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几个志愿者的陪同下,来到了榆社县化石博物馆,进了博物馆,老人直奔抗日英雄展区,他指着展区墙上一张泛黄的照片,急切地对志愿者说:''这就是我,旁边是我们营长……''

对老人来说,这张旧照片是世界上仅剩的可以证明他身份的东西,十多年来,老人尝试了无数方法,只想证明一件事,那就是自己打过鬼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郝志全老人出生于1928年,从小他就知道外面的世界不太平,尤其是1937年之后,到处都有日本鬼子,村里隔三差五就要被抢掠一次,日子根本过不下去。郝志全还记得,每次鬼子一来,自己就慌慌张张跟着父母带着家里为数不多的几样几样值钱物件往山里跑。年少的郝志全心里十分愤怒,明明是自己的家,凭什么日本人这样嚣张?

一直以来,郝志全的志向就是去当兵,打鬼子。他有一身好武艺,是和镇上的师傅学的,既是为了自保,也是为了将来当兵做准备。十六岁那年,郝志全如愿以偿当上了八路军。郝志全当时的营长叫做郝三成,营长一直教育他们这些年轻人:''一定要打走鬼子,决不当亡国奴!''这话郝志全一直牢牢记在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郝志全所在的营和日本人进行决战,日本早已是强弩之末,却依然做困兽之斗,把他们所有的手榴弹像疯了一样往八路军阵地里投,郝志全很多老乡就是这样牺牲的。那个时候郝志全并不怕死,他想的是哪怕自己死了,如果能把日本人赶出中国,也值了。

他没有死,那一场仗他们赢了。而且不久之后,就传来了日本全面投降的消息。他们全营的将士守着一台破收音机把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新闻听了好几遍,郝志全激动地流了泪,多少年了,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日本投降的时候,为了庆祝,全体战士聚在一起拍了不少合照,郝志全和营长留下的合照正是后来被放在博物馆里的那一张。仗打完了,原本郝志全是想要回家孝敬父母,没想到事情远没有结束,另一场战争很快就开始了。

这一次和郝志全成为对手的,是国军。年轻的郝志全想不明白这场仗因何而起,说实话,他对国军的确没有什么好印象,因为对方打仗不卖力,可是不管怎么样,郝志全也没有想过他们会成为敌人,在郝志全从小到大的认知中,最大的敌人是日本人,现在日本人被赶走了,中国人却要打中国人,真是太荒唐了。

但显然国军那边不是这么想的,自从抗战进入后期,他们就在逐渐收缩实力,等着来一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营长告诉郝志全,还是要好好打,重庆那边在谈判了,他们这边把仗打好,前方的谈判就容易一些。要是前方谈成功了,以后就不用打了。

不过显然,营长也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这场仗是注定要打的,而且一打就是四年。四年的苦战让郝志全认识到一件事,不是所有军人都是为国家而战的,事实上,像解放军一样为民请命,保家卫国的军人反而是很稀有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打败旧势力,才能建立新中国。时间很快来到了1949年,这一年郝志全已经成为了爆破组的组长。攻打太原的时候,郝志全带着战士去炸城墙,令他意外的是,守在城墙下的居然是十来个日本人,听见日语的时候郝志全差点以为自己神智失常了,后来他才知道这是阎锡山雇佣的日本兵。

当时日本投降后,有一部分日本兵留在中原腹地,用帮助阎锡山打共军的条件换取了自己的生存。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阎锡山也真是底线都不要了。这群日本兵当年也算是王牌部队,战斗力很强,个个身强力壮,看起来就很吓人。加上这群疯子满脑子''效忠天皇'',打起仗来根本不要命,一下子郝志全这边好几个战友就被击倒了,郝志全没料到城墙下会有伏兵,带的弹药不多,只能打白刃战。

他靠着自己的好身手打倒了几个日本人,但是寡不敌众,日本人太多了,郝志全左臂受伤,战斗力大减,一个日本人端着刺刀朝他冲了过来,郝志全拼命躲开,但身上还是被刺了一个口子,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郝志全也顾不了这么多,他抄起炸药包撞开眼前的日本兵,拼命冲向城墙,一声巨响过后,城墙被炸开,而郝志全彻底失去了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郝志全再次醒来是在医院里,他全身都缠着绷带,医生心有余悸地告诉他,他被送来的时候,头上掀开了一个大口子,都能看见里头的样子了,能醒过来,真是福大命大。

后来郝志全后脑勺有一块地方再也不长头发了,他戏称这是自己的军功章。太原之战以解放军的胜利告终。建国后不久,郝志全光荣退役。

他没有跟组织上要求什么,独自回了老家,做回了普通的农民,娶妻生子,过着安定的生活。至于他的档案,在回乡的时候,交给了县里的档案馆保存。没想到的是,几年后一场大火把县档案馆烧了个一干二净,许多老兵的档案都没了,包括郝志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时候郝志全并没有太当回事,直到后来政府要提高抗战老兵待遇,郝志全才发现自己的资料没有了。那个年代技术不发达,没了档案,就无从证明,这让郝志全心里不是滋味,待遇是次要的,他不能接受的是,自己打过鬼子的事情因为没了档案,就无法被承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志愿者也很着急,他们提醒老人,是否还有别的东西,比如照片等等?老人这才想起自己当年留下的照片。只是一张旧照片,证明力度依旧不够。老人至今依然奔波在证明的路上,但愿有一天,他能够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