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海康定东路85号老建筑重新开放,本报直播探访了这个张爱玲的出生地。这幢百年历史建筑,是2007年在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先生等社会贤达的共同呼吁下才得以修缮保护的。4月16日中午阮仪三教授的两位老友——资深报人、作家、新闻学教授倪祖敏与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作协会员、作家居平一起参加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直播节目,聊聊阮仪三先生和他的古建筑保护。在直播节目之前,阮仪三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畅谈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并提出了自己鲜明的观点。

■阮仪三先生接受节目采访

■“上海会客厅”直播海报

张爱玲故居保护:要让历史场景立体化

谈到张爱玲故居的修缮保护,阮仪三先生表示:“张爱玲在上海有一段生活经历,这段生活经历等于留住了很多上海老故事,可以和张爱玲的书交相辉映。所以我们提出这房子应该完整地保护起来,不光是保护一幢房子,还包括周围的环境,因为这里反映了张爱玲当时生活的历史背景。今天人们看到的,是现实地貌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历史不可再生,但这里可以引起你的联想、你的回忆。所以我们说留住乡愁,正好跟名人故居联在一起,故事就有根有谱而且立体化了。留住乡愁就是留住场景,建筑物跟周边环境,跟街坊、马路、石库门联在一起,就生动了,有血有肉了。”

■康定东路85号老建筑

谈红色遗存:石库门反映了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

对于上海丰富的红色文化遗存,阮仪三先生表示,如果我们不把党的一大、二大、四大会址这些红色遗存保留下来,我们就不能把它们与当时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斗争联系在一起,党是在当时那样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下,创造出了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独立富强之路。

阮仪三先生说,石库门留存了历史记忆,它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跟扎根于人民群众,与人民心连心,因此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石库门就是明证,就是我们留下来的乡愁,反映了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红色遗存的重大意义就在这里。

谈新场古镇:留住原生态

在阮仪三先生的理想中,历史遗存尤其是古城古镇古村的保护,应该做到房子和居民还是老的,但生活改善提高了,历史原生态能完整地保留下来,上海新场古镇就是原生态保护的案例之一。

■新场古镇

1980年代末,阮仪三先生第一次到新场勘察,就被新场给迷住了。这里有浦东农村典型的“绞圈房子”,也有上海石库门房子、中西合璧的建筑装饰,从历史久远的沙洲渔村、滨海盐场,到古代水乡市镇,乃至近代历史城镇,新场有着上海地区原住民的全部生活形态和物质积淀,体现了江南水乡人家和谐共生的理念。

跟大家想象的不一样,阮仪三先生很看重新场古镇周边农田的保留。他说,古镇是农村的生活方式,古镇人靠旁边农田里的瓜果蔬菜养活,如果你把古镇的农田变成了商店,那原来的生活方式就没有了。乡村乡村,没有乡,也没有村了。我们只能看到房子的特点,看不到它周围依托生存的环境了。乌镇、周庄也一样,我希望乌镇、周庄周围留下一片田。可是,越近古镇,土地价值越高,因此保护的需求就会跟房地产商的需求有个“斗争”。

■新场古镇的建筑装饰

古村调研:值得去的古村还有四五千个

多年来,为了保护历史遗存,阮仪三先生带领弟子们跑遍中国各地,调研了无数个古城古镇古村。

阮仪三先生说:“我20多年前还自己跑去看,现在老了跑不动了,就培养学生跑,师傅带徒弟,徒弟再带徒弟,我审定了他们的调研稿子后,就推荐给《城市规划》杂志发表,如今集成了《遗珠拾粹》。”他说,“遗下来的珍珠,捡起来就是好东西,你不捡起来就踩到泥里去了。�>

■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遗珠拾粹》

煌煌四大册的《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涉及古城古镇古村达200个,但阮仪三先生表示,中国值得调研的古村至少还有四五千个。

我们看到《遗珠拾粹》里,他们调研的上海古镇古村就有南汇的新场古镇、闵行的杜行古镇、浦东的川沙堡城、浦东沈庄古镇、周浦古镇、大团古镇、坦直古镇、陈桥古村,好多古镇古村连老上海人都不熟悉。

■周浦的山墙

■杜行的地面用缸片、瓷片拼出“瓶生三戟”(寓意“平升三级”)

谈保护遗存与商业开发:像博物馆一样是要养的

对于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关系,阮仪三先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保护是要付出的,要养的。正如我们办图书馆、博物馆,目的是提高人民的文化修养和文明素质,不能看它挣多少钱,不能用门票收入去衡量它的价值,要看有多少人来读书、来参观。

阮仪三先生说,现在大家对办好图书馆、博物馆都没有异议,对于保护好红色文化遗存也没有异议,大家的认识都在提高,那么,对于保存历史文化遗存,也应该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阮仪三先生为新闻晨报·周到读者题字“留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