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组织优势转换为海珠高质量发展动力。资料图片
南洲名苑管控区临时党支部打通社区服务“最后100米”。资料图片
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竞逐数字经济新赛道,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成为这座城市的“主战场”。如何激活30公里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成为海珠区面临的时代命题。
对此,海珠区委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的“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实施“党建365工程”,举全区之力打造新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将党的组织优势转换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探索出新经济领域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充分发挥党建工作激发区域市场主体活力的“红色引擎”作用。
面向“十四五”,海珠将做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双引擎”,优化东、中、西部三大空间布局。除了奋勇当先的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蓄势待发,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正高品质谋划,三大平台建设扎实推进。
朝着“一区一谷一圈”新目标,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以“务实、高效、担当、作为”的工作作风,把海珠建设成有活力有魅力有竞争力的数字生态城,打造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海上明珠,为全省实现总定位总目标和全市勇当排头兵作出海珠贡献。
●撰文 傅鹏
闯新路
党建工作与招商引资同步进行
“2017年华邦—凯旋项目奠基的时候,琶洲还是待开发的状态,如今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华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苏如春感叹琶洲的快速发展。
随着琶洲试验区崛起,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企业、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在琶洲地区加速汇聚,对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推进党的建设带来了新挑战。
如何发挥党的组织优势,聚合区域高质量发展动力?为此,海珠区委围绕党建引领琶洲核心片区高质量发展这一课题,逐步形成“党建365”工作机制,努力实现365天全天候服务“不打烊”、全覆盖服务“无盲区”、全生命周期管理“不间断”,以创新型党建工作方法提高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其中一个举措便是党建工作与招商引资同步进行,将党建工作想在前、走在前,推动企业落户与党组织转入或新建同步开展,推动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尽管还未入驻,但在海珠区委的指引下,2019年8月8日该公司就成立了中共华邦控股集团委员会,成为琶洲试验区首个非公企业党委。苏如春介绍,“支部建在项目上”是该公司党的组织建设一大法宝,华邦控股集团旗下基建板块——华邦建投集团在重点项目成立党支部,确保每个项目有党员,通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加速了重点项目的按质按量推进。
不久前,由两幢塔楼构成的华邦—凯旋项目迎来新进展,随着“琶洲客厅”空中连廊升座,两栋塔楼在百米高空完美“牵手”,为琶洲再添一座城市地标。在苏如春看来,党和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关爱和大力支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今年上半年,港航总部经济大楼、三七互娱广州总部大楼、海灏国际大厦等项目新开工,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赫基国际大厦投入使用。其背后,是“党建365工程”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换为企业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巩固了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产业链条,激发了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热情。
高质量党建激活“数智”引擎。今年1-4月,琶洲西区39个重点产业项目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0.7亿元,同比增长92.8%,实现税收11.3亿元,增长14.1%。高质量党建工作为琶洲核心片区企业发展壮大、经济高速发展持续走强提供了坚强保障。
破难题
聚全区之力扫除转型发展“痛点”
党建引领,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严密的组织体系优势,通过上下联动、沟通协作的工作机制,聚全区之力扫除高质量发展的难题。
“全国面料看广东,广东面料看中大”。中大纺织商圈在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面临配送难的“痛点”。“中大纺织商圈大大小小的物流公司及零散车队大概有535家。”蜜獾科技相关负责人杨卓伟用“蚂蚁搬家”来形容中大纺织商圈此前面临的配送无序。加之模式陈旧,进一步加剧了拥堵问题。
不是不愿改,要整合大大小小的物流公司,企业力量有限,缺乏凝聚力、向心力。怎么办?为此,在海珠区党委政府的引导下,中大纺织商圈创新推出了“党委领导、政府指导、协会自律、商企参与”的治理模式。同时,成立了海珠区快递行业党委,以确保党建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下,海珠区平安寄递物流协会的力量被充分调动。杨卓伟和他的团队多年建设的平安智慧配送平台“布满满”得以在整个中大纺织商圈推广,按照集约化配送模式“统一平台、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车辆”模式,替代违规违章车辆、五类车和电动车的效果,提升人员车辆的管理效率。目前,“布满满”平台已入驻物流车队42家,配送订单15万次,交通拥堵显著改善。
为勠力开创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建设新局面,海珠成立中大国际纺织时尚中心推进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中大国际纺织时尚中心推进建设总体工作方案》《海珠区促进中大纺织商圈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1-2030年)》等探路转型。同时,编制《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建设工作方案》,谋划打造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示范园区,积蓄新动能。
党建引领下,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也在高品质谋划推进中,新的篇章已然翻开。
“从藏老鼠、藏蟑螂到产智慧、产活力,工业遗存用起来才能活起来。”龙凤街道党工委书记郭德贵介绍,通过“修旧如旧”模式建设,更多“太古仓式”的文商旅融合特色消费区域正在兴起。该街道在持续打造“梧桐树”党建品牌的基础上,推进“英雄故里”“工业旧镇”“滨水新区”“活力老街”建设,争创更多辨识度高叫得响走得远的品牌,力促地区高质量发展。
目前,海珠正编制《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建设工作方案》,洪德巷项目进场施工,筹办“公共艺术节”,依托海珠沿江公共空间,打造滨水艺术长廊,文商旅融合发展成果令人期待。
聚人心
培养听党话、跟党走的人才队伍
不久前,海珠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该区人口总量保持增长的同时,质量提升也成为亮点,全区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2.83万人,大学文化人口比重提高。
人才流动的背后的逻辑是人才跟着产业走。随着“一区一谷一圈”三大空间布局的优化,特别是琶洲试验区的崛起,将有大量思维活跃、价值观多元、自我意识凸显的青年人才涌入,如何完善党领导琶洲核心片区新经济工作的机制体制,培养听党话、跟党走的高科技人才队伍,需要不断探索。
为此,海珠区从营商环境入手,提升党群服务的“五个维度”:突出政治引领,提升为民服务“高度”;筑牢堡垒支点,提升服务阵地“密度”;紧贴发展需求,提升特色服务“温度”;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智慧服务“速度”;注重形象宣传,提升琶洲服务“热度”。
如今,“首席服务官”已经成为海珠营商环境的一张“王牌”。近来,为破解产业人才扎根难问题,首席服务官再升级,形成以安居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等为核心的ToC端重点产业人才服务内容的全面服务格局,如在全市首创“梦想·家”人才安居服务计划,充分挖掘、利用国有物业储备市场房源1.4万套,累计为海珠区178家企业解决人才安居房3541套,惠及4105人。
党群服务也与政务服务同步组织。海珠推动各级党群服务中心与政务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合一”融合建设,设置党员先锋岗。继去年在琶洲试验区中心地块打造党群服务阵地琶洲“建设者之家”,今年阅江路碧道示范段上,“广州塔—阅江路”新时代驿站群串珠成链,成为产业人才和周边居民的新热门选择。目前琶洲试验区已形成“1+11+N”党群服务阵地矩阵体系,构建起“10分钟党群服务圈”。
党员培训与员工培训同步开展。立足琶洲核心片区人才高质化、年轻化、多样化的特点,坚持“党聚人才、党管人才”,将党员教育工作的政治理论学习与员工技能管理培训有机融合。
为此,海珠还在全市率先创建互联网党校,打造全市首个非公党员量化学习、互动交流平台“广州市海珠区互联网党校”,着力破解非公企业党员教育学习形式不够丰富、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学习情况难以考核等问题。
实践证明,海珠区委在组织设置、党员教育管理、阵地建设、党建活动、党群服务等方面能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务求创新,坚持党管人才、创新党员教育管理,以人才驱动助力海珠创新发展,汇聚起共促海珠发展的磅礴力量。
一线样本
支部建在楼上党员就在身边
如今,海珠区瑞宝街南洲名苑小区已经恢复了往日的模样。因为疫情,此前该小区经历了约20天的封闭、封控管理。“除了不能出小区,生活没有太大不方便。”南洲名苑居民方洁说。
封闭、封控管理期间,社区服务“不断档”,其背后是坚持党建引领,把临时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管控区域楼宇,通过“支部建在楼上,党员就在身旁”,打通社区服务“最后100米”,织密织牢基层疫情防控防线。
“我们是海珠区最早启动封闭的小区、最早进行全小区核酸检测的小区、封控户数和人数最多的小区。”南洲名苑管控区临时党支部书记余道启说,面对疫情,瑞宝街道迅速调配了全街道的骨干力量进驻小区,12栋楼宇均成立了临时党小组,对于封闭区“海棠阁”楼宇专门成立了封闭区党小组。
为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瑞宝街道成立了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生活保障组、社区三人组、清洁消杀组、安全保障组。
最普遍的需求是物资供应。方洁一开始还担忧生活物资的问题,但她发现南洲名苑内封控区的居民可以下楼拿外卖、快递的,但他们不直接接触快递员或外卖骑手,而是工作人员先帮忙接收,再转交给居民们。
封闭区的居民则是送货上门。南洲名苑管控区临时党支部副书记蒋科表示,封闭、封控管理期间,他们每天于13:00、17:30这两个时间段为隔离居民提供上门送货的服务。
“每天早上一下楼,都能看到在党员先锋岗值岗的党员,有什么事情找他们就可以了。”党员先锋岗上的一抹身影,让方洁很安心。
除了普遍性的需求,瑞宝街道还注重做好重点人群服务管理。例如,为服务好封闭、封控管理区内的考生,临时党支部“呼叫”教育、公安、交通、卫健等多部门召开现场会,提前商定考生护考方案和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考试当天采用“一对一”专车服务的方式,点对点接送,确保考生顺利赴考。
能精准服务,是因为党员就在身边,能了解居民所需。封闭、封控管理期间,南洲名苑小区吹响了“党组织、党员双报到”的集结号。“既是党员也是居民,优势是了解街坊的个性化需求。”当社区召集党员志愿者时,刘颖虹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她通过业主群等渠道能迅速了解群众的难处、反馈给党支部,也能传达权威的疫情信息给群众。
“支部建在楼上,党员就在身边”,是海珠做实做细“党组织、党员双报到”“微心愿”平台运行机制的体现。海珠区充分利用党员、党组织“双报到”平台,截至目前,共接收在职党员人数25879人,接收报到党组织268个。
今年,海珠区还广泛号召全区党组织、党员开展“双微”行动,广泛动员全区党员群众用好用活“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穗智管”和“穗好办”等平台,积极引导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认领微项目和微心愿。截至6月,共征集民生微项目140个,群众微心愿1252个。
基层声音
南华西街道党工委书记吴天军:
党建引领“熟人社区”治理百年老街焕新
南华西街道切实把加强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作为首要任务,奋力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动老街蝶变焕发新生活力。南华西派出所被评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首先是夯实“熟人社区”治理基础,实现“小网格服务大民生”。为解决好老城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街道充分利用“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整合优化网格化建设,实现38个党建网格和81个社会化网格“双网融合”,楼宇党支部书记兼任网格长,每位党员联系20-30户群众,切实提升社区党组织凝聚力和公信力。
其次是建强“熟人社区”服务平台,实现“街坊情共筑新生活”。南华西街道建立“红姐街坊服务室”,由党员志愿者骨干“红姐”挑大梁,采用“坐班”形式,开展居民纠纷调解、群众意见收集、咨询和求助等工作。同时,培育和孵化融合性社会组织“新南华西人联谊会”,建立联谊会党支部和来穗人员志愿者队伍,设立社工站系统运营的“阿春老乡热线”和“新南华西人之家”用于服务辖内来穗人员。此外还建立“熟人联络站”,传承真诚互助的社区服务精神。
最后是激发“熟人社区”治理活力,实现“绣花功绘就新画卷”。南华西街道充分发挥街道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底蕴深厚和滨江亲水的优势,按照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建设目标,引入有实力的建设运营主体,高品质推进洪德巷核心区、洲头咀滨水带的升级改造和有机更新,推动粤剧粤曲、彩扎技艺等文化精粹绽放时代色彩。
龙凤街道党工委书记郭德贵:
紧抓海珠西部文商旅融合发展圈机遇
龙凤街道围绕“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发展圈”,以太古仓滨水沿线为中心,以中船集团为龙头,依托万力集团、广州港复建区、中船汇、凤凰创意园等载体,打造“海珠创新湾龙凤滨水经济带”,创建“工业记忆”商业新地标特色街区,倾力打造一个有故事、有活力、有魅力的工业历史文化传承与品质商圈体验滨水特色消费街区。
同时,街道主动融入江南西传统商圈,做优做强广百新一城、国美电器等龙头企业,提升现代服务经济能力。主动用好龙骧大街、联鹤大街等历史建筑集聚区,打造“岭南风品质生活示范区”。
下一步,龙凤街道将继续深化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的“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抓住海珠西部文商旅融合发展圈机遇,加快太古仓、大阪仓沿线革新路、金沙路、环岛路促提升、补短板、惠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其次是对标先进地区的理念和做法,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最后是全面发力招商引资、打造强优载体、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支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文创产业集群,打造“龙凤滨水经济带”特色文创产业发展新高地、“工业记忆”都市消费商业新地标。
数读
截至2020年底,海珠区共有党员6.56万名,其中社区党员4.17万名,占党员总数63.52%。全区共有党组织2740个。其中,区委批准设立的党组35个、党组性质的党委3个、党工委21个,“两新”功能型党委3个、行业党委8个。
基层党组织主要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党组织249个;社区党组织267个;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511个;社会组织党组织66个;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党组织653个。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