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按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每月通过主题词检索,从PubMed与Web of Science等检索引擎,筛选出近期国内麻醉学科所发表的高质量SCI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摘要导读的同时通过《新青年麻醉论坛》珠江视界专栏以每月好文的方式向全国同道推介。
本期《珠江视界-每月好文》节选2021年6-8月发表的部分文章,研究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徐州医科大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内容涵盖糖尿病脑卒中引起的视网膜损伤的潜在治疗靶点探索、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或单独全身麻醉的术后转归、肌肉质量和密度与术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神经肌肉阻滞对小儿喉罩腹腔镜短时程手术中手术条件的影响、机械通气加剧Poly(I:C)诱发的急性肺损伤:Caspase-11和肠肺轴的核心作用以及脊髓Nrf2易位抑制神经元NF-κB活化减轻骨癌痛等方面。
每月好文(2021.06.01-08.10)
01
1.Hong-Bin Lin, Ying-Hui Lin, Jin-Yu Zhang, et al. NLRP3 Inflammasome: A Potential Target in Isoflurane Pretreatment Alleviates Stroke-Induced Retinal Injury in Diabetes. Front Cell Neurosci, 2021, 15: 697449. PMID:34305534.
【题目】NLRP3炎症小体:异氟烷预处理减轻糖尿病脑卒中引起的视网膜损伤 的潜在治疗靶点
【通讯作者】李凤仙、张鸿飞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
【摘要】
缺血性脑卒中至今仍是一种危重疾患,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视力损伤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视力下降,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上缺血性脑卒中的特点是大脑血流受阻,这可能造成眼睛血流减少,进而导致视网膜缺血和视力损伤的发生。糖尿病不仅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还可诱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人对缺血性视网膜损伤更为敏感。在糖尿病状态下,脑卒中引起视网膜损伤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NLRP3炎性小体是一种重要的炎症激活因子,在缺血性脑卒中和视网膜缺血中的病程发展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异氟烷已被证明可以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并且具备神经保护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糖尿病小鼠模型,并进行了大脑中动脉阻塞诱导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结果表明,糖尿病小鼠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后可引起视网膜损伤。异氟烷预处理可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后的大脑及视网膜损伤。同时,异氟烷预处理还可抑制脑卒中小鼠视网膜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这表明异氟烷预处理对糖尿病脑卒中引起的视网膜损伤具有实质性的保护作用。
02
2. Ya-Wei Li, Huai-Jin Li, Hui-Juan Li, et al. Delirium in Older Patients after Combined Epidural-General Anesthesia or General Anesthesia for Major Surgery: A Randomized Trial. Anesthesiology, 2021, 135: 218-232. PMID:34195765.
【题目】在老年患者大型手术中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或单独全身麻醉的谵妄:一项随机试验
【通讯作者】王东信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谵妄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在老年患者中尤为常见。硬膜外麻醉可能通过改善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消耗和减轻手术应激反应来减少谵妄。因此,该试验验证了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可降低老年患者大型非心脏手术恢复期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假设。
方法:研究纳入年龄60-90岁,计划接受预计持续时间≥2小时的大型非心脏胸腹手术患者。受试者按照1:1被随机分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术后硬膜外镇痛组或单纯全身麻醉+术后静脉镇痛组。主要结果是谵妄发生率,在术后7天,采用重症监护室的意识模糊评估法,每天评估两次。
结果:2011年11月至2015年5月,1802例患者被随机分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组(n=901)和单纯全身麻醉组(n=901)。其中,1720名患者(平均年龄70岁,35%的女性)完成了这项研究,并被纳入意向治疗分析。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组谵妄发生率(857例患者中15例[1.8%])明显低于单纯全身麻醉组(863例患者中43例[5.0%];相对风险度为0.351;95%可信区间为0.197~0.627;P<0.001;31例患者需要治疗)。术中低血压(收缩压<80 mmHg)在接受硬膜外麻醉的患者中更为常见(421例[49%]vs.288例[33%];相对风险度为1.47,95%可信区间为1.31-1.65;P<0.001);硬膜外麻醉的患者使用血管升压药的情况也更常见(495例[58%]vs.387例[45%];相对风险度1.29;95%可信区间为1.17-1.41;P<0.001)。
结论:接受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的大型胸腹部手术老年患者谵妄发生率是接受单纯全身麻醉的三分之一,但低血压发生率增加50%。临床医生应考虑将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有术后谵妄风险的患者,而避免应用于低血压风险的患者。
03
3. Ya-Ting Du, Ya-Wei Li, Bin-Jiang Zhao. et al. Long-term Survival after Combined Epidural-General Anesthesia or General Anesthesia Alone: Follow-up of a Randomized Trial. Anesthesiology, 2021, 135: 233-245. PMID:34195784.
【题目】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或单纯全身麻醉后的长期存活:一项随机试验的随访分析
【通讯作者】王东信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和重症医学科
【摘要】
背景:实验和观察性研究表明,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可通过减少麻醉药和阿片类药物用量,并减轻手术相关炎症,从而提高癌症手术后的长期生存率。因此,本研究检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提高老年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假设。
方法:本文分析了在五家医院进行的试验中登记的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年龄60~90岁、拟行大型非心脏的胸腹手术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复合术后硬膜外镇痛组或单纯全身麻醉复合术后静脉镇痛组。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总体生存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
结果:在试验中纳入并随机分组的 1802 名患者中,有1712例进行了长期分析;92% 的人接受了癌症手术。中位随访时间为 66 个月(四分位间距,61至80)。在接受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患者中,853例中有355例(42%)死亡,而接受单纯全身麻醉的患者,859例中有326例(38%)死亡:调整后的风险比为1.07;95%置信区间[CI],0.92-1.24;P=0.408。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327 / 853[38%])和单纯全身麻醉(292 / 859[34%])的癌症特异性生存率相似:调整后的风险比为1.09;95%置信区间[CI],0.93-1.28;P=0.290。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为401/853(47%),而单纯全身麻醉患者无复发生存率为389/859(45%):调整后的风险比为0.97;95%置信区间[CI],0.84-1.12;P=0.692。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患者的无病生存率为466 / 853[55%],而单纯全身麻醉患者的无病生存率为450 / 859[52%]:调整后的风险比为0.99,95%置信区间[CI],0.86-1.12;P = 0.815。
结论:在接受大型胸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中,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及术后硬膜外镇痛并未改善患者总体或癌症特异性长期死亡率,同时硬膜外镇痛也没有提高患者无复发生存率。因此,可以根据患者和临床医生的偏好合理地选择任何一种麻醉方式。
04
4. Zhen-Zhen Xu, Huai-Jin Li, Mu-Han Li, et al. Epidural Anesthesia-Analgesia and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after Lung Cancer Surgery: A Randomized Trial. Anesthesiology, 2021, online. PMID:34192298.
【题目】硬膜外麻醉-镇痛与肺癌术后无复发生存期的关系:一项随机试验
【通讯作者】王东信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和重症医学科
【摘要】
背景:局部麻醉和镇痛可减轻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减少吸入麻醉药和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从而保护癌症特异性的免疫防御。本研究提出并予以检验的基本假设是: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镇痛可提高肺癌手术患者的术后无复发生存期。
方法:将拟行胸腔镜下肺癌手术的成年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静脉阿片类镇痛组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镇痛组。主要结果是无复发生存期(从手术到最早发现复发/转移或任何原因所致死亡(全因死亡)的时间)。次要结果包括总体生存期(从手术至发生全因死亡的时间)和癌症特异性生存期(从手术至发生癌症特异性死亡的时间)。本研究对评估长期结果的人员设盲。
结果: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400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并随机分配至全身麻醉组(n=200)或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n=200)。所有的患者均被纳入分析。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四分位数范围,24至48个月)。两组间无复发生存情况相近,全身麻醉组存活54例(占27%),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存活48例(占24%)(调整风险比0.90;95%CI 0.60-1.35;P=0.608)。两组的总体生存情况也相近,分别存活25例(占13%)和31例(占16%;调整后风险比1.12;95%CI 0.64-1.96;P=0.697)。另外,两组间癌症特异性生存情况也无显著差异,分别存活24例(占12%)与29例(占15%;调整风险比1.08;95%CI 0.61-1.91;P=0.802)。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的患者术中低血压发生率较高,两组的低血压发生的例数分别为94例(占47%)和121例(占61%;相对风险,1.29;95%CI 1.07-1.55;P=0.007)。
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联合硬膜外麻醉-镇痛未能改善重大肺癌手术患者的无复发、总体或癌症特异性生存。
05
5. Yanan Song, Yajie Liu, Yi Yuan, et al. Effects of General Versus Subarachnoid Anaesthesia on Circadian Melatonin Rhythm and Postoperative Delirium in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Hip Fracture Surgery: A Prospective Cohort Clinical Trial. EBioMedicine, 2021, 70: 103490. PMID:34280784.
【题目】全身麻醉与蛛网膜下腔麻醉对于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褪黑素分泌昼夜节律及术后谵妄的影响:一项临床对照研究
【通讯作者】郭向阳、李正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普遍存在昼夜节律紊乱,这可能导致术后谵妄(POD)的发生。褪黑素作为内源性昼夜节律的生物标志物,可以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和环境适应,其分泌节律可能受到麻醉和手术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蛛网膜下腔麻醉(SA)和全身麻醉(GA)对褪黑素分泌峰值(主要结果),褪黑素、皮质醇和睡眠的昼夜节律以及POD发生率(次要结果)的影响。
方法:在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入选的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被随机分配进行SA或GA。术后每6h在7个时间点动态检测血浆褪黑素和皮质醇水平,并计算昼夜节律参数,包括中位值、波幅和峰值浓度。主观和客观的睡眠评估分别通过睡眠日记和睡眠追踪器进行。老年专科医生每天两次采用谵妄评定方法来评估是否发生POD。
结果:在138例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的队列研究中,GA组(n=69)患者的昼夜节律紊乱程度大于SA组(n=69)。与SA组相比,GA术后第1天褪黑素分泌的峰值浓度、中间值和波幅均较低(P < 0.05))。GA组患者手术当日觉醒程度较高,睡眠剥夺程度较高,睡眠质量较差(P < 0.05)。SA组的12名患者(17.4%)和GA的24名患者(34.8%)发生了POD(P=0.020)。
结论:在接受髋关节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中,因SA对褪黑激素节律和睡眠模式的损害较轻且POD发生率较低,SA可能优于GA。
06
6.Lu Che, Yan Zhang, Jiawen Yu, et al. Attenuation of Muscle Mass and Density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Outcomes Among Patients Undergoing Major Gynecologic Surgery: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esth Analg, 2021, 132: 1692-1699. PMID:33651572.
【题目】接受妇科大手术患者的肌肉质量和密度的衰减与其不良预后相关: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通讯作者】李旭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在过去十年中,肌肉质量耗竭(肌肉减少症)和肌肉密度衰减(肌肉脂肪变性)逐步成为研究焦点。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肌肉减少症(肌肉耗损)和肌肉脂肪变性(肌肉质量衰减)与接受重大妇科手术患者的诱导后低血压 (PIH)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关联。
方法:基于先前对妇科患者的前瞻性手术登记,我们纳入了在术前 3 个月内进行了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患者。从 CT 扫描测量第三腰椎(L3)水平横截面肌肉的质量和密度。主要观测指标是 PIH,其定义为血压比基线降低 > 30%,次要观测指标是基于 Clavien-Dindo 分类的术后并发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肌肉参数和各观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本研究纳入的167 名妇科手术患者中,平均(标准差)年龄为 53.0(12.2)岁。其中86 名 (51.5%) 患者存在肌肉减少症, 56 名(33.5%)患者出现 PIH,89 名(53.3%)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多变量分析显示,肌肉脂肪变性与 PIH 风险增加显著相关(优势比 [OR] = 2.95,95% 置信区间 [CI],1.24-7.04;P = 0.015),且肌肉减少与术后并发症风险增加相关(优势比 [OR] = 2.30;95%置信区间 [CI],1.16-4.57;P = 0.018)。
结论:采取术前CT扫描进行肌肉评估可能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并确定妇科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策略。
07
7. Lei Wu, Si Wei Wei, Zhen Xiang, et al. Effect of Neuromuscular Block on Surgical Conditions during Short-Duration Paediatric Laparoscopic Surgery Involving a Supraglottic airway. Br J Anaesth, 2021, 127: 281-288. PMID:34147245.
【题目】神经肌肉阻滞对声门上气道小儿腹腔镜短时程手术中手术条件的影响
【通讯作者】屈双全、杜真 湖南省儿童医院麻醉科
【摘要】临床试验注册:ChiCTR2000038529
背景:在短时程儿科腹腔镜手术中,未使用神经肌肉阻滞的情况下建立LMA ProSeal™喉罩气道(P-LMA;Teleflex)被认为是气管插管的安全替代方案。然而,很少有研究评估这种麻醉技术应用于短时程小儿腹腔镜手术时的手术条件。本研究评估了使用和不使用神经肌肉阻滞情况下P-LMA应用于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条件。
方法:66名接受腹腔镜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随机接受罗库溴铵阻滞神经肌肉(维持四个成串刺激TOF计数在1-2次颤搐)或无神经肌肉阻滞下使用P-LMA方案。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外科医生执行。主要观测指标为上述外科医生使用莱顿手术评分量表(L-SRS)确定的手术条件。次要观测指标包括围手术期数据、血流动力学和不良事件。
结果:与未使用神经肌肉阻滞相比,神经肌肉阻滞改善了手术条件:平均(标准差)L-SRS分别为4.1(0.5)和3.5(0.6)(P<0.0001)。神经肌肉阻滞组的罗库溴铵平均剂量为12.7(4.4-29.7)mg或0.7(0.6-0.8)mg/kg。无神经肌肉阻滞组的气道峰压(P peak)高于神经肌肉阻滞组:平均(标准差)P peak分别为17.9(1.8)cm H2O和16.2(1.9)cm H2O(P=0.0004)。无神经肌肉阻滞组中有 15 名儿童 (45.5%) 在手术和麻醉期间出现不良事件,而神经肌肉阻滞组中仅有 4 名儿童 (12.1%) (P=0.006)出现。
结论:在短时程儿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LMA Proseal™时,神经肌肉阻滞显著改善了手术条件并降低了手术和麻醉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08
8. Shuqing Jin, Xibing Ding, Chenxuan Yang, et 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Exacerbates Poly (I:C) 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 Central Role for Caspase-11 and Gut-Lung Axis. Front Immunol, 2021, 12: 693874. PMID:34349759.
【题目】机械通气加剧Poly(I:C)诱发的急性肺损伤:Caspase-11和肠肺轴的核心作用
【通讯作者】章利铭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医学院麻醉学和围手术期医学系;李泉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中等潮气量通气(MTV)加剧已有肺损伤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假设在由聚肌苷酸(Poly(I:C)、dsRNA合成类似物以及MTV造成的急性肺损伤(ALI)相关的二次打击模型中,全身性内毒素血症可通过肠-肺轴介导非典型和典型炎症小体激活和细胞焦亡导致ALI加重。
方法:为验证假设,作者予以麻醉小鼠气管内注射Poly(I:C),6小时后用无损伤MTV(10ml/kg)行机械通气4小时。随后测量肠和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变化;通过检测伊文氏蓝白蛋白通透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或血浆中的蛋白和IL-1家族浓度,以及野生型(WT)小鼠、全身基因敲除caspase-11(caspase-11-/-)、caspase-1/caspase-11双敲除(caspase-1/11-/-)、gasdermin D(GSDMD-/-)、 核苷酸结合域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蛋白 3 (NLRP3-/-)和高级糖基化终产物特异性受体 (RAGE-/-)小鼠的组织病理学,进一步评估ALI。
结果:非损伤性MTV加剧了与Poly(I:C)相关的轻度肺损伤,包括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的破坏以及白细胞介素IL-6、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BALF中的IL-1β和血浆中的IL-18水平升高。Poly(I:C)-MTV联合损伤与胃肠道通透性以及血浆和BALF中内毒素的增加有关。Poly(I:C)-MTV联合损伤对caspase-11缺失敏感,而caspase-1在其中除了影响IL-18(其本身对NLRP3的缺失敏感)的成熟和释放,无其他作用。联合损伤导致caspase-1和caspase-11大量增加,而GSDMD的基因缺失缓解了肺泡毛细血管破坏和细胞因子的释放。
结论:无损伤性MTV引起轻度Poly(I:C)诱导的ALI加重与肠道通透性增加导致全身性内毒素血症有关。肠-肺轴导致肺非典型(细胞溶质介导的caspase-11激活)和典型(caspase-1)炎症小体(NLRP3) 在此二次打击模型中介导ALI,导致GSDMD敏感的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破坏、细胞焦亡(肺泡巨噬细胞)和细胞因子的成熟和释放(IL-1β;IL-18)。旨在破坏肠道和肺之间的交流、抑制炎症小体或GSDMD在细胞焦亡中的药理学策略可能对治疗ALI有效。
09
9. Jie Fu, Chaobo Ni, Hua-Dong Ni, et al. Spinal Nrf2 Translocation may Inhibit Neuronal NF-κB Activation and Alleviate Allodynia in a Rat Model of Bone Cancer Pain. J Neurochem, 2021,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34254317.
【题目】脊髓Nrf2易位可抑制神经元NF-κB活化并减轻骨癌痛大鼠模型中的异常性疼痛
【通讯作者】姚明 嘉兴市第一医院/嘉兴大学附属医院麻醉与疼痛研究中心
【摘要】
骨癌痛(BCP)是临床急需解决的病理学问题,但迄今为止对BCP机制的研究成果有限。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已被证明与疼痛有关,但其参与BCP和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验证BCP诱导Nrf2从细胞质转移到细胞核并进一步促进核转录以激活血红素加氧酶-1(HO-1)并抑制NF-κB激活以调节神经炎症反应的假设。Von-Frey被用于BCP大鼠的行为学分析,而蛋白质印迹、实时定量PCR(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分子表达变化,免疫荧光用于检测细胞定位。我们证明BCP诱导脊髓组织中Nrf2核蛋白表达增加而胞浆蛋白表达降低,进一步增加Nrf2核蛋白表达可减轻痛觉过敏并激活HO-1以抑制NF-κB核蛋白和炎症因子的表达。值得注意的是,相应siRNA的鞘内给药逆转了上述效应。此外,双免疫标记结果显示,BCP大鼠脊髓神经元中共表达Nrf2和NF-κB。总之,这些发现表明Nrf2进入细胞核促进了HO-1的表达,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和减少神经炎症,最终发挥减轻疼痛作用。
010
10. Zhiqiang Pan, Qi Zhang, Xiaodan Liu, et al. Methyltransferase-like 3 contributes to inflammatory pain by targeting TET1 in YTHDF2-dependent manner. Pain, 2021, 162: 1960-1976. PMID:34130310.
【题目】甲基化转移酶3通过协同YTHDF2调节TET1的表达而控制炎性疼痛
【通讯作者】曹君利 徐州医科大附属医院麻醉科
【摘要】
甲基化转移酶3 (Mettl3) 是哺乳动物N6-腺苷-甲基转移酶复合体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 RNA N6-甲基腺嘌呤 (m6A)的修饰,在基因转录后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虽然RNA m6A在哺乳动物神经元中含量丰富,但其在疼痛信息处理中的调节功能仍不明确。我们研究发现,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的炎性疼痛可显著下调脊髓中的整体m6A水平及m6A编码器Mettl3的表达。条件性敲除脊髓Mettl3基因,可降低脊髓中1011易位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1 (Tet1)mRNA m6A的水平,同时TET1蛋白表达增加,导致疼痛超敏反应的产生。而Mettl3过表达可上调 Tet1 mRNA m6A 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阻断CFA诱导的脊髓中TET1蛋白表达增加,从而减弱疼痛反应。此外,脊髓YT521-B同源结构域家族蛋白2(YTHDF2,一种 RNA m6A 阅读器)的表达降低进一步导致脊髓TET1表达增加,这是因为CFA诱导后脊髓中的Tet1mRNA与m6A结合降低了Tet1 mRNA的衰减。本研究揭示了脊髓Mettl3与YTHDF2协同下调的一种新机制,即通过稳定脊髓神经元中TET1的上调来调节炎性疼痛。
011
11. Wei Ou, Yu Liang, Yu Qin, et al. Hypoxic Acclimation Improves Cardiac Redox Homeostasis and Protects Heart Against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hrough Upregulation of O-GlcNAcylation. Redox Biol, 2021, 43: 101994. PMID:33964586.
【题目】缺氧习服可以通过上调O-GlcN乙酰化水平改善心脏氧化还原稳态并增强心脏抗缺血再灌注损伤
【通讯作者】李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摘要】
缺血再灌注(I/R)损伤对心血管系统有害。葡萄糖代谢的改变已被认为是缺氧条件下的一种重要的适应性反应。然而,这种代谢表型背后的生物学益处仍有待阐明。本研究旨在探讨缺氧习服(HA)对心脏I/R损伤的影响及其抗氧化机制。雄性成年小鼠在低氧室(10% O2)环境中适应8h/天,持续14天;随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被结扎30 min,再灌注24 h或7天,造成心脏I/R损伤。结果表明,HA可减轻I/R心脏的氧化应激,减小梗死灶体积。这种心脏保护作用与蛋白O连接的N -葡萄糖胺乙酰化(O-GlcNAcylation)修饰的升高有关,部分原因是炎症刺激引起。高糖基化激活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戊糖磷酸途径中的限速酶),导致NADPH/NADP+和GSH/GSSG偶联的上调和心脏氧化还原稳态的增强。药物抑制O-GlcN乙酰化可完全消除HA对心脏和心肌细胞的G6PDH活性、氧化还原平衡和I/R损伤的保护;而增强O-GlcN乙酰化进一步提高了其对心脏的保护,表明O-GlcN乙酰化在HA的抗氧化和心脏保护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研究表明HA是一种前景良好的心脏抗I/R策略,G6PDH的O-GlcNAc修饰可以作为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靶点。
012
12. Guangxin Luan, Fan Pan, Lina Bu, et al. Butorphanol Promotes Macrophage Phenotypic Transition to Inhibit Inflammatory Lung Injury via κ Receptors. Front Immunol, 2021, 12: 692286. PMID:34305926.
【题目】布托啡诺通过κ受体促进巨噬细胞表型转化而抑制炎症性肺损伤
【通讯作者】徐晓涛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
【摘要】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特征是肺实质弥漫性炎症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临床上常用布托啡诺缓解围术期疼痛,但尚不清楚布托啡诺是否能调节LPS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极化。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到布托啡诺显著减轻脓毒血症诱导的小鼠肺组织损伤并降低死亡率。此外,在LPS诱导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布托啡诺还降低了M1巨噬细胞标记物(TNF-α, IL-6, IL-1β, iNOS)的表达,并增强了M2巨噬细胞标记物(CD206)表达。使用布托啡诺可使小鼠肺组织中LPS诱导的促炎型巨噬细胞(M1)数量减少,并增加了抗炎型巨噬细胞(M2)的数量。再者,我们发现布托啡诺介导抑制LPS诱导骨髓源性巨噬细胞(BMDMs)中M1表型标记物表达增加,而这种效应可被 κ-阿片受体(KOR)拮抗剂逆转。而且,布托啡诺抑制TLR4与MyD88的相互作用,并进一步抑制NF-κB和MAPKs 的激活。此外,布托啡诺阻止Toll/IL-1受体结构域接头诱导IFN-B(TRIF)介导的IFN信号通路。这些效应被κ受体(KOR)拮抗剂改善。因此,布托啡诺可能通过κ受体抑制NF-κB,MAPKs和TRIF介导的IFN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从促炎表型向抗炎表型的转化。
013
13. Yixin Yang, Jinsong Zhao, Yunze Li. et al. 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protein-regulate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expression in the spinal cord contributes to the pathogenesis of inflammatory pain induced by 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J Neurochem, 2021. PMID:34338322.
【题目】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调控脊髓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参与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的炎性疼痛的发病机制
【通讯作者】冯智英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疼痛内科
【摘要】
已有研究证实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FMRP)是一种RNA结合蛋白,在福尔马林和(RS)3-,5-二羟基苯甘氨酸(DHPG)诱导的异常疼痛感觉发病机制中起潜在作用。然而FMRP在炎性疼痛中的作用尚未报道。在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的炎性疼痛大鼠模型中,我们发现脊髓背角(SDH)的FMRP表达增加。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FMRP主要在脊髓神经元中表达,与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共定位。予CFA注射后3天连续鞘内注射脆性X智力低下(Fmr1)小干扰RNA(siRNA),SDH中FMRP的表达降低,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的痛觉过敏降低。此外,鞘内注射Fmr1 siRNA能够显著抑制CFA诱导的脊髓表达TNF-α和IL-6的增加。总之,以上结果表明FMRP调节脊髓背角中的TNF-α和IL-6表达水平,并在炎性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
014
14. Tingting Zhang, Yanyan Wang, Qin Xia, et al. Propofol Mediated Protection of the Brain From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hrough the Regulation of Microglial Connexin 43. Front Cell Dev Biol, 2021, 9: 637233. PMID:34169070.
【题目】丙泊酚调节小胶质细胞连接蛋白43介导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通讯作者】赵萱 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麻醉科
【摘要】
脑血管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严重病理生理过程可导致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凋亡增加。本研究中,我们证实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小胶质细胞的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利用缺氧/复氧损伤的(hypoxia/reoxygenation injury,H/R损伤)体外模型,我们观察到H/R损伤导致小胶质细胞活化增加促炎标记物如IL-1β,IL-6和TNF-α水平增加。此外,我们也发现Cx43磷酸化和Cav3.2水平显著增加。为了研究H/R损伤的小胶质细胞在神经元群体中作用,我们使用条件培养基(MCS)培养H/R损伤的小胶质细胞。有趣的是,我们发现H/R损伤的小胶质细胞Map2表达显著降低并影响神经元形态。随后,我们主要研究丙泊酚对脑H/R损伤的影响,发现40 μM 丙泊酚显著降低Cx43、Cx43磷酸化和Cav3的水平。此外,丙泊酚减少H/R损伤神经元的凋亡并增加Map2表达水平。通过基因沉默实验,我们证实siCx43可显著增强异丙酚对H/R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治疗效果。为了解丙泊酚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我们进一步建立了体内MCAO(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有趣的是,在这些MCAO大鼠中,丙泊酚和下调Cx43显著降低梗死体积和细胞凋亡。因此,本研究证实了丙泊酚通过下调小胶质细胞中的Cx43以保护大脑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
015
15. Yangzi Zhu, Meiyan Zhou, Xiuqin Jia, et al. Inflammation Disrupts the Brain Network of Executive Function After Cardiac Surgery. Ann Surg, 2021, Online. PMID:34225294.
【题目】心脏手术后炎症会减弱支配执行功能的脑网络连接
【通讯作者】王立伟 徐州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杨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放射科;马大青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医学院外科与癌症学系 麻醉、疼痛与重症医学科
【摘要】
目的:研究术后认知功能受损的大脑功能连接改变,以及其与全身性炎症的因果关系。
背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通常发生在心脏手术后,全身和神经炎症均可促其发展。目前尚未明确引起心脏手术后特定认知功能障碍的功能连接改变是否与炎症有关。
方法:17名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在术前、术后7天和30天完成了神经心理测试和脑MRI扫描,并与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我们对研究对象的血液样本的TNF-α和IL-6浓度进行检测;并对研究对象的左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进行种子点-体素功能连接(Seed-to-voxel FC)分析。采用双变量相关和线性回归模型确定认知功能、功能连接改变和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
结果:心脏手术后患者执行功能明显受损。术后第7天随访时,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患者的DLPFC与上顶叶的功能连接显著降低,与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中的角回和后扣带回皮层的负性连接减弱。左侧DLPFC增强了右侧DLPFC和后扣带回的连接,这些改变与心脏手术后7天患者血液标本中TNF-α水平升高以及执行功能下降相关。
结论:执行控制网络功能连接减弱及其与默认模式网络的负相关性可能是心脏手术后患者执行功能受损的原因。全身性炎症可能引发这些短暂的功能连接改变及执行功能受损。
-未完待续-
《珠江视界》,关注专业,追求卓越,与世界同行!
检索:吴范灿,骆佳铭
翻译:翁雅倩
校对:方嘉凯
【本期指导老师简介】
磨凯,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美国罗格斯大学新泽西医学院麻醉与疼痛医学中心访问学者。从事临床麻醉与疼痛诊疗工作,擅长各科手术麻醉管理,尤其是妇产急危重症、老年骨科患者以及其他危重症患者的围术期麻醉处理和救治,特别是B超引导下各类神经阻滞技术、腹腔镜深度肌松阻滞以及自主呼吸胸科手术等的麻醉管理;以慢性疼痛的外周分子机制为研究方向,主持和参与省、国家级课题基金3项。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和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发表疼痛SCI论文15篇。疼痛研究成果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声明
本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新青年麻醉论坛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