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亲密关系中,

我们很容易失去自我的边界保护意识,

不自觉地想要侵占另一方的一切。

这是很危险哒⚠️

什么样的语言、行为、表达

会让人感觉自我的边界收到了冒犯呢?

当另一半做的事情,

让你感到被冒犯,

又该怎样合理地应对呢?

欢迎参加2021《情侣边界的测试题》

密封线

听力题

选择题

阅读题

写作题

分数

30分

30分

30分

10分

01

听音频选择正确的应对顺序

点击下方图片,播放音频选答案

对以下行为进行排序,哪种顺序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① 表达感受 ②询问原因 ③商量结果

A、1、2、3

B、3、2、1

C、2、3、1

D、1、3、2

点击下方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A

在我们生活当中,熟悉的人之间很容易“相互贬低”,并把这种行为当做“亲密”的象征,但实际上,长期的言语贬低会让一个人的自我认知产生负面的影响。上面这段对话中的男生,就是非常典型的“贬低者”。

短期的贬低也许只是是吐槽,长久的、多次的话会让我们的自我认知有偏差;认为自己就跟他(她)说的是一样的。例如童年时期遭到的长期贬低指责,也有很大的可能让自己形成没有价值感,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差劲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1967年提出了习得性无助实验。狗狗在习惯电击后,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在遇到这样多次被贬低的情况时,我们应该先指出这样的行为对我们来说是有伤害的。然后是询问对方说出贬低话语的原因;最后根据对方的回答再去进行相应的回应。

这样的步骤顺序是借鉴于在心理学中,有效的表达自我诉求的公示:自我感受 + 对方诉求 + 自己的诉求。

02

以下哪个场景要跟对方聊边界感

点击下方图片,播放音频选答案

A、场景一

B、场景二

C、场景一&场景二

D、都不需要

点击下方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C

上面的两个场景,本质上都是在指责对方的原生家庭。

第一个场景是在直接的指责男生的原生家庭

而另一个场景看似是是在替你说话,实际上也是在对女生的原生家庭进行批判。

那为什不能够批判对方的原生家庭呢?

每个人的原生家庭,都是自我认知重要的部分。而且对大多数人而言,原声家庭有着某些特别敏感、可以令人一触即发的“痛点”,甚至会产生超乎寻常的、强烈的情绪反应;这也可能背后掩藏着“原生家庭”里的“原生情结”。

03

听完音频想不想一巴掌拍死他?

点击下方图片,播放音频选答案

A、想打死

B、想打死!

C、想打死!!

D、想打死!!!

点击下方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都可

在我们生活当中,熟悉的人之间很容易“相互贬低”,并把这种行为当做“亲密”的象征,但实际上,长期的言语贬低会让一个人的自我认知产生负面的影响。上面这段对话中的男生,就是非常典型的“贬低者”。

短期的贬低也许只是是吐槽,长久的、多次的话会让我们的自我认知有偏差;认为自己就跟他(她)说的是一样的。例如童年时期遭到的长期贬低指责,也有很大的可能让自己形成没有价值感,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差劲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1967年提出了习得性无助实验。狗狗在习惯电击后,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在遇到这样多次被贬低的情况时,我们应该先指出这样的行为对我们来说是有伤害的。然后是询问对方说出贬低话语的原因;最后根据对方的回答再去进行相应的回应。

这样的步骤顺序是借鉴于在心理学中,有效的表达自我诉求的公示:自我感受 + 对方诉求 + 自己的诉求。

01

以当对方提出以下要求时,应该?

前一晚刚和ta聊了一晚上电话,第二天一早,你正在工作,ta连续发了很多条撒娇的微信。

你忙于工作,看到却没有回复。ta问:“你是不是嫌我烦了,不想回我信息?”

A、我在忙,我觉得,我们需要有彼此的空间。

B、不好意思,刚刚在工作;等工作结束了,我打电话给你。

C、没有!你干嘛想那么多。

点击下方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B

大多数人会认为,满足对方的一切,便是在对她好,也能让你们的关系更好。

其实,这样只会让你的底线不断降低,使自己的诉求更难表达。

反之,设定清楚的边界,不是一味满足,注意到对方情绪,和沟通方式,才是健康的相处方式。

对话中的ta之所以粘人,是出现了分离焦虑的现象。

“分离焦虑”常被我们用来谈论婴幼儿,因为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

其实,成人也会有这种感觉,只是很少会有人注意。

心理学家表示,分离焦虑对一个人的成长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生活中,如果儿时的焦虑被激发或唤醒,这种感触就会更深。

分离焦虑也并非都不好。

有心理研究表明,与对方分离时想念伴侣的人会对亲密关系更投入,会更努力地呵护这种关系。这种“依赖”和“想念”会促使你去努力维护你们的关系。

不过,适度很重要,要掌握好分寸。

02

对于TA的要求,你会如何回答?

在一段关系中,对于一些日常小事,你一直给对方提供很多帮助。

最近他/她开始更多的向你寻求帮助:“我今天这个工作资料不想整理了,你帮我做了吧!”

A. 哎,行吧,我来做吧。

B. 我都帮你做了那么多东西,那么多次了,你自己做吧,我不帮你了!

C. 我现在很累了呢,我知道你相信我的能力,不过你自己可以试试去做。

点击下方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C

在我们生活当中,熟悉的人之间很容易“相互贬低”,并把这种行为当做“亲密”的象征,但实际上,长期的言语贬低会让一个人的自我认知产生负面的影响。上面这段对话中的男生,就是非常典型的“贬低者”。

短期的贬低也许只是是吐槽,长久的、多次的话会让我们的自我认知有偏差;认为自己就跟他(她)说的是一样的。例如童年时期遭到的长期贬低指责,也有很大的可能让自己形成没有价值感,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差劲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1967年提出了习得性无助实验。狗狗在习惯电击后,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在遇到这样多次被贬低的情况时,我们应该先指出这样的行为对我们来说是有伤害的。然后是询问对方说出贬低话语的原因;最后根据对方的回答再去进行相应的回应。

这样的步骤顺序是借鉴于在心理学中,有效的表达自我诉求的公示:自我感受 + 对方诉求 + 自己的诉求。

03

面对TA的抱怨,你如何做?

ta:“哎,我这个工作真的做不下去了,跟你抱怨了好几次了,还是不开心。”

A. 替对方辞职了,这才是“对她好”的选择。

B. 耐心倾听她对工作的看法(抱怨、反思等),但是不对她的工作好坏做出评价,也不给任何建议。

C. 帮她分析工作问题所在,但只在ta寻求建议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点击下方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B、C

A 选项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错误,这种做法主要回出现在控制型的父母、伴侣中。“替你着想”、“为你好” 这一类的字眼已经很普遍。

在这一个问题中,工作的选择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过度的干涉、控制会触碰到个人边界。

当然,不光是在工作方面,在生活的各种决策和选择中,作出最后行为决定的,始终都是自己。

正确的沟通方式首先是共情,这样能让对方感受到你有在用心的体会ta的心情和处境。

再者是在对方没有寻求的时候,不主动给建议。

实验证明,向外界倾诉负面信息是一种有效的发泄行为。所以,很多情况下,当一个人跟你抱怨、倒苦水,并不是需要你的建议。我们只用在他们提出需要建议时,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便已经足够了。

材料内容:

有一天,男朋友带着他表妹,来家里做客。

我们热情地带着她参观,表妹看见了我新买的包,说:“哇,这个包好好看!我想要好久了,一直没买到!”

男朋友直接说:“这么喜欢呀,那你拿去啊,这个送你了。”

尽管我自己也非常喜欢这个包包,但是担心拒绝后,男朋友没面子不高兴,于是默不作声,让表妹把包包拿走。

但是事后,我怎么想都觉得委屈,于是又找到表妹,对表妹说:“上次你表哥说送给你的那个包我可能得拿回来,这个事是我们没有商量好,不好意思哦~”

01

以上故事中,谁做错了(多选)

A、男朋友

B、表妹

C、我

D、都没错

点击下方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A、C

这个故事当中,“我”和“男朋友”都在把握“亲密关系”当中的自我边界上,稍欠火候。

02

体现了哪些自我边界问题类型

A、缺乏“私人概念”

B、习惯性不拒绝,不能保护底线

C、自我保护过强,拒绝一切批评和帮助

点击下方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A、B

男朋友涉及到的问题是“缺乏私人概念”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中,熟悉的人之间被“允许”不经同意使用、处置别人的物品,甚至觉得这是一种“自己人”的体现。

然而,这样的人际关系边界是弹性、模糊的,也是一段关系的隐性炸弹。

“我愿意把我的一切都给你,所以,你的一切也必须是我的”。这样强制性的“交换”会让一方觉得委屈、被冒犯,但是另一方却感受不到问题在哪里。

为什么随意处置自己的物品,会让我们觉得被冒犯?

其实,从幼儿时期起,我们就逐渐对物品所属权有了意识。这种领地意识,是一种泛化的“自我认知”:即便是拿你的钱买的,凡是属于我的物品,就成为“我”的一部分,都被纳入拒绝别人接近的范围。

如果,你真的相信“情侣间,所有的物权都应该共享”,那么,最好先和自己的伴侣沟通好,达成一致的认知。否则,擅用别人的东西,只会让人感到“不被尊重”、“被冒犯”哦。

而故事当中的“我”,则是因为过度回避冲突,导致无法保护自己的边界。

我们不仅需要别人自觉、不冒犯个人边界,但是,更需要我们自己清晰指出“边界在哪里”。每一个人的自我边界是不同的,如果不说出来,别人怎么知道“如何尊重你的边界”?

回避型的人格,很容易因为害怕起冲突,于是在别人冒犯自己的时候,选择忍气吞声。但是,这样做只是在酝酿着更大的矛盾哦!

明明认为对方错了,但是卑微怯懦地选择忍让,这会让你陷入情绪内耗,疲惫不堪。

而对方因为看不懂你的委屈,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你的底线,直到把你“逼下悬崖”。

敢去维护自己的边界,在爱人不小心冒犯到你的时候,及时指出来,这样反而能让你们关系长久哦!

C选项当中“过度自我保护”的行为,并没有出现在本篇故事当中,但是生活当中也很常见。

这类人,往往已经感受到在群体里“被边缘化”、“无价值化”,认为别人不会考虑自己的感受,所以干脆把自己的边界设立成“万里长城”——生人勿近,熟人也不行。

可是,这种过厚的自我边界只会把自己变成“隐形人”哦。

如果你的这种“过度自我保护”来源自创伤事件——曾经被别人狠狠伤过,不敢再放开心扉,那么最好及时寻求咨询师的帮助!

03

在文中找妹妹要包的行为正确吗?

A、正确 B、不正确

点击下方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B

“我”跟表妹是间接人际关系,“男朋友”和表妹才是直接人际关系。当“我”越过“男朋友”直接联系表妹,是对男朋友人际边界的冒犯。

这种冒犯,依然来源自“害怕和男朋友产生冲突”的恐惧感,这是典型的“冲突回避型人格”脑回路。

冲突回避型人格(conflict-avoidant personality)常常将回避作为处理冲突的唯一手段;常以为有冲突意味着一段关系“不好”,或者“不应该继续”,而事实很多时候可能恰恰相反。

在冲突发生的当下,关系中的双方其实是处于高度的相互依赖状态的。因为冲突往往在传递这样一个期待——“我希望我们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所以,亲密关系的两人之间的问题一定要正面的去解决,逃避的方式只会雪上加霜。

澳洲心理学家乔治·戴德 的书《自我边界》提出一个理论:

“所谓自我边界,就是让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

你认为这样的观点对吗?亲密关系当中做得到吗?做到之后,是否还能让“亲密关系”保持亲密呢?

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吧~

密封线

自我边界的建立需要我们

建立更加健全强大的自我

培养性别平等,具有共同决定权的意识

对情感霸凌Say NO!

在我们与伴侣分离时

多去想念在一起时的美好

更努力地呵护这段关系

不要因此焦虑,不要因此悲伤

在我们掩藏自己情绪

害怕发生冲突

所以压抑自我的需求时

大胆的说出你想说的话

不要害怕被拒绝

不要害怕失败

END

文字丨壹点灵创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