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中华民族儒家文化是特别强调孝的。在《十三经》里面专门有一本《孝经》,相传是曾子所作。在第一篇里面,孔子就跟他开门见山地说:“我有至德要道,你知道不知道啊?”这个孝是德的顶点,是道的精要,是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古圣先王都是以孝治天下,所以国泰民安啊。那么古代的圣君,他的德行无非是孝悌而已。所以说尧舜之道就是孝悌两个字。他能够对父母有孝心,他就会有爱心、恭敬心。他把这个恭敬心推而广之,去治国,去治民,他就有做父母的心去治,这样国家就会治理得非常有秩序。这就是德治、仁政,都是要从孝里面去挖掘的。那么孝在我们佛家也是非常重视的,佛之《戒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孝的特点是顺,你看一个孝子,他一定要顺应亲心,不仅养父母的身,而且养父母的心志,要承欢。你看大舜,他的父母都是要害他的,然而大舜对父母从来没有一点怨言。他只是说自己没有尽到孝心,号泣于昊,对天号泣。我为什么不能得到父母的欢心啊!他终生爱慕父母,最后以他至诚的孝心,感化了他的父母,包括他那个顽劣的弟弟。也就是由于他的孝,尧就禅让天下给他了。圣君垂衣裳而治天下,他只要有这一念的孝心,那整个天下不需要他忙碌就治得很好。所以这个孝就包括顺在里面,不能逆。你看古代的很多孝子,他顺应亲心,知道父母的心是什么。有位老莱子娱亲。在二十四孝里,老莱子是一个孝子,他非常体会父母的心。在父母眼里,哪怕他儿子年纪很高了,他都认为他还小。看到儿子小,看到儿子天真活泼,父母就会高兴。所以老莱子就体会到父母的心,他的父母都九十多岁了,他自己也七十多岁了,在父母面前他都要表现得像小孩子似的。像小孩子,他怎么办呢?他就穿那些小孩子的衣服,穿得紧紧的,到父母面前做小孩子的动作,翻跟斗,做什么的,他父母在旁边就很高兴。小孩子的样子,甚至挑个什么小桶,故意摔一跤,这个桶摔在地下,他就装小孩子哭的样子,父母就很高兴。老莱子娱亲,他就是顺着亲心来,让父母高兴。让父母高兴,这是一桩很有福德的事情啊。佛经也说你高堂父母就是两尊活佛,供养父母,让父母开心,胜过供养一生补处菩萨。

所以这个孝,孝顺是至道之法。什么叫至道之法?我们讲无上正等正觉才叫至道,孝顺到极点就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孝也是戒。比如,孝可以戒我们身口意三业。你在父母面前,要让父母高兴,低声下气,讲那些很欢乐的话,就规范了我们的口业;对父母每天早上要问候,晚上要问安,冬天要给他温暖的,夏天要给他凉爽的,就规范了身业;那么意业,要想父母的恩典、好处,要思慕怎么样的立身行道,扬名显亲,终身爱慕父母,就规范了自己的意业。《孝经》开宗就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皮肤、我们的头发,都是受之父母,你不要去毁伤它。你毁伤了,父母会伤心的。这是你孝顺父母的开始,孝之始也。现在有很多年轻人,生点气就要跳楼自杀,如果他能够接受孝的观念,你跳楼,你一辈子伤害父母的心啊。前年我来新加坡,有一对中年夫妇在这里,一见到我就掉眼泪,说他们的女儿自杀了,就为一点小事不高兴,跳楼了。搞得这对夫妇就埋怨自己,怨恨自己,我为什么对女儿这样?为什么对女儿这样?实际上是教育女儿的。所以让父母一辈子伤心透顶,总是在责怪自己,你说这是不是大不孝。那么立身行道,显亲扬名,光宗耀祖,这是孝之终也,是大孝。大孝要自己成就道德人格,要在社会上立德立功立言,成就三不朽的德业,使父母双亲由于子女的德业,能够受人尊重。就像大舜,是以天子的尊荣来供养他的父母,这是孝之终也。那么这个孝始于对父母的身体,就是物质生活的关注,然后对父母的心志的光宗耀祖,要光宗耀祖一定要在社会上建功立业,所以你要在朝廷里面忠心耿耿,立身行道,服务社会,让众生得到利益,让国家由于你的存在而得到大的福利,这是孝之终也。

所以这个孝呢,它就有戒的作用,你想到不仅今生的父母,而六道众生都是我多生多劫的父母,你自然就不敢去杀他,去偷盗他,去侮辱他。所以佛教戒律的最高境界就定格在孝顺。六度也是这样的,孝顺——顺着我们慈悲的心,不顺着自己悭贪的心,他就能行布施波罗密。所以六度里面,也跟孝有直接的关联。那么在现代文化当中,这个孝的文化一定要让它发扬光大。如果这个孝的基础没有,这个人的道德人格的基础也就没有了。一个不孝之人在单位上,他也不会忠。忠孝都没有,恭敬也没有,他就会傲慢,桀骜不驯,他即使不成为匪徒,也会成为庸才。所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个做父母的,一定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怎么教育?从孝开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你使自己的子女能够完善这样的人格道德,才能给社会提供一个好的公民,一个道德的君子。如果你没有进行这样的教育,那给社会提供的就是一个害群之马。所以天下的兴亡,每个父母都有责任。

——大安法师《劝发菩提心文》第3讲(新加坡版,融法恭录)

愿生西方净土中

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南 无 阿 弥 陀 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