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双华在树苗育苗田里。记者刘健 摄

本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文芳 实习生卢禹辉
  在兴安县高尚镇直义村,只要提到唐双华,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在唐双华的带领下,直义村“破解”了产业发展难题,找到了松树、杉树育苗及种植这样一条生态发展路子。如今,直义村不仅实现了生态产业发展,而且通过大面积种植树木,也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丰富的自然“财产”。近日,记者驱车来到兴安县高尚镇,探访种满松树杉树的直义村,听村民们交口称赞的唐双华的故事。
当村支书21年,努力带领村民都过上好日子
  1976年,18岁的唐双华响应“每一个青年都有入伍的义务”的号召,光荣参军。“当初选择入伍,我就是抱着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的理想和信念。”唐双华说,那段军旅生活,是他最大的骄傲。
  “从部队退伍以后,我回来做点小生意,比如烧炭、培育毛竹种。慢慢地,生活就好起来了。1996年,我家就盖起了200多平方米的大平房,是村里最早用上电视机、BP机和有线电话的。”采访中,唐双华一脸高兴地说。
  自己的日子过好了以后,唐双华并没有满足,在他心里,是想要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我是1990年开始当村主任的,第二年又被选为村支书,一当就是21年。当时我们村子的情况不是很好,我就想,怎么样才能让我们村也变个‘模样’。”唐双华说。
  当时,唐双华心里有一件迫切想做的事情:直义村仅有一所学校,大约有300个孩子在这里上学,但是学校年久失修,老教室已经成了“危房”。唐双华等村干部通过不断努力,为学校争取到了希望工程项目。“学校改造好后,看到孩子们那么高兴,我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唐双华乐呵呵地说。
  此外,唐双华还在修路、架桥上下了狠功夫。
  “以前村里的路连骑单车都不好走,村民家里的农产品只能挑出去卖。过河没有桥,遇到河里涨水的时候,就十分危险。”唐双华说,经过争取项目资金,从高尚镇到直义村修通了一条3.6公里长、6米宽的大路,还修建了一座大桥,彻底改变了村民出行的条件。村里发展产业更便利了,种植的经济作物真正变成了钱,村民们也陆陆续续建起了新房,村子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不种柑橘要种树,剑走偏锋破产业难题
  走在直义村的道路上,记者发现村民房前屋后种的不是南方常见的柑橘树,而是大片大片的杉树。在道路两旁的地里,也种着密密麻麻的杉树苗,十几厘米高,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谈起发展杉树、松树育苗产业的主要原因,唐双华坦言,他不是没有想过要种植柑橘、葡萄等,但由于村民的土地比较分散,不太适合大规模种植果树,所以他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思考怎么破解这个难题。
  “水果种植会受到市场因素和天气条件的影响,效益也并不是‘百分百’稳定,尤其是我们没有种植基础和经验,就更加难了。”唐双华说。
  村民告诉记者,2006年,唐双华自掏腰包买回来100多公斤“奇怪”的种子分给村民。细问之下,大家才知道这些种子是松树、杉树种子。
  “当时我们什么都不懂,支书动员我们种,那我们就跟着他种。”村民老李告诉记者,出于对唐双华的信任,村民们开始跟随他尝试育苗产业。
  “发展这个产业也有一个偶然的因素:1981年,我在贵州看到当地发展松树、杉树产业比较好,就记在心里了。我感觉,我们这里的气候、土壤条件应该也能发展这个产业,所以就决定试一下,没想到效果非常好。”唐双华说,现在8斤种子就可以种植一亩地,一般能发出来3万多株苗,最高能发出7万株苗。
  “这个产业不要什么技术,也不愁销路,而且价格常年都很稳定,现在贵州、四川、云南等地的老板都上门来收购树苗,价格在一毛五分钱左右一株。”唐双华说。
  到现在,直义村已经发展了30亩育苗田。
带领村民走上生态发展之路
  “按我的理解,发展应该要想得长远一点,我们不仅要为自己谋经济发展,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财富。”唐双华告诉记者,虽然现在他已经不再担任村支书,却无时无刻不在为村子的发展“出谋划策”。
  育苗产业发展起来后,他又号召大家一边育苗,一边在村子里“到处撒种”造林,如今,村里的杉树、松树不少已经长到直径30厘米粗,面积大概有90亩。村里的树多了起来,生态环境也更好了。
  “在老支书的带领下,大家已经有很强的造林意识了,不仅积极播撒树种,而且在保护树木的问题上也非常自觉。我们都希望看到,未来我们直义村拥有自己的‘森林’。”直义村现任支书、主任刘达木说。
  大面积种植树木,不仅是为了造林,其中也有“经济账”。如今,村民正在大力发展松油产业。村民只需守着松树就能赚钱,1斤松油的价格就是几十元,而且供不应求。
  “以前我们村也有去外面割松脂赚钱的,但是给别人打工和给自己做事情完全是两个概念。现在村里就有松树了,我们自己割松脂自己卖,而且这个收入可以持续几十年,大家都开玩笑说捡到‘宝’了。”村民老文乐呵呵地说。
  “生态发展是国家倡导的,在我们村,不仅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而且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村民都通过种植松树、杉树产业过上了好日子。”唐双华笑着说,有了这么好的产业,他才真正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