8000名战士,130辆战车和150匹马以及众多的官员,大力士和音乐家。这套奢侈但令人赞叹的栩栩如生的陶器制品,其中大部分仍待发掘。令人遗憾的是,在这数年之间,这些精美的雕塑几乎失去了所有的装饰性涂料。
汉代的中国瓷器(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四个朝代中最早的一个,见证了无数文化经济发展,并且建立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建立使得所有类型的陶瓷器皿以及装饰品,小雕像,建筑模型,农家动物和马匹的需求持续增长,这刺激了能够生产大规模陶瓷的全国性流水线产业的兴起。
东汉后期,在浙江绍兴、上虞等地出现青瓷器,在后期曹氏墓葬中也多有青瓷器的出现,其釉色光亮,质地纯净,青瓷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重要创新。
汉代陶艺的最高艺术成就是铅釉陶的生产,铅釉陶在汉宣帝后较多出现,釉清澈透明,平整光滑,玻璃质较强,指数较高,光彩照人,有很高的装饰作用。汉代铅陶的大量烧制成功,不仅是汉代陶器的一大成就和特点,开创我国低温釉陶大量生产之先河,而且对我国汉以后陶器生产影响深远,唐代的三彩陶,宋明的琉璃釉陶均从中发展而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陶器(220-589年)
这个时期社会动荡,政局混乱。这个时期的陶瓷器以越窑为代表,其特征是釉料以黄蓝为主,绿色深浅不一,被称为青瓷。青瓷胎骨稍厚,胎色较深呈灰或深灰色。釉层厚而不均匀呈青灰色。器型矮胖,配以铺首、弦纹、斜方格网纹、联珠纹、飞禽走兽组成的花纹带,以及龙头、虎首和熊形装饰的器足。东晋中期后,青瓷普及百姓,造型简朴,装饰大大减少。纹饰以弦纹为主,少数水波纹,东晋晚期开始莲瓣纹,西晋后期的褐色点彩这是得到普及。陶瓷工通过改变釉的成分和烧制的条件实现了对颜色的控制。
隋唐五代时期的中国陶瓷(589-906年)
隋唐五代时期,在我国瓷器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并且迅速发展,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即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北方以生产白瓷为主。青瓷以越窑的品质最高。白瓷以邢窑的产品为最。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风格的形成。
唐朝时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经济空前发达。东都洛阳,西都长安,万国来朝,八方来贺。瓷器的风格多艳丽多彩,以唐三彩为代表。
宋朝的中国瓷器(960-1279年)
宋代虽然社会政治格局相对动荡,北宋相对安定,南宋社会动荡。但是宋朝确实是在诗词,书画,金石,玉器,陶瓷等艺术作品的黄金时代。尤其是陶瓷作品,大多数史学家都认为陶瓷在宋代达到了巅峰。以五大名窑的基础的八大窑系遍布全国,其艺术特色各具风格,艺术种类形式丰富多样。
定窑
定窑主产白瓷,兼制其他。其瓷质优美精良,曾被选入宫廷。白瓷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剔花等多种手法,图案常见花果禽鸟。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纹饰线条清晰明朗,反映了当时比较高超的刻摸与脱模技术。定窑瓷釉层较薄,釉面光润,也使刻花、印花线条极为清爽悦目,形成它独特的美术风格。
钧窑
钧窑是宋代著名窑址之一,可分为官钧窑和民钧窑。钧窑在今河南禹县一带,宋代称钧州,宋初于此设窑,故名。钧瓷烧成工艺不同于其它,为二次烧成,其第一次为素烧,然后施加釉彩,再进行第二次窑烧。钧窑瓷釉利用铁、铜呈色不同的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天青、月白等色,具有乳浊不透明的感觉。钧瓷因此烧制过程中变化无常,不可人为控制,故难以模仿,因此被称为“钧瓷无双”。
汝窑
汝窑一向被人们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汝窑原为民窑,产品风格近似陕西铜川耀州窑,北宋晚期开始为宫廷烧造高档瓷器。宋徽宗执政时期,汝窑是其烧造史的全盛时期,其产品胎质细腻,灰中泛黄,俗称“香灰黄”,汝瓷釉面有细微的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汝窑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讲究,不以纹饰为重。其造型古朴大方,色泽独特,观其釉色,随光变换。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妙。
哥窑
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根据文献记载和传世实物对其进行研究。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官窑
宋代官窑瓷器 ,官瓷代表着中国陶瓷艺术的最高成就,属于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由官府直接营建。有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分。官窑瓷器虽然在宋代瓷器中只占极少数,但是由于其所处地位和具备的优越条件,使它在当时烧造了一批宫庭所需的高档瓷器,其高超的烧造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北宋官窑的施釉较厚,釉质精细,釉面光润,呈乳浊状,有玉质感。
元代的中国瓷器(1280-1365年)
瓷器工艺在元朝有非常重要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陶瓷史发展的转折点。这个时候传统窑址的生产并没有完全停顿,但产品质量较粗犷。这时候比较重要的是景德镇的崛起。景德镇这时候烧制成功新的品种的瓷器、青花,成为后来明清的主要瓷器品种。因而完全改变了中国瓷器的生产面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个时候由于外销需求的增加,生产规模普遍扩大,大型器物增多,烧造技术更加成熟。
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特点是形态较大、胎体较厚、分量较重。装饰花纹所使用的青花料,有进口与国产两种。进口料颜色鲜蓝、艳丽,采用影青作面釉,所绘图案构图严谨、笔法工整、描绘细致。这类产品体积都比较大,系当时浮梁瓷局的高档产品,其器型豪放、青料浓重,总体风格气势磅礴。国产青料发灰较淡,一般施以乳浊的卵白釉,所绘图案构图疏朗,笔法淳朴,风格粗犷。这类产品大部分为小件产品,多为普通民窑所生产,目的也多为日用器皿。
明朝的中国瓷器(1368-1644年)
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而景德镇瓷器产品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因此,真正代表明代瓷业时代特征的是景德镇瓷器。明代景德镇瓷器是非常辉煌的,尤其是青花瓷,可以算得上是明代瓷器的代表,烧制工艺达到了中国青花瓷发展的顶峰。这个时期作品的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瓷器中,大多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纹饰主要有龙,凤,麒麟,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画面豪放而潇洒,笔意酐畅而纯熟,构图疏简而高古。
清朝的中国瓷器(1644-1911年)
清朝时期陶瓷文化,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的一页。这个时期的粉彩瓷发展迅速,人物、山水、花鸟等造型各异,色彩华美秀丽。
近代现时期的中国瓷器(1912年至今)
中国近代即晚清以后的一段历史时期,随着封建王朝的没落,官窑瓷器制作的消失,曾经出现一大批以彩绘、刻画和雕塑著称的陶瓷名家。他们一改传统的瓷艺创作方向,异军突起,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他们创制的浅绛彩瓷、青绿山水瓷画、墨彩描金瓷、粉彩瓷和刻瓷、雕塑作品,缤纷多姿,光彩照人,到今天是不可多得的瓷器艺术精品,因此成为人们竞相收藏的热门品种。
现代陶瓷,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陶瓷业,在继承古典陶瓷艺术的基础上也摆脱了古典主义思想的审美桎梏,与时俱进地发展出了符合现代人需要和审美的诸多陶瓷种类,使繁荣数千年几经战火摧残的伟大艺术,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中国瓷器的历史,一路演变,一路精彩,非是一文可以概全。洪荒岁月的炉火明灭,时代巨变的波澜不惊,最后都不着痕迹的投射在这些泥与火塑造的器物上。每一个细细把玩欣赏的人,都会心怀感念,余味无穷。
点击关注我们,了解更多瓷艺知识,见证国瓷艺术品收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