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瓷与高皇寺因缘

据传唐时已有宫廷官瓷之闻,然真正的盛兴,是从北宋徽宗时期开始的。说起官窑瓷器,还和高皇寺有一段因缘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皇寺,据传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98年),为奉祀父皇汉高祖皇帝刘邦所兴建的庙宇。自汉室分封天下建立大汉以来,华夏子民皆称为大汉民族子孙、龙的传人。西汉末年,王莽追军赶杀刘秀时,刘秀来到高皇庙里,恳哀地礼拜过后,求庙奉祀主设法营救。主说庙外有商王金坟,柿树大林围绕,秘掩森郁,可往藏隐之。后复汉庭世称后汉。其子刘庄临朝,夜梦金人,派博士弟子王尊、秦璟、蔡愔等一十八人,往西天求取佛法,至大月氏国(当今阿富汗地域),得遇摄摩腾、竺法兰二位高僧弘化之所。叙说因由己,彼二僧以白马负经像,随臣等来到洛阳。明帝以国礼俸之,于鸿胪寺清凉之台,次年改鸿胪寺为白马寺。为荐举汉室高祖升天,祈安天下永享太平,改高皇庙为高皇寺,佛帝同俸由始。故历朝帝王多来高皇寺礼俸。形成了忠君爱国、孝亲持家、五常八德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千年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代后周时期,赵匡胤和柴荣结拜为兄弟后,同依随于郭威军帐之下。赵匡胤来高皇寺礼祖许愿,并留下祈雨台的千年史话。后来的后周总都点检赵匡胤,在出兵北伐途中,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于汴梁开封建立北宋王朝,世称宋太祖高皇帝,于北宋三年(公元962年),赵匡胤亲携要臣还愿祝香于高皇寺,嘱赐白银3000两,并修扩寺宇。仁宗、徽宗等继相来寺巡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宋徽宗赵佶,乐道好佛,文采出众,能书能画,与高皇寺慧昉和尚交深,常携宫瓷来与和尚互赏瓷乐,成为了高皇寺千古佳话。主持大师授意座下善瓷精艺弟子本琮等人,烧制寺用奉祀瓷器,适逢帝临,于影堂茶座,随呈求徽宗赐名,帝把赏良久而甚喜悦道:惊悉和尚所呈瓷器甚得朕心,观所用料、色泽、润度等,都与官窑土釉相当,就名为“高皇官瓷”吧,大师欣然举茶谢曰:“谢主隆恩,承蒙吾大宋昌兴,官道和通,瓷韵润厚,祀器万代,香火相传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庙寺别记》云:在北宋时期,高皇寺主持慧昉大和尚,精通文墨,善于茶道,颇受仁徽二宗厚爱,朝野普闻。时帝巡香,于寺中帝影堂茶座。帝问:“此茶香妙,其源由来?”师曰:“福鼎故缘也”。帝曰:“其何味绵,异于市井?”师曰:“僧此寺茶,以皇上所赐官瓷器之,味自异耳;以僧素悉草木之性,及昔所履闽山之缘,其一念茶,三年药,七年可为宝。上古朝廷之贡茶也。其性清寒,功同犀角,乃疗疹之圣药,消夏解暑,家备良品也。”帝赞曰:“善哉禅茶,朕愿宫储”。从此宋廷贡茶多从寺进之。又云:“徽宗常携持宫瓷供养和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寺城前,原有古井一眼,径广四尺余,井泉旺涌,清澈甘美。据传为隋唐时已有,可供二百多单饮用。后周武则天曾来礼访真宗大和尚,嘱造石佛,扩修殿堂,广植柏树,亲赐寺名为永福,立碑于圣殿前。宋宣政辛丑(公元1121年),主持僧慧昉大师于井旁立石,提名曰:瞾公古井。还赋诗一首:“此井何以灵,清与月争皎。当启真龙鳞,涛沱济枯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沧桑荏苒,诸法无常。解放前后就寺易学,成为了中牟县南重要的教育区,古井于文革后投填石碑土块等已被毁没。当代中兴主持印信大师,为传承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再复古刹风制。巧于徽宗时期的九百年后,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华诞的二零二一年辛丑,枯木逢春暖,神槐抱椿茂,又于旁开一井,怡然清冽,甘美醇净,主持和尚,为承绎历史故仍复题名“瞾公古井”于井口上,以为纪念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皇寺,由于徽宗皇帝常来的缘故,高皇寺也有官窑瓷器使用,清代乾隆皇帝出宫巡视来到高皇寺,见供案上佛祖像、帝王像、香炉、灯台、梅瓶、供盘,以及茶室用品,多是宋廷官窑瓷器,甚是惊叹,随赋诗云:”今时出宫巡道谛,特来偿茶把师访;当日官窑禁外用,岂知庙寺货寻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皇寺,之所以是皇家寺院,因为数朝帝王多来巡访祈福,故留下很多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