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但眼下全球疫情依旧严峻。最近一段时间,印度、日本、马来西亚等多地疫情再次升温,不断上升的新增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给当地医疗体系带来巨大压力。

另外,在新冠疫苗接种问题上,全球进度仍旧缓慢,这主要是因为新冠疫苗供应不足导致的。在疫情高度传播、缺乏特效药物的情况下,我们想要彻底摆脱疫情困扰似乎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冠病毒弱点显现

近日,终于有一个好消息传来,新冠病毒复制过程中的弱点被发现了。据人民日报消息,日前,有国际研究团队发表论文,详细阐述了有关利用新冠病例的“移码”机制遏制病毒的复制,这一研究或许可以为今后彻底消除疫情提供有力科学依据。

病毒传播过程中,病毒基因组和核糖体需要相互作用,在通过被感染细胞内的核糖体进行自我复制后,病毒将继续感染更多的健康细胞,从而实现了对病毒复制的精细控制。

在正常情况下,核糖体会将RNA所携带的“遗传密码”翻译成蛋白质,但核糖体的移动将严格按照RNA分子链进行,每次读取相邻的3个核苷酸。但在病毒传播的过程中,会出现核糖体向前或向后滑动一两个核苷酸的情况,这就被称为“移码”。根据论文内容显示,新冠病毒依赖“移码”机制对病毒蛋白水平进行特殊调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一来,在“移码”过程中利用化合物进行干扰,将大大降低病毒的复制效率。在此之前,就有研究发现一些化合物能降低“移码”效率。

在最新研究中再次发现,merafloxacin(美拉沙星)的分子能更好抑制“移码”过程,同时对健康细胞并没有毒性。只不过,尽管有了新发现,但目前这些化合物还不足以作为新冠肺炎的治疗药物。今后或许能够通过继续观察“移码”事件展开新研究,研发出更有效果的抗疫药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物体免疫或成为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报道称一家上海科技企业成功研制出了新型石墨烯复合抗病毒材料,这一材料对新冠病毒的灭杀率高达99%。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石墨烯的特殊结构捕捉病毒,继而引发ROS,实现对病毒的破坏。与上文提到的“移码”机制相同的是,二者都是针对病毒蛋白质下手。倘若往此方面继续研究,或许能够实现“物体免疫”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