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农村的变化,是伴随着城镇化同步进行的;198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仅为20%,也就是说,40年前,80%的中国人都是农村人。尽管到了2021年,全国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转变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城乡经济结构的二元剪刀差仍然是无法忽视的存在,但又在很多方面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居民的生活习俗,亦或是乡村教育状况又或是务农模式。

从自然环境来说,有变好的一面亦有变坏的一面。2000年前后,广西桂东南的农村,人均年收入水平仍然相当低,仅为3456元。迫于收入有限,支出需求则受到压制,农村居民烧菜煮饭、烧洗澡水的能源,是来自小山丘上的树木和杂草,家家户户都不遗余力地去山上砍柴打草,生怕柴火被其他村民打尽一样,每家每户的屋子门前,都有垒得高高的木柴堆,后果是大片大片的丘陵小山,基本都是光秃秃的,甚至可以说黑不溜秋。

2021年的今天,外出务工的村民就业渠道多元化,收入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很大一部分的村民的生活一日三餐,用上了现代化、电气化的厨卫设备。上山砍柴的村民越来越少,可喜的变化是小山丘越来越愈发绿色了。另外一个导致环境变好的原因是, 2000年前后那些地处小山脚下被开垦殆尽的旱田水田,都会被用来种植水稻或者木薯等作物,到了2021年,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几乎都外出广东务工,当初这些视若珍宝的“良田”,被大片大片的荒废掉了,弃耕的这些土地上长满了绿油油的杂草。村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生活电气化取代传统柴火,外出务工取代世代农耕;退砍还林、退耕还草两方面作用下,秃山变青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村河流的生态环境方面,没见得有所改善,反而更衰败了,20年前,村里的小溪小河,一个簸箕插进去,往河流沿岸的杂草边踩上几脚,总能捞上一大碗的河鱼;一条蚯蚓鱼饵鱼钩扔进河中央,总能看见一大帮的小鱼游走过来“愿者上钩”。而如今,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从前河流生态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只存在于记忆当中了,颇有点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一书《寂静的春天》所描述的惨状。一个合理的解析是,近二十年过度使用的化肥农药以及村民生活垃圾扔进河流,已经对河流的生态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村居住环境方面,越来越多的居民住宅,由从前显得破败衰落的泥砖瓦房升级改造为了小康水平的钢筋水泥横排平顶房,收入有限的农村居民建设起毛坯房即刻进住,家庭收入相对较高的农村家庭,会搞起精装修才进住;而更富裕一点的村民人家,甚至盖起了农村小洋楼、小别墅。对“乡土文化”、“家根文化”、“安土重迁”较为看重的村民,即使进城定居了,也会出资把留在农村的祖屋修缮,作为氏族门面的支撑;另外一部分直接移居进城的村民,干脆让留在农村的祖屋自然破旧衰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二十年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极大,政府多年前即开始力推的村村通三通工程,到了2021年,基本实现了,家家户户都通电通网通路。财政出资与村民自筹结合打造的村村通工程,甚至把柏油路修到了自家门口,这放在2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20年前,每当一下雨,进村之路就泥泞不堪,车难走人难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村民门口出现了小轿车,汽车开始走进农村的千家万户,而20年前,1户人家有1辆五羊本田牌的125CC摩托车,足以羡煞旁人,到如今有小轿车已不足为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方面,宽带与移动互联网也覆盖到了广大农村,村民可自由地选择报装三大运营商的宽带,亦或是自由地使用三大运营商先进的移动互联网5G信号,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抹平了城乡居民之间获取信息的差异。

与此同时,随着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大家电的下乡普及,农村居民消费心理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从前会对电价看得极为看重,把电费单看得十分可怕,尽量节约用电,不敢用大家电,但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接纳用电价格水平与用电量的增长。但仍旧存在着部分农村低收入家庭,对用电还是表现出极大的抗拒心理,表现之一是去掉太阳能热水器上的电加热功能,表现之二是拒绝使用服务好到送村入户但仍需自掏钱包购买的瓶装天然气,仍旧依靠柴火烧水煮饭炒菜。

而在生活习俗方面,2000年前后,一直都是农村向城市供应粮食果蔬,而在2021年的今天,物质流动开始出现相反方向的变化。从前村民养猪,就图着猪肉出售卖给城市居民,以期获得一份收入,而现在养猪户养猪变成了自产自消,鸡鸭养殖也紧跟变化,变成了以自我食用为主。水稻种植从以前的家有余粮向外出售获得一份收入,变成了纯粹的自用为主。从前村民会种植蔬菜拿到城镇去开卖,现在城市开始反哺农村,专业的农业种植公司大规模生产取代了传统农耕跟不上需求的变化的村民农业生产作业,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购买商贩送进村来开卖的品种丰富的时令果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娱乐方面,农村留守中老年人,开始在村大队中心,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以牌九、麻将、扑克牌作为娱乐消遣方式。

教育与农村留守儿童方面,有那么一部分外出经商成功的村民,会定居在珠海、广州、深圳、东莞等这些珠三角城市,也会带着他们的子女前去所在城市入学。结果就是农村学校入学生源变少了,2002~2008年,我在村里上小学时,一个年级一个班级有六十多人,现在同样的小学,一个年级一个班级的人数仅有二三十人,少了一半以上。农村教育空心化的后果,导致有一小部分农村小学被兼并,学生被安排集中到镇级中心小学去上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农村务农模式方面,村民思想也有所开化。从前很多农户家家户户都养殖有大水牛,该大水牛的唯一用处就是每年的农耕时节,派上用场用于犁田翻地,其余一年到头时间都是人工放养,造成了极大的人力成本资源浪费。农村种植进入机械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农户购置铁牛,取代了憨实的老牛。从前农忙时节水稻不仅是镰刀式手工收割,水稻打谷机也是落后的人力踩踏式,生产力效率极为低下,2010年前后村民陆陆续续的升级配置了柴油动力式或者电动马达旋转式打谷机。2020年起,很多村民直接意愿付费让进村的联合收割机前来收割水稻。在我看来,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模式的传统农耕终究会没落,中国现代农业终究会走向机械化、智能化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农村劳动力方面,无法外出广东等发达大省务工的农村中青年,则留在了本村,一部分农村妇女靠着摘八角香料、种植辣椒、百香果,然后卖给乡镇收购站,挣点零钱来补贴家用。但因为丘陵多山地带,无法大规模开展种植,都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而最近几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会有相当一部分的村民,到附近的圩镇纺织厂、电子厂上班,一来可以挣点零花钱补贴家用,二来离家近,可以更为方便地照顾到家里老人与小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城镇化浪潮还在持续,“北上广容不下肉身,小乡镇安不下灵魂”。下一个十年,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南方农村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年轻人会进城工作、定居,而除此之外,又会发生其他怎样的变化,无法预知,还是把答案交给时间来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