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剑父(1879~1951),中国近现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汉族广府人,名仑,字剑父,后以字行,。1879年10月12日生于广东省广州府番禺县(现广州市番禺南村员岗乡),1951年6月22日卒于澳门。
陈树人(1884年-1948年)原名政,名韵,又名哲,别号“葭外渔子”,以字行。别署猛进,晚号安定老人。广东番禺化龙镇人,与高剑父、高奇峰并称为“二高一陈”,同为岭南画派的创始人 。

岭南画派,是海上画派之后崛起的最成熟体系,影响最大的一个画派。这一画派是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的。它是岭南文化最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和粤剧、广东音乐被称为“岭南三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是中华民族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绘画流派。

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地域画派。在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冲破顽固守旧势力的禁锢,积极创办和推广新式学堂,不仅培育了一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而且还催生了“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岭南画派,给岭南文化注入了勃勃生机,并为辛亥革命积蓄了巨大能量。 其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

高剑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剑父自幼失去双亲,家境贫寒。少年时曾在族叔的药店中做学徒。其族叔能医善画,使高剑父从小对绘画产生了兴趣。14岁时经人介绍,随居廉学画。因聪颖敏悟,进步较快,深受居廉器重。一年后又入黄埔水师学堂学习,不久因病辍学,仍回居廉门下研习绘画。17岁时,转入澳门格致书院(今岭南大学前身),从法国传教士麦拉学习素描。不久,返回广州,在述善小学堂任图画教师,又从当时在两广优级师范任教的日本画家山本梅崖处接触到日本绘画。通过与麦拉、山本的交往,使高剑父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接受了外国艺术的滋养,从而初步奠定了他改革传统中国画的志向和决心。以后,他又东渡日本,以求深造。初与廖仲恺、何香凝同住一处,以卖画为生,并先后加入白马会、太平洋画会、水彩画会等日本绘画组织,研究东、西方绘画。后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1906年他参加了同盟会,任广东同盟会会长,积极从事民主革命活动,并与陈树人、高奇峰等人先后在广州、上海创办《时事画报》、《真相画报》及审美书馆,宣传革命主张,倡导美育,推行中国画的革新运动。于是以高剑父为首的岭南画派,开始以崭新的面目活跃于画坛。

高剑父作品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奇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奇峰(1889—1933),晚清画家,名嵡,字奇峰,以字行,广东番禺(今广州)人。留学日本,同盟会员,与兄高剑父、陈树人画脉相连,画技相高,有“二高一陈”、“岭南三杰”、“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等盛誉。其人品高洁,“发扬真艺,领袖艺坛”(徐悲鸿)。画海横舟,劈波至勇,不薄墓碑“画圣高奇峰之墓”(林森书题)中民国“画圣”之名,时光如梭,颂声日高。

高奇峰早年随高剑父习画时,间接师承了清末广东画家居廉、居巢的撞粉撞水技法和画风。留日期间,他接触到西方写生素描和透视等技法,眼界更为开阔,从中西画学撷取所长,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的创作以翎毛走兽、花卉、山水为主,尤喜画鹰、狮和虎。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画传统的笔墨形式和日本画法,在注重写生的同时又长于用色和水墨的渲染,具有用笔雄健、敷色湿润、形象生动的特点。所画月夜、冬雪等景物常有一种清丽秀润、晶莹光洁的意韵。他画翎毛走兽,或奔逸或细润,不拘成法,其风格在雄健与俊美之间,晚期作品多粗犷豪迈的写意之体。弟子有赵少昂、张坤仪、叶少秉、何漆园、容漱石、黄少强、周一峰等,并称为“天风七子”。

高奇峰作品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树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树人自幼喜爱美术,师事著名岭南画派大师居廉。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西京美术学校和东京立教大学,并追随孙中山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任要职。后在香港的《广东日报》、《有所谓报》、《时事画报》任主笔,其作品和中兴会办的《中国日报》共同宣传革命,反对康、梁的君主立宪。曾在广东优级师范学校、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任教。1922年在香港策划讨伐陈炯明。次年参与国民党改组工作,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1924年任国民党中央工人部部长、广州国民政府秘书长、广东省代省长等职。1928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中央侨委会委员长、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长等职。其画风清新、恬淡、空灵,独树一帜。1948年10月4日,陈树人因胃溃疡不治,在广州逝世。

陈树人作品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的创作始终沿着创新的道路而行,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脱颖而出,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在香港的赵少昂、杨善深,在广州的黎雄才、关山月,这四位大师,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赵少昂被誉为高奇峰以后最佳传人,海外友人多以收藏少昂花鸟为贵。黎雄才、关山月都在美术院任教,弟子颇多。杨善深在香港主持他开创的“春风画会”,传授画艺。他们于八十年代初期,合作完成了百余幅作品,每幅作品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体现了四位大师和谐默契、心照神交的深厚友情,可谓:“岭南四家荟萃一堂叹为观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少昂花鸟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善深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善深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善深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善深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山月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山月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山月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山月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山月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黎雄才绘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黎雄才绘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黎雄才绘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黎雄才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