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宋寿春之战发生于公元1244年(宋淳祐四年,蒙古乃马真皇后称制三年),是指在蒙宋战争中,蒙古军围攻宋寿春(今安徽寿县),被宋赴援舟师击败的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战背景

宋淳祐三年,鉴于蒙古军历次进攻两淮多自淮河中游突破的教训,淮东、西制置使李曾伯遣庐州(今安徽合肥)义士军都统王安领兵2万赴寿春筑城。

作战过程

王安先砍边境树木13.3万余棵,在城周设置串楼、排杈木,然后一面筑城,一面防备蒙古军进袭。四年春,蒙古军企图破坏宋军筑城,遣军由颍河进行攻击,轻取守隘宋军。继而,马步军都元帅察罕率军围攻寿春,另遣一部兵力前往涡河口阻遏宋援军。三月十八日;宋廷调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知蕲州吕文德率军,并节制镇江都统刘虎军和京湖安抚制置使孟珙军之一部,援寿春。吕文德率军沿长江顺流而下,于二十六日抵扬州(今属江苏),又沿运河入淮河西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刘虎已率舟师击退了扼涡河口的蒙古军,数日后吕文德会至,继续西上。四月十四日,至洛口(今安徽淮南东北),被蒙古军所阻,相持至五月三日,淮河水位上升,宋军舟师得以前进,连败蒙古军,进至寿春附近。五月九日,与蒙古军水陆接战。蒙古军为阻宋援,早已在淮河上架设了浮桥,两岸筑了层层土坝,安放弩炮。宋军奋力拼杀,寸寸而上。

吕文德与部将夏贵定计,以先锋军夜半攻击蒙古围城军;一部兵袭营寨。夏贵一鼓作气捣平了蒙古军营寨,打通了补给线,令护送米粮的宋军登岸边撒米边前进,一直撒到寿春城下,造成米粮已入城的假像,动摇了蒙古军攻城决心。同时,令赴援的舟师人持两囊砖石,两两相系,投掷在浮桥上,将桥压沉水底。宋军兵船鱼贯而上,兵食俱进,经三日激战,吕文德率援军入城,守城军得援,士气大振。十三日,吕文德又率军出城攻战,击退蒙古军。蒙古军攻城70日不克,乃撤围北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评价

此战,宋军善于根据蒙古军心理特点,巧施疑兵计,加之指挥妥当,将士作战勇敢,创造了以舟师水陆赴援成功的战绩,使寿春再度成为抗蒙第一线的坚强堡垒。

来源:《淮南子》

你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