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特谢普苏特祭庙因成功地利用了天然地形和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从而被认为是古代建筑中和自然景观结合得最好的杰作之一。其对传统的突破,充分表露了埃及艺术家创新的才能,而这在君主专制的制度下是非常难能可贵而且也难得一见的。 女王陵放弃了传统的陵墓布局,完全按山崖谷地环境的需要把整个建筑设计成叠升的三层。台阶柱中央以平缓的梯道连接,最上层柱廊的后面才是殿堂本部,其内殿凿于山崖之中。正面柱廊为简单的方形柱,上层侧廊则为刻有凹槽的圆柱,各种廊墙面皆有彩色壁画,柱廊外观则以清亮纯净的色调和作为背景的悬崖相呼应。这种建筑手法被认为是古代建筑中和自然景观充分结合的典范。虽然历经3000 多年,大殿上的浮雕至今保存完整。两层平台极其广阔,每层平台前设廊柱和通廊,配有极细腻的浮雕,内容为女王降生、女王出访蓬特、众人搬运方尖碑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特谢普苏特Hatshepsut,或译哈采普苏特,哈特舍普苏特,赫雀瑟(意为最受尊敬的),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女王(公元前1503年—公元前1482年在位)。戴假胡须、身着男装、束胸宽衣、手执权杖、威严无比,这就是古埃及最有权力的女法老的一贯装束。极少有人见过她本人,她的真实相貌和她的传奇故事一样神秘。哈特谢普苏特是开创古埃及一代盛世的第18王朝法老、图特摩斯一世与王后唯一的孩子。哈特谢普苏特是法老图特摩斯一世与王后阿莫斯之间唯一的嫡女,图特摩斯二世的异母妹与妻子,图特摩斯三世的继母。

执掌国政:哈特谢普苏特执掌国政的期间,停止了埃及向外的战争,因而使埃及在叙利亚及巴勒斯坦的统治权动摇,虽然如此,但哈特谢普苏特开始了埃与邻国的商贸,使埃及在她执政的期间变得十分繁华富庶,哈特谢普苏特继而利用财富开始大规模建筑神庙,包括在底比斯的停灵庙(Deir el-Bahri)。
考古发现:2007年,埃及官员宣布在KV60墓发现的一具木乃伊经DNA分析后,相信是哈特谢普苏特本人。埃及考古界认为,这一发现是自1922年发现图坦卡蒙法老木乃伊以来埃及最重大考古发现,认为它将使世界震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祭庙:祭庙是作什么用的呢?根据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人的灵魂不灭,肉体死亡之后的世界是一种迥异于凡间的伟大天地。但是想要获准在那里定居,首先要保证遗体万无一失,其次必须得到天神在世界最终判决书中的批准,要懂得一套秘密的礼仪,而且死后要带走一批与生前地位相称的财富。祭庙是用以进行对法老来世的荣华富贵极其重要之仪式的寺庙,当然它还要为法老祭献供奉一日三餐。在金字塔的黄金时代,法老的木乃伊和随葬品都藏在巨大的金字塔内,与塔连通的祭庙,则是前者的附属建筑。然而愤怒的人民的起义和盗墓者的猖獗,迫使后世法老不得不重新考虑这种布局。从中王国(约公元前2181~2040 年,第七至第十王朝)开始,金字塔就只具象征意义了,真正存放木乃伊的墓室则凿建在隐蔽的山崖深处,不过,那时的墓室和祭庙还没有截然分开。第十一王朝法老孟特霍特普二世建于尼罗河西岸的一座异形金字塔庙,可说是这种变化的开端。日后各代法老虽然没有仿照这种形制,却使金字塔不再成为法老陵墓的主体,而山崖中的墓室和河谷边的祭庙却日益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墓葬:古埃及墓葬形式的巨大变化始于新王国的图特摩斯一世——哈特谢普苏特之父。他怀着极大的勇气经过慎重的权衡利弊之后,把自己的墓室同祭庙分开,二者相距近1.6 千米。这种大胆的措施对他的灵魂极为不利,甚至也给自己死后的永生带来了威胁,因为灵魂要通过在死者的祭庙里按宗教节日举行祭祀才能生存,而且据说灵魂是不离遗体左右的。然而图特摩斯一世的遗体却藏在了远离祭庙的地方,希望冀此保证自己不再遭受与前人同样的骚扰。他的率先入驻标志着帝王谷建筑活动时期的开始。

这座祭庙建在半圆状的梯形峭壁中,背依山岩峭壁,巧妙地利用了断崖伸出的宽阔平台来建造主体建筑。整个建筑设计成迭升的台阶柱廊,有明确的纵深轴线,用平缓的坡道贯穿层叠的柱廊。最上层柱廊后面是殿堂本部,内殿则凿于山崖之中。正面柱廊用简单的方柱形,简洁明快;第一层平台上的侧廊采用刻有凹槽的圆柱,形制优美;第二层平台上的柱廊则采用国王祭庙特有的奥西里斯柱,每支立柱前安放一尊身着奥西里斯式服装的女王像。这些柱廊比例协调,庄严而不沉闷,外观色调清亮纯净,与作为背景的悬崖互相呼应。 这座祭庙的装饰非常精美。各种廊庑的墙面上都有华丽的彩绘壁画和浮雕。一些浮雕描述了女王神圣的诞生和她统治期间的大事,包括派遣贸易船队远征朋特(今索马里海岸),搬运碑石到卡尔纳克神庙,以及一些宗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