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揭秘展现中央红色交通线使命与贡献的《绝密使命》,讲述了以梅州市大埔县交通员蔡雨青为人物原型所塑造的男主角潘雨青,和其他交通员一起,在长达3000公里的红色交通线上输送物资、传送情报、护送干部的故事。(其实我看的第一部以交通站为题材的电视剧是情景喜剧《地下交通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年初在汕头有机会参观了秘密交通线汕头中站旧址,隐秘战线上的这些默默奉献的交通员们,虽不是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但却是在刀尖上行走的无名英雄。

“中央交通线”上的绝密站

“中央交通线”上的绝密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集,青溪永丰客栈,一行六人前往苏区任职的共产党干部被国民党侦缉队汕头站副站长曹瑞瑛带队残忍杀害,曹瑞瑛通过纸条线索,解密了共产党意欲建立地下交通线的绝密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0年10月,中央交通局成立,其中建立从上海经香港、汕头到闽西直达瑞金苏区的秘密交通线的重担落在了香港站站长“华山”手中,他当即着手在香港设立站点,并召集彭庚年、顾玉峰、罗挺,以“华富电料行”为掩护,在汕头建立绝密交通大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中的这条交通线连接着上海党中央与中央苏区两大战斗核心,横越沪、港、汕,绵延闽粤赣3省,高山密林,蜿蜒长达300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上海党中央从广东进入中央苏区的四条地下交通线中,除了其中一条交通线是由香港经广东转南雄入江西(这条线在1930年初就被敌人破坏)之外,其余三条线都经过汕头。经过汕头的三条线中,有两条线先后被敌人破坏,只有上海-香港-汕头-潮安-大埔-闽西-瑞金这条交通线是唯一始终保持安全畅通的,被誉为“苏维埃的血脉、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汕头交通站既是承上接下的中转站,又是内地交通始发站,许多物资要在这里转运,许多人员要从这里经过。所以,汕头交通站作为直属中央交通局的绝密站,与同一交通线上的香港大站、大埔中站、闽西大站等彼此任务不同,互相没有联系;中央交通局直接到大埔青溪的许多交通员都不知道汕头有交通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对汕头交通站的工作要求很严格,并且有特殊的规定:

第一,汕头交通站只能同所在地的党委东江特委书记一人联系,不能和其他负责人发生联系;交通员只是单线联系,没有发生多线联系,这样,即使在某个细节出问题,也不致影响全局。

第二,不准外人住站,经过的干部也不带到交通站交接,由交通站派人到约定地点会见。当年共产国际顾问、德国人李德经过,住的是外马路上英国人开的“适宜楼”;交通员熊志华运送电台零件,住在南京旅店;周恩来1931年来时先住在金陵酒店,后来为防暴露,被转去了附近一家招待所。

因此,其以历时长(1930年-1934年),安全畅通,始终未被敌人发现,任务完成出色,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隐蔽战线上的成功典范之一。

汕头互不知存在的两个交通站,相距不过一公里

汕头互不知存在的两个交通站,相距不过一公里

中法药房汕头分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中交通员蔡猛前往中法西药房传递完情报后便被国民党抓捕,惨遭曹瑞瑛严刑拷问后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法药房汕头支店开设的报纸广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0年10月中央交通局成立;当年年底,饶卫华在香港建立华南交通总站,中央交通局副局长陈刚率人到汕头,在镇邦街7号建起了中法药房汕头分号,对内则是绝密交通站。后来,陆续又有李沛群任闽西交通站长,卢伟良任大埔交通站长,上下接应。

中共在汕头先后设立的两个绝密交通站,都位于华洋杂处的“小公园”街区之中。这里的条条道路通码头,呈环形放射状的路网结构,南来北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这种环境有利于交通员开展秘密工作。无论是经营模式还是装潢陈设,乃至生活起居,交通站都与这里的普通商铺无异,不会引起敌人的怀疑,从而确保交通站能够安全运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地开中法西药房分号非常合适,前面是海且离港口很近,后面是居民区,再后面是山,利于隐蔽、疏散。

由于经营有方、服务周到,深受群众欢迎,价钱也比其他药房便宜,回头客很多,中法西药房分号的规模也越办越大,不仅极有利于作交通站的掩护,还可以进购很多药品,以满足中央苏区的大量需要,这个交通站的建立,周恩来同志曾亲自过问,决定要慎重使用,也就是说,只有输送重要领导干部时才能使用,而且要经过中央审定,才允许住在这个药房,一般干部是不能随便使用这个药房的。周恩来同志有几次在汕头时,留了胡子,并化装成牧师,住在中法药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当时有节目录制小公园被封了,连着去了两天都没能进去

汕头交通站以上海中法药房分号作为掩护,筹措一批又一批药品,秘密运送到苏区。还把阿斯匹林、金鸡纳霜等当时中央苏区急需的而被国民党反动派禁运的药品包装为中法药房的普通药品,源源不断运至苏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的西医听诊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的西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的西医针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法药房信封

另据《红色华润》记载,1931年5月,中央特科改组,陈云接替周恩来成为新特科的负责人,为了连接上海与中央苏区的交通,1932年陈云派杨琳(真名秦邦礼,临时中央政治局总负责博古(秦邦宪)的胞弟)往汕头重开“中法药房汕头分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富电料公司

剧中的这些人物也都有对应的原型,顾玉峰的原型是交通员顾玉良,彭庚年的原型为陈彭年,罗挺的原型为罗贵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着丰富地下斗争经验的周恩来把汕头定为线上的重要节点,1931年初,又派陈彭年、顾玉良、罗贵昆三人再往汕头,选在海平路开设一家“华富电料行”,作为备用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顾玉良雕像及华富电料公司柜台复原

1931年初,三位同志到汕头建立交通站,顾玉良回忆“我们以上海客商的身份,选择便于为苏区筹措电器材料的公开职业从事活动。我是上海郊区人,做过生意,当过党内交通,所以知道些做生意的道理和党内秘密交通的经验,负责电料行会计和秘密联络接待工作。陈彭年是山东人,在租借做过长期秘密工作,懂得黑社会的语言和活动方式,碰到问题他能对付,特别是他个子高,穿上长袍大褂,活像个资本家,所以他的身份对内是站长,对外是电料行的‘老板’。罗贯昆是二十来岁的青年,广东梅县人,我们仨中只有他会讲当地话,在汕头也有社会关系,是我们在汕头活动的翻译和媒介。在南京旅社附近租到了一座三层楼房,面临马路,建立一家专营批发代销,不搞零售的电料公司,然后请人家制造了一块铜招牌,全称为华富电料公司。不到半年我被调回上海,接替我工作的是肖桂昌。”

事实证明,这样的“双保险”是多么明智!1931年4月,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他所了解的各交通站都被迫立即停止使用,其中也包括“中法药房汕头分号”。从此“华富电料行”地下交通站正式启用,成为这条“生命线”上的中流砥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4年4月,顾玉良回到汕头,经反复辨认,确定华富电料公司的旧址在汕头市海平路98号(今为97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平路交通站(红框处)修复前旧景

根据顾玉良1983年的回忆,当年他们把二楼布置作洽谈买卖的写字间,为了表现是来自上海的生意行家,二楼的洽谈室就布置的比较豪华,买了高档的桑枝桌椅。三楼作厨房、餐厅、……中间放着桑枝圆桌,上面放着潮汕功夫茶具和德国造的“竹坚笼”汽油灯。顾玉良担任会计一职,还买了较像样的办公桌,摆上算盘和文房四宝。陈彭年的卧室买了顶当时时尚的福州眠床和较好的写字桌,还有一柱式衣架。……还按当地惯例,雇用了一位不到二十岁的青年,烧水做饭及做杂事。汕人称他为“小公司”,电料公司虽未举行成立仪式,但也为社会自然的承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顾玉良办公室复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待室复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待室复原

纪念馆按照顾玉良的描述,精心还原了华富电料行的“洽谈室”。中间是酸枝家具,摆放着潮汕工夫茶具、德国竹笼煤油灯,还有电话机、留声机、麻将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长卧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桑枝桌椅

绝密交通站的三大任务

绝密交通站的三大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汕头交通站是直属中央交通局的绝密站,与同一交通线上的香港交通站、大埔交通站、闽西交通站等任务不同,专门负责护送中央领导同志,只有高级干部要到苏区经过汕头才启用,同时负责无线电器材和药品的组织供应和输送。在1300多个日日夜夜里,安全护送200多位重要党政军领导人安全到达苏区。

200多名干部经汕头进入中央苏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克农、钱壮飞、胡底被誉为我当情报战线上的“龙潭三杰”,李克农在上海担任国民党特务头子徐恩曾设立的特务股股长,钱壮飞在南京担任徐恩曾机要秘书,胡底任国民党特务机关设在天津的分支机构长城通讯社社长,形成遥遥呼应的铁三角。1931年钱壮飞截获顾顺章叛变投敌的情报,三人在身份暴露之后安全转移,先后经汕头赴中央苏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0年到红军长征前,由这条交通线经汕头进入苏区的中央领导同志和其他干部有200多人。除了耳熟能详的汕头交通站交通员肖桂昌、小黄华护送周恩来赴中央苏区途中有惊无险的英雄故事外,还有众多中央领导同志和其他党政军领导干部由这条中央红色交通线经汕头交通中站被护送进入中央苏区。包括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杨尚昆、刘伯承、聂荣臻、叶剑英、瞿秋白、秦邦宪、张闻天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受到汕头交通站护送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受到汕头交通站护送的人物

邓小平女儿毛毛所撰写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中记述:“1931年7月中旬,父亲和阿金两人由上海上船,到广东汕头上岸,找到了交通站,即由交通站派一广东同志带路,径直北上,经广东边界大埔,顺利地进入福建的永定,这里已经进入中央苏区的边界。”

据当年护送叶剑英元帅的交通员卢伟良同志在1979年回忆,叶剑英是梅县人,认识他的人多,又正被国民党悬赏十万元通缉,所以他未照常走潮州、大埔一路,而是从汕头改道澄海、再转饶平等地,经陆路进入闽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从上海到汕头的船,大约在天亮后进入妈屿口,从香港到汕头的船,也大约是在这个时间入妈屿口,上岸时间在上午八九点,上岸后即可坐人力车去火车站搭乘往潮安的火车,再从潮安搭船到大埔,很方便。来往人员和交通员都化装为各行各业的人,潜伏于各种场合。党员干部来往,大部分同志不在汕头停留,小部分同志在旅店住宿一两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旅店旧址

南京旅店坐落于怡安街,是当年颇有名气的旅店。1931年初,陈彭年、顾玉良、罗贵昆初到汕头就在这里落脚,然后才在海平路建立汕头的第二个秘密交通站——华富电料公司。在一些老革命同志的相关回忆录中还提到汕头万安街的金陵旅社和金台旅社等。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南京旅店的后台老板竟是在潮汕地区负责“剿共”的国民党独立二师师长张瑞贵,最危险的地方反而最安全。

运送物资300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国民党当局在对苏区进行疯狂军事“围剿”的同时,还对苏区实行严密封锁。凡是邻近苏区的敌占区城镇,国民党当局对食盐、布匹、煤油、药品等实行限量“公卖”,并断绝赤白地区的交通,使中央苏区和其他一些苏区出现经济生活恶化局面:工商业凋零,物资奇缺,价格昂贵。苏区人民所需的食盐、布匹和药品尤其缺乏,五金电器及无线电器材更是找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汕头交通站在前后三四年时间里,向中央苏区输送食盐、布匹、药物以及电讯、印刷、军械器材等军需、民用重要物资约300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敌人对苏区实行的严密物资封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的收音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风扇、收音机、挂墙电话机这些都在电料公司经营范围内,也是汕头交通站运往中央苏区的电器之一,而且收音机的零件还可以用于组装无线电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无线电队开始是1930年12月项英来到中央苏区时带来一部15瓦的电台和部分通讯设备,1931年1月6日成功建立起红军第一部电台,红一方面军在宁都小布组建了红军第一个无线电通讯大队。1931年4月临时中央派任弼时等人带来一套周恩来编制的密码,以周化名伍豪为名,称“豪密”。1931年6月红一方面在建宁成立了无线电总队,9月下旬在中央苏区的红军部队,又实现了与远在上海的党中央的第一次无线通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0年12月30日,第一次反围剿,红军全歼张辉錾的第18师,该师无线电台报务员王诤、刘寅等经过教育参加了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的发报机

发报机是敌人严禁运输的设备,交通员冒着生命危险,历尽艰苦才把发报机运至中央苏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的脚踏发电机

这种脚踏发电机一般功率是0.1到0.2马力,能够满足无线电台和发报机的电力需求,中央苏区的电台大多采用这种发电机供应电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的英文打字机

根据原闽西交通站主任李沛群在1980年回忆当时汕头交通站的情况时说,“汕头交通站是设在一间五金电器材料行,……汕头交通站还担负着另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负责无线电器材料和药品的组织供应和输送。这些东西在苏区很缺乏,又很需要,而这些东西要靠交通员随身携带是不容易的。有一次我们交通员从香港带了四罐麦精鱼肝油,上岸时被查到说我们漏税而被没收了。何况这些东西要成箱、成批的靠船载运,这就要同商人打关系,通过做生意的方式。汕头交通站所以保密程度更高、更严格,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船上要有我们的同志,店铺里要有我们的同志,以职业作掩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型为闽西交通站主任李沛群

在李沛群的回忆还提到“听说有一个资本家花花公子之类的人(是上海人,在汕头做生意)同我们关系很好,名字已记不起来,但不像是个党员,可能是通过他进行工作的。他到店铺里来,就跟陈彭年他们打麻将,谈生意经。这一点很重要的,通过商人的关系,以生意人的面目出现。就算是自己有船,也还是很烦的。因为还有一大堆申请、批准、报关、托运等手续。所以通过商人出面,要同商人搞好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麻将场景复原

有时候,打麻将是为了招待来做生意的客人;有时候,是为了借那个声音,掩护讨论交通工作。

顾玉良在1983年回忆:“我们以上海客商的身份,选择便于为苏区筹措电器材料的公开职业从事活动。……我在汕头交通站的任务,是和东江特委的交通联系,把上海来的同志和苏区急需物资交给东江特委的交通员转送苏区。……一次由上海运来的货物,有好几箱子,其中有五六箱蓄电池,每箱四五个,其余几箱是手电筒和别的物品,因到货后不能马上转运苏区,所以在仓库里贮存了一二个月,才用船溯韩江而上运进苏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的手电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的手摇发电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的德国进口煤气炉

煤油灯和煤油,香烟、座钟这些也是汕头交通站运输到中央苏区的紧缺物资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苏区被服厂的缝纫机等设备,包括部分生产原材料,都是由中央交通局在上海、香港、汕头等城市采购配件并通过交通线秘密运至中央苏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为民国时期的手摇缝纫机,右为民国时期的老式熨斗

铁质熨斗在当时是电料厅经营的五金物品之一,是由汕头交通站采购并运往中央苏区提供给被服厂使用的器械之一。

据历史资料统计,当时在中央苏区先后建立了12个被服厂,其中较大的是第一、第二和第三杯付出。当时工厂有100多人,缝纫机约60台。军衣式样有列宁装和中山装两种,分甲乙丙三种型号。新军服为灰蓝色布质,帽子为有沿的大八角帽(列宁帽),上缀一颗布质红五星帽徽,上衣为中山装式、开襟,衣前盒衣侧有4个口袋,领口佩缀红领章,领子上绣一圈黑边,裤子为普通样式,配绑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1年11月,为适应中央苏区各项建设的需要,印刷业急需发展,中央苏区创办印刷厂,印刷报纸、党政机关文件和教材。1932年9月中央苏区取得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苏维埃政府决定发行统一货币,在香港购买印刷机械,汕头交通站充分利用汕头是商业发达的港口城市的有利条件,想法设法把印刷机械安全运至中央苏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的大型印刷机

运送情报和黄金

汕头交通站还为上海党中央与中央苏区之间转运了大量我党我军重要文件和重要情报,以及完成了筹款和押送款项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当年交通员秘密携带到中央苏区的物品之一,用来秘传情报。

据李沛群在1980年回忆,“在汕头市还设有一个绝密的交通中站,直接受中央交通局领导,并派陈彭年(绰号大块头)、汤宝康夫妇和一个姓邱的小黄华在那里工作,肖桂昌同志以重要交通局巡视员的身份在哪里蹲点帮助工作。还有一个约四、五十岁留两撇胡须的朱老板和一个姓黄的在那里工作,朱、黄两人好像是负责护送黄金去给中央。”

当时党在白区的活动费用很大,上海党中央虽从各方面筹借,但有时也难以按时发给各地。苏区没收地主豪绅的财产时,除粮食、衣物等发给群众外,黄金、白银、钞票等都集中送到上海党中央。

1931年,中央交通局局长吴德峰亲到中央苏区提款,一次就运送20万元。1932年,专职交通员曾昌明、肖桂昌到福建漳州,时任红军东路军政治委员的聂荣臻同志交付给他们价值约5000元的金条。交通员们以身犯险,把银元绑缚在手臂上,把金条藏在随身的纸伞杆中,风餐露宿,力保分文不失地将钱款交给党中央。

交通员的伪装术

要突破敌人的重重关卡,穿越赤白交界地区的层层封锁线,闯过国民党侦缉队的盘查和暗哨的追踪,避开反动民团的袭击,严防叛徒的出卖和破坏,可以想见有多困难重重。

据原交通员熊志华的回忆介绍,1932年底中央交通局派他从上海经过汕头送一包电台配件到闽西苏区。他到达汕头后就买了一个潮汕传统特产的枕头来装电台配件,机智躲过敌人的搜查,把电台配件安全送抵苏区。“熊志华刚把装着电台零件的竹枕头和其他行李一起交给店员小王,放进南京旅社的栈房,没多久,敌人就开始当晚的第三次搜查了。这回来的不是警察、宪兵,而是几个便衣特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汕传统特产的枕头

交通站设在汕头,也是看中了这里三教九流南来北往,商旅发达,便于党员干部改装掩饰。比如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同志当时已年过五旬,就作老教师打扮,随身带着课本;邓颖超在头上盘个髻,扮成去内地寻亲的妇女,交通员则是相送的“表弟”;周恩来则身穿长衫,脚着皮鞋,头戴毡帽,是商贾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的公文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贵妇和小姐佩戴小手表。当年在秘密交通站过往的女同志,有些人需要化装成富家太太时,这小玩意也派得上用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带暗器铁拐杖

据顾玉良的回忆介绍,“陈彭年在中央特科工作过,对化妆有经验,要我们服装也得讲究,才像上海帮商人……”。西装革履,头戴礼帽,手拿拐杖,是民国时期男士的时髦打扮。这支拐杖带有暗器,可作防身之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的德国进口自行车

电料商行的职员骑上自行车,也是一种成功商人的身份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花瓷水壶

交通员使用的是普通家用青花瓷水壶,表面上看是里面可以装水,其实底部可以秘藏各种重要的情报或物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良友》画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循环日报》

《良友》画报在上海发行,《循环日报》在香港发行,由交通员从上海带至汕头,用于传递信息,及接头暗号。还记得电视剧《风声》吗,里面就有用《佳媛》杂志封面女郎的装扮来传递消息的情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邮电局的明码本

为安全起见,汕头交通站没有设置电台,通过邮电局发电报,用暗语与在香港和上海的同志联络。

他们是战争年代的无名英雄,隐蔽的战线上红色交通员们曾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下遇险不退、遇难不避、遇死不畏、机智勇敢的战斗,他们用生命维护着这条红色血脉的畅通。

或许是由于地点有些偏,和其他小公园街区的历史建筑并不在一起,那日去参观汕头红色交通站时整个纪念馆里就我们两人。如果您有机会到汕头,别忘了去看一看这座小楼,里面曾经住着那些在刀尖上行走的无名英雄,他们曾用忠诚和生命维护着交通线的通畅。或许很多人连姓名照片都没有留下,但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们,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

文中照片拍摄于汕头红色交通站陈列馆以及电视剧《绝密使命》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