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如今短视频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为了博人眼球,被关注成为“网络红人”可谓是花样百出,通过靠脸,靠卖丑炒作,低俗的段子等新奇百怪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来人们眼中的美女其实是通过十级美颜的伪装,引起人们共鸣的情节不过就是他们提前编好的剧本。长期以往,观众的心也变得麻木,再也不敢再去相信所看所听的一切,只做一个置身于外的旁观者。

陈寅恪,这样一位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千百年难得一见的人物,为何偏偏和网红联系在了一起,就连易中天就曾说,多数人是伪装能读懂他,这句话又是从何说起?

一代传奇人物陈寅恪

1890年陈寅恪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名门望族,他的祖父陈宝箴,维新变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人物,他的父亲是陈三立号称“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维新四公子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陈寅恪的出身已经让很多人望尘莫及,有着如此之好的基因,并且他还有着非常好的学习环境。

他的祖父非常重视教育问题,并且在自己的家中创办了私塾,所请的老师也都是一些非常有名的人物。

从小受到家庭耳濡目染的影响,他很小时就能轻松背出四书五经,再加上在自己家中的私塾中学习,当然,陈寅恪除了学些中国一些传统的学识之外,还喜欢钻研一些西方的文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私塾里的知识已经不能再满足陈寅恪对于知识的渴望,1902年他随同哥哥陈衡恪来到日本学习,当时同行之人还有鲁迅,几年之后的陈寅恪因为疾病的原因不得已回国,而后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在校期间的他依旧沉迷于钻研学术研究。

1902年,他再一次踏上出国求学之路,先后来到了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以及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后来1918年在江西官费的资助下,来到了美国哈佛大学学习梵文和巴利文,后来辗转来到欧洲学习西方文学

1925年陈寅恪归国,拥有着十几年留学经历的他学贯中西,知识渊博。他不仅精通日语、英语、法语等多种外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陈寅恪所去的大学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著名大学,他所到之处用自己的学识才学几乎征服了身边的所有人,多年来他在海外有着很高的声誉。可这样一个对学术有着一定成就的人却没有大量的著作,人生履历上面也算是一片空白。

1926年年仅36岁的陈寅恪便破格被聘用为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梁启超王国维等国学大师一起共事,被人称为“清华三巨头”。

在授课上面坚持“四不讲”,只讲前人、外国、他人、自己没有讲过的知识,鼓励学生思考,反对我们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他的课堂上几乎座无虚席,就连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都会前往听他的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他对学生也是非常地爱护,可以说是做到了无微不至,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他都非常地关心。他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像我们熟知的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季羡林和中国古代文学专家,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蒋天枢。

学无止境,陈寅恪从来没有停止学习,他博览群书并且非常迫切地想要将自己毕生所学传授给后人。他不仅在学术上面有着非常之高的建树,他受到人们的尊敬还有另一个原因,他更是一个铮铮铁骨,独立人格的爱国热血之人。

抗日战争爆发之时,此时陈寅恪的父亲已是八十五岁高龄之人,为了不拖人们撤离的后腿,更不愿屈服于日本侵略者的他选择用最原始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陈寅恪忍着剧痛为父亲操办了简单的丧礼之后,带着全家人开启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祸不单行,此时陈寅恪因为长期用眼,右眼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急需手术,当时的那个情况也是只有北平有进行手术的条件,面对日军的高薪邀请他选择拒绝,最终导致了右眼失明。即使是这样他依旧没有选择停止学术研究,更不接受日军的要求。

抗日胜利之后陈寅恪前往牛津大学任教,后来因为眼睛的问题辞去工作返回祖国,在清华园任教,继续从事学术研究。为我国的学术研究以及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他惨遭酷刑,更令他痛心的是他的大量的书籍,诗书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最终没有熬过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在广州与世长辞,享年79岁。他的夫人唐筼在处理好后事之后,11月21日逝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为众人谈论的对象

这样一位一生都在为了中国文学历史研究教育后人道路上奔走的伟大之人,一时间却成为了人们盲目追捧的对象,曾经知名作家、学者、教育家易中天曾经写过《劝君免谈陈寅恪》在这里面他提到“陈寅恪是了不起的,可惜我们学不来”。

这一位曾被骆玉明教授说得“最不应该成为公众人物”的陈寅恪最终还是“成为”了公众人物。而且还成为了一种炫耀学识,不显得另类的凭借。

那么他为什么会“火”了,《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一书的发行,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共鸣,了解他的思想,明白他的苦难,惋惜他的遭遇,就这样,他火了。更有些人士肆意在他的身上贴上莫须有的标签,成为自己传播政治思想的媒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很多人并没有深入了解甚至没有读过陈寅恪的书籍,他所发表的书籍很少有人能够读懂其中的深意。如果真的对于文学有着一定的热爱,那完全可以阅读一下他所著的文章,如果不热爱大可不必盲目追捧。

因为我们不了解所以不要去过多地谈论,更不能随波逐流,这也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尊重。我们不要在对一个人不太了解的情况之下,就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免成为别人眼中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