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是人类的本能,人与生俱来地需要并懂得饮食。“民以食为天”,人类要生存,要发展,不能不把饮食当做第一件大事。从求饱,到求好,到求巧,饮食又与人类文明的开始和文化的发展结伴而行。《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于饮食”,就视饮食为文化礼俗的开始。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都在自然环境的制约下,努力利用与开拓食物资源,从求饱到求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饮食习惯和风俗。饮食习俗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潮汕文化源流》黄挺 著

“看一看百年古早的生活飲食趣事、籍由一些古早味的风貌,了解祖先們是如何胼手胝足过活,也仔細體會祖先在困難的生活中,如何用心地把飲食生活变得更有创意和内涵,庶民小吃是非常具體的生活方式,因為饮食自有其傳承舆渊源,古早味的飲食文化是建構在整体社合脈络之下,同時也是文化的面貌,蕴藏情感、生活、歴史、往事等多重元素.......。"

——《百年台湾古早味》黄婉玲 著

中国食鱼生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历经众多朝代,数度兴盛,形成了丰富的鱼生饮食文化。据资料介绍:

“鱼生又称生鱼片,古称鱼脍、脍或鲙,是以新鲜的鱼贝类生切成片,蘸调味料食用的食物总称。生鱼片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后传至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在日本是很受欢迎的食物。”

“生鱼片制作简单,食用可口,营养丰富。但同时也从两个方面来权衡利弊:从营养学角度说,生鱼片没有经过传统的炒、炸、蒸等烹饪方法,因此营养物质完全没有流失,是一道极富营养的菜肴,但是从卫生角度考虑,如果生鱼片没有经过很好地处理,会成为人们患传染病的根源。”

——品味鱼生关键看鱼源,鱼源主要从水质、食料、泥地、沙地、野生、饲养条件,鱼生处理也至关重要。

饕客往往很难对此有所了解,只能通过店主的交流、“观鱼察色”去评判、品味。如果能对鱼源地的鱼质综合检测,达标后出台鱼源供应认证书,让食客既能品尝美味,又吃的放心。毕竟生活条件今非昔比,店家也要与时俱进。巴鱼(河豚)已做到了,三文鱼好像还没有。

美食之乡庵埠散落着很多美食古早味。乡桌、私宴如火如荼,小食、名点、特色小店琳琅满目。靠近亨利路市场拐角的鱼生档做了几十年,生意红火、深受食客喜爱,很多人还专门开车几十公里去品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鱼肉片的晶莹剔透,肉质鲜甜,配蘸料很有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鱼饺与册皮是用鱼肉做的,感觉比福州“肉燕”好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亨利路陈兄鱼饺、鱼册OK,汤水一流(此处省略100字)木斗翅拌芥末更是一绝,外卖打包的络绎不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汕公路进入亨利路车辆是禁行的,偶有不守规矩的车进入,路就堵成“一锅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斗鱼翅真容

陈兄经营此档几十年了,因为要等人家店面打烊后才能摆摊,晚上十点后才营业,卖完收档。

再沿亨利路往前200米,有家无店名的蚝烙店,煎的蚝烙一流,店主4年前离世,后人接手, 出品还传承着老店主的风味与烹饪技法,选蚝精、鲜,粉浆配比恰当、火候得当、调味不错。

旧早,亨利路头还有一家做“冰糖猪手”的店家,店主去世,后人接不上,古早味消失了。

文里乡头还有一档“卤牛尾”,每天只卤5-6条,卤道至正。

乡野古早味,至趣至乐至味!

来源:海滨邹鲁是海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