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介入人工心脏瓣膜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的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纽脉医疗”)正式启动赴港IPO。8月4日,证监会国际部披露了纽脉医疗提交的《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派生的形式)审批》材料。一旦获得受理,就意味着纽脉医疗很快将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天眼查显示,至今纽脉医疗已完成5轮融资,今年7月纽脉医疗完成股份制改革,目前注册资本6.6亿元。

纽脉医疗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介入人工心脏瓣膜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针对心脏瓣膜疾病),公司在上海、北京、成都等地有超过10000平米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包括研发实验室、物理、化学、微生物测试平台和万级GMP洁净生产车间。公司项目已得到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项目和上海市科委科技支撑项目等研发基金支持,且累计申请专利160余项。

目前,纽脉医疗主要业务聚焦于结构性心脏病的全套介入治疗方案,包含二尖瓣置换(TMVR)及修复(TMVr)、主动脉瓣置换(TAVR)及介入技术辅助器械;此外,公司还有多个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创新产品处于研发阶段,未来将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据了解,心脏瓣膜疾病是一种结构性心脏病,可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迄今为止,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手术分为:传统的开胸手术(SAVR)、微创瓣膜手术、经导管瓣膜治疗(TVT)。其中利用TVT技术共有四种治疗方法分别被称作: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PVR)、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TTVR)。

随着瓣膜介入治疗技术的突破性发展,经导管瓣膜置换及修复技术已成为国际心血管器械研发的重要领域之一,而TAVR是心脏瓣膜领域竞争的主战场。其中爱德华生命科技、美敦力、波士顿科学三大巨头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TAVR市场,而国内产商普遍处于成长初期阶段。

据悉,相较其他国产厂商TAVR产品主要采用自膨式设计,纽脉医疗的Prizvalve产品采用球扩式设计,具有术后起搏器植入率低等潜在优势;此外,球扩式主动脉瓣在治疗生物瓣衰败关闭不全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目前,公司的Prizvalve在数例研究性临床中成功用于瓣中瓣治疗。

今年6月,纽脉医疗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Valveclip-M经导管二尖瓣修复系统(简称“Valveclip-M系统”)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审批,获准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即“绿色通道”。这是纽脉医疗继Mi-thos®经导管二尖瓣置换系统和Prizvalve®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后,第三个进入“绿色通道”的产品。纽脉医疗也成为唯一一家在瓣膜置换与修复领域拥有三个“绿色通道”的企业。

据了解,Valveclip-M系统是纽脉医疗自主研发的经股静脉二尖瓣缘对缘修复器械。目前,Valveclip-M系统已启动注册临床研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获证上市。

天眼查显示,纽脉医疗已有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淡马锡,云锋基金、创伴基金、奥博资本、达晨财智、博远资本、张科领弋、君紫投资等。

最新一轮融资在今年3月,纽脉医疗完成逾亿美元C轮融资,将用于公司加速结构性心脏病介入产品的研发,并推进二尖瓣置换、修复产品及球扩式主动脉瓣置换产品的临床试验及注册。完成融资后,今年7月纽脉医疗完成股份制改造,7月13日注册资本增值6.6亿元。股权机构上,董事长股东虞奇峰为纽脉医疗大股东,直接持有23.23%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