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打锡

地处湘赣交界的莲花县,居深山而晓天外,既有吴楚文化的渊源,又深受庐陵文化的浸染,素有“泸潇理学、碧云文章”之美誉。莲花县不大却人才辈出,出过文学家、理学家、帝师、中科院院士等。或许,也正是这样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乡土民俗,这才孕育出“莲花打锡”这朵传统手工艺的奇葩。2014年7月,莲花打锡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莲花县地处罗霄山脉中段,山多地少,打锡是当地重要谋生手段。据《莲花县志》记载,街头村、庙背村的锡匠居各行业之首,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打锡。一曲吆喝生意的《打锡歌》在锡匠师傅的嘴里传唱了300多年,外人听不懂的行话沿用至今。

在岁月的长河中,街头村的打锡生活就像一日三餐一样,在村民的脸上刻下了鲜活的印痕。关于锡艺的起源,也是一个充满传奇的故事。唐朝贞观年间,一位北方锡匠流落到莲花,在街头村播下了繁衍千年的种子。清康熙年间皇上曾下旨由街头村锡匠打造少量锡钱币,时至今日,仅发现一枚以锡为材料的康熙通宝留存了下来,其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经过无数代民间艺人的钻研传承,莲花锡匠的整体锡艺已至炉火纯青。1921年春,为了镇恶压邪、保一方平安而铸造的16套共32件锡制兵器,成为莲花锡器中的巅峰之作,每件都镶有精美的图案,它那造型新颖的设计,精美至极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叮当、叮当……”莲花县的街头巷尾,时不时就能听见打锡的声音。莲花打锡是以锡为原料,手工制作各种生活、祭祀器皿。打锡工具简单,工艺讲究。造型各异的锡器,仅靠剪子、锉子、锤子、量尺等简单工具,经熔、画、剪、打、锉、焊等工序,就落落大方地呈现了出来。其中的功夫全在手上,素有“三分打,七分磨”之说。莲花锡器精细匀称的锡花、弧线优美的造型、雕刻精美的装饰,堪称民间手工一绝。

莲花锡器材质纯正,精美实用。锡器是用99%的纯锡打造,既有银器的清亮质朴,又有青铜器的凝重典雅;由于其较金银价廉,又具有“盛水水清甜,储酒酒甘醇,贮茶色不变,插花花长久”的健康特质,而成为普通百姓的家用首选,也是民间婚嫁、乔迁新居的必备器物。

而对于漂泊的游子来说,锡器里盛放的永远是醇厚的故乡酒,是一方山水的精气神。那一尊尊的锡器浇铸了多少喜怒哀乐,凝聚了多少割舍不断的情感?

声明 :我们一直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尊重权利人的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我们无法核实其出处,难以取得权利人的许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或沟通许可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