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北旺,澳门旺。

南海之滨,背靠珠海面向澳门,1887年拱北关(洋关)正式成立。百年之后,拱北口岸迎来它辉煌的重生。

“拱北口岸犹如老字号大排档,味道好极了!”在拱北呆了18年的珠海市商务局拱北口岸分局局长周军权,见证了这一全国通关流量最大口岸的华丽蜕变。

拱北的南边是澳门市中心,公交轻轨长途巴士,各色交通工具穿梭城市每个角落;拱北的北边,是欣欣向荣的珠海,宜居环境、舒适空间正成为不少澳门人全新的选择。连接南北,拱北是交通的枢纽,更是粤港澳合作模版的精华缩影。

据统计,目前每天30万人往来拱北,成就全国最繁忙口岸之一。

天才刚蒙蒙亮,拱北已开始它熙熙攘攘的又一天。“时间轴”一窥通关人群的特点:6点起,学童和劳务工开始往返,9-11点,自由行背包客穿梭其中,直至午间片刻轻松。晚间又迎来高峰:16-21点,背包客返回,18点劳务工返回……

周而复始,如此往复。潮涨潮汐的,不仅仅是通关客流。

清晨未亮,濠江还沉浸在睡梦中,拱北口岸已一阵繁忙。一捆捆带着露珠的蔬菜、一箱箱最时令的水果、一车车新鲜鱼肉、一船船绽放鲜花……无数物资从珠海出发,源源不断送往澳门,成就这条从不停歇的“生命通道”。疫情期间,通道尤显至关重要,它为澳门撑起整座城市运行的必须。

去年1月21日,拱北创下最大流量日——49.9万人。统计显示,疫情期间拱北更达到全国口岸通关流量的60%左右,“从澳门到拱北,我们实行闭环管理,确保疫情没有漏洞,确保口岸防控安全。”周军权说。

澳门与珠海,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这是拱北口岸许多来的职责与使命。

新口岸正在成长,然而不少人依然喜欢“老字号”,便捷习惯是主因。1999年,拱北口岸联检大楼启用,通关流量只有15万人次。此后,客流量高速增长,倒逼边检、口岸部门出台更多措施提高效率、改善环境。

第一条自助通道启用,新型自助通道使用,口岸24小时通关,3秒自助过关……穿梭在18年来走了无数遍的通道,周军权娓娓道来,“从进入口岸到出关,我们一路只需要8分钟就能顺畅完成全流程,以后,流程还将继续缩短至5分钟,到时候更方便!”

“百年老字号”又迎来一次旧貌换新颜。软硬件持续不断改造升级:从最开始两个出入境大厅扩容至三个,容量已从15万人扩至50万人;查验设备持续提速,人工通道从30秒至1分钟缩短至8秒,车辆通关则从3分钟缩短至22秒。

“你看,这是我们正在建造的通关走廊。”周军权说,9米宽的走廊将扩展至24米宽,未来这条通道将在一层平层空间内实现完全通关,往来百姓体验感更强,效率更高,“要不了多久,我们又将看到拱北的一次蜕变。”

栏目主编:张骏 本文作者:顾泳 文字编辑:张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