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里的一只蝴蝶,偶然扇动几下翅膀,却可以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两周以后的一场龙卷风。很多不起眼的小事,在经过时间的发酵以后,也许就可能成为惊天动地的大事。

华夏历史煌煌五千年,能够称为大事的不多,三家分晋绝对算得上是其中一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特意从“三家分晋”开始,那是春秋时代的终结,也是战国时代的开始。古老的秩序彻底崩碎,礼崩乐坏的年代真正来临。

春秋末年,原本作为霸主国的晋国实力依然强劲,但国君的权威一直在衰落,实权由四大家族智氏、赵氏、韩氏、魏氏把持,这四大家族各有各的底盘与武装,彼此攻打,不怎么听晋室的命令,甚至还联合起来攻打晋国主君,把晋定公打得只能向外国逃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大家族里最为强大的是智氏,智氏首领智瑶想要独霸晋国,削弱其他三家的实力,就分别找其它三家要地盘,也就是这三家的应对,让我们看到了三家分晋最终的结果,而在这个过程中,战国时期的无双谋士段规立下了赫赫功勋

智瑶先找了韩氏首领韩康子,直接就找他要地盘,韩康子不想给。这个时候段规就出场了,他对韩康子说了一番,让韩康子改变了想法,可以说他这一番话直接奠定三家分晋的大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智瑶这个人贪婪利益,而且非常傲慢自负,如果我们不将土地给他,那么他一定会来攻打我们,不如先将土地给他。他得到土地以后,一定会得意忘形,就会也去找其他家族要地,只要他人不给,那他就一定会去打他们。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免去战争的祸患,保存势力,等待事情发生变化,等待机会的到来。

韩康子听段规的话送了一个有一万户人家的城邑给智瑶。智瑶果然愈加傲慢,又去找魏氏的魏桓子要地。魏桓子也给了他一座有一万户人家的城池,接下来他便去找赵氏的赵襄子要地,赵襄子直截了当地拒绝,智瑶便率领本家族以及韩氏、魏氏的人马进攻赵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家军队包围了赵襄子所在的晋阳,赵氏军队凭借着城墙与弓箭顽强地抵抗了两年多。

智瑶在视察地形时,想出了将晋水倒灌决城的主意,晋阳城中满是大水,老百姓们不得不跑到房顶上避难,连灶都被淹了,眼看赵氏已经坚持不了多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视察水势的时候,智瑶很得意地指着倒灌入晋阳的晋水,对韩康子与魏桓子说:“以前我还以为晋水像城墙一样能拦住敌人,现在才知道大水也能灭掉一个国家啊!”

听到这句话的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韩康子,而韩康子则是用脚踩了一下魏桓子的脚面。这是因为魏氏的都城安邑旁边有汾水,而韩氏的都城平阳旁边有绛水,如果赵氏被灭,那么接下来只怕就是汾水决安邑、绛水决平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在坚持不下去的赵襄子,派出家臣张孟谈找韩康子、魏桓子谈判,本来就有怀疑恐惧之心的韩康子、魏桓子很快就与赵襄子结了同盟,约定三家一起打智瑶,事成之后平分其土地。

赵襄子趁着夜色派人杀掉智氏守堤的官兵,掘开河堤放水去淹智氏的军营,智军为救水而大乱之时,韩、魏两家军队分别从两侧夹击智军两侧,而赵襄子则率军从正面进攻,智氏军全军覆没,智瑶本人被杀,为了免除后患,智氏宗族的人也全部被诛灭。

这一次大战之后,韩、赵、魏平分了智氏的土地,三家分晋的局面也就形成了,正所谓:“智伯灭而三晋之势成,三晋分而七国之形立,读《春秋》之终,而知战国之始也。”

在这“三家灭智、分晋”的过程中,如果说没有段规那一席话的劝说,韩康子没有送地,结果会怎样呢?大概率是智氏会独自攻打韩氏,而韩氏撑不住,智氏就这样一点点地变强。

段规那一席看似不起眼的话,其实有着他的神机妙算在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他推算了如果不给地,那么智氏一定会攻打自己,原因则是因为“智伯好利而愎”,而当下自己的实力显然不如,打是打不过的,因此就不如将地给他;那将地给他以后,又会发生一些什么事呢?

同样是因为智伯“好利而愎”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地了,就一定会去找其他人要地,但一定会有人不给他地。根据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很清楚地知道段规的判断是正确的,智伯后来去找了魏桓子与赵襄子要地,赵襄子不给以后,就发兵打他去了。

等他们打起来以后,我们自己的实力保存了,而且又有了浑水摸鱼的机会,到时候我们打智氏、强大自身的机会就来了。后来韩康子、魏桓子联合赵襄子灭掉了智氏,瓜分了晋国,韩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

而那些最终的结果在段规对韩康子说的那一席话里,基本上都有着精准的预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段规对人性的洞察非常精准,正是由于智瑶“好利而愎”,因此他之后的种种动作就都如在眼前,再加上段规对军事规律的洞察,那么他从“智瑶请地”这件事情上,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三家分晋”的最终结果了。

这份神机妙算,堪比诸葛亮,战国无双谋士,段规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