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覃幸开

单位 | 来宾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前 言]

诊断蛲虫常用透明胶带法或棉签拭子法,于清晨排便前或洗澡前检查肛周[1]。这是每个检验工作者都知道的简单常识。然而,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也许是患者没有按照标准操作规程留取标本,亦或者交待注意事项有所遗漏,总而言之,时常导致患者白跑医院一趟。如何简便、快速、有效的诊断蛲虫感染,这个方法值得您试一试。

[案例经过]

2021年8月14日,临近中午下班的时候,一对母子出现在体液室打印条码的接待窗口,患儿,6岁10个月。条码医嘱为粪便常规+潜血+找蛲虫卵。

“小朋友你为什要做这个检查,有屁股痒的症状么?”答曰:无,但是多次在粪便中看到寄生虫,乳白色,米粒长。初步判断患儿感染了蛲虫。

条码贴在粪便管子上,同时拿起一只尿管,交待好注意事项后,嘱咐患儿妈妈,尽量挑取有虫的粪便,同时挑取一条虫子放在尿管里一并送检。

原以为,患者应该会过段时间才来,不曾想,下午上班的时候,标本已经送到了检验窗口,如我所愿,除了粪便常规管外,尿管里确实有一条乳白色的虫体,见图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将标本上机检验,同时虫体滴加生理盐水用玻片镜检,低倍镜(×10)虫体结构见图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将蛲虫用细针切成两段,虫体里的虫卵一拥而散,场面甚是壮观,见图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最后,粪便常规管上机检验未发现蛲虫卵,涂片镜检亦未见异常。依靠工作经验,询问病情,发放尿管,以最快的速度帮助患者诊断蛲虫感染。

[案例分析]

蛲虫诊断常用以下方法:

①透明胶纸法:将透明胶纸(6cm×2cm)有胶的一面黏擦肛门周围的皮肤,然后平贴于载玻片上,镜检虫卵

②棉签拭子法: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消毒棉签拭擦肛周,将拭擦物涂片镜检虫卵或将拭擦物洗入饱和盐水内,用漂浮法查虫卵;

③粪便内或肛周检获雌虫也可确诊。

①、②种方法适合大规模普查时使用。检验工作者在接诊需要诊断蛲虫感染患者时,应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如若患者已经肯定亦或证实粪便中看见蛲虫,我们应该采用第三种方法,即粪便内或肛周检获雌虫送检,这样可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方法很简单,无需其他多余操作,密闭的管子加上生理盐水即可。研究证明,即使在确诊蛲虫感染的患者中,第①、②种方法由于步骤略多,患者取材和操作的不可控性等因素的干扰,其首次检验漏诊率仍然不可忽视。

蛲虫的知识点[2]

蛲虫呈世界性分布,是儿童最常见寄生虫病之一,城市感染率高于农村,儿童高于成人。儿童感染率在10.28%左右[3],5~7岁发病率最高。

人是蛲虫唯一宿主,蛲虫寄生于人体盲肠、结肠及回肠下段,人体吞入感染期卵至虫体发育成熟需15~43天,雌雄交配后,雄虫多即死亡,雌虫寿命14~28天,最长为93~101天,但不超过2个月。

蛲虫成虫形态特征:细小,乳白色,呈线头样,较米粒稍长;最主要鉴别点为头端角皮可见膨大的头翼,烟管末端膨大呈球形,这两大特殊结构,是与其他寄生虫区别的主要鉴别点。由于检获的蛲虫多为雌虫,绝大部分可以看见虫体内布满蛲虫卵,这亦是诊断蛲虫的另一个线索。

蛲虫虫卵形态特征:蛲虫卵两侧不对称,一侧扁平,一侧略凸,形似柿核,卵壳厚,无色透明。

蛲虫感染途径:肛门-手-口直接感染(儿童最为常见,是自身反复感染的主要途径);间接接触与吸入感染(常发生在集体生活环境中,如幼儿园,导致儿童机构和家庭聚集性分布);逆行感染(有待证实)。

蛲虫致病及临床表现:蛲虫主要寄生于人体肠道,刺激肠壁及神经末梢,引起人体消化功能紊乱、局部炎症、细菌感染等反应;雌虫爬至肛门外产卵时可引起肛周皮肤系列反应,可导致肛门及会阴部瘙痒(主要症状)、烦躁不安、失眠、夜惊、夜间磨牙、遗尿、食欲减退、消瘦等临床症状。

蛲虫还可异位寄生于女性生殖道、泌尿道、腹腔、盆腔等处,引起泌尿生殖道炎、蛲虫性阑尾炎等不典型蛲虫病而容易被误诊,如阴道不规则流血容易被诊为阴道炎。因此需要与肛门湿疹、尿路感染、遗尿症、外阴炎等疾病鉴别诊断。

蛲虫防治: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搞好室内环境卫生,有组织地进行集体性的反复查治。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噻嘧啶、三苯双脒等药物治疗。

[心得体会]

简便,快速,有效的诊断蛲虫感染,别让患者多跑一趟。

[参考文献]

[1]沈继龙,张进顺主编.临床寄生虫学检验[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

[2]许隆祺主编.图说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992-995.

[3]黄继磊,张米禛,朱慧慧,等.2016–2018年全国3~9岁儿童蛲虫感染监测[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20,32(01):54-59.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徐少卿 审校:陈雪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