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到,《魏书·食货志》记:“永安二年秋,诏更改铸,文曰永安五铢,官自立炉,起自九月,至三年正月而止。”

也就是说,中央开炉铸造的“永安五铢”只有五个月而已,开铸时候就是中央、地方官府、民间同时铸造,其大部分为地方官府和民间所铸。

三年后所铸造的“永安五铢”用旧范续铸,因此也比较难分辨那种为初铸,现在泉界认为字体稍粗,比较厚一些的为早期铸造。杜维善先生所著《永安五铢断代纠谬》中将“永安五铢”分为北魏四型,东魏前期三型、中期、后期二型,比较细致了,可以作为参考。

下面我们结合图片进行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为正样,文字周正,文字位置都很平均,没有什么突出变化。直径23.3㎜,厚度1.0㎜,重2.4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为俯永大头金,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字体差异,“永”字呈俯状。在杜维善先生的《五铢图考》中定为北魏一型钱,但也有泉友根据出土地区和字体形态,认为是东魏早期铸造。直径23.9㎜,厚度1.5㎜,重2.7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为背“土”或“吉”,因拓跋氏崇尚土德,为吉钱,只铸造了两年,存世较少,也是“永安五铢”中的名誉品。直径24.6㎜,厚度1.2㎜,重3.3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为背四决,“永安五铢”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很多“永安五铢”背有呈四决状,不过四决特别明显的也不太多。直径24.6㎜,厚度1.8㎜,重3.7g。

534年,东魏从北魏分裂出来,建都于邺(今河北邯郸临漳县)。535年,在宇文泰为首的大臣的支持下,元宝炬建立西魏,北魏正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权臣高欢一人独权,于550年,孝静帝禅位于高洋(高欢之子)。

西魏前两任君主执政有道,西魏地区经济逐渐恢复,在与东魏的战争中,屡战屡胜。553年,攻取了梁政权的蜀地,其军力强盛。西魏建立初始,宇文家族就执掌重权,随着势力渗透,于557年,逼迫恭帝让位,宇文觉称帝,改国号为周,西魏覆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为五下星,东魏铸币,多数泉友也称其为天柱版。根据《隋书·食货志》记载:“齐神武霸政之初,承魏犹用永安五铢。迁邺已后,百姓私铸,体制渐别,遂各以为名。有雍州青赤,梁州生厚、紧钱、吉钱,河阳生涩、天柱、赤牵之称。冀州之北,钱皆不行,交贸者皆以绢布。神武帝乃收境内之铜及钱,仍依旧文更铸,流之四境。未几之间,渐复细薄,奸伪竞起。”因而得名。直径22.8㎜,厚度1.5㎜,重2.7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为背四出,东魏孝静帝兴和年间铸造,铸期三年,量也较少,为名誉品。直径24.3㎜,厚度1.2㎜,重3.3g。

西魏因延续北魏铸币形制,其字体特征与北魏晚期钱基本一致,并没有什么太大差异,所以没法具体分辨。

根据杜维善先生的《永安五铢断代纠谬》,下面再介绍一些版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魏时期,短划永,三点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魏时期,降金,方永不接安,朱旁上折右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魏时期,断安,背甲文。

东魏时期,断永,宽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