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01
自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学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中国的主流思想就主要来自儒家。但儒家思想真正的实用性并不见得高,尤其是在人际交往方面。
无论是朝廷大员,亦或是贩夫走卒,于每一个人而言第一重要的是生存。
如果不懂得人际交往,无论身处哪个圈子都会遭受排挤,
对官员而言可能会导致政治生涯结束,对百姓而言可能是导致生计难以为继。因此,在生活中真正能混得开的从来都不是完美方正的君子。
▲董仲舒画像照片
虽然每当谈及大义、气节时人人都会心向往之,但当大义的对象是自己时,想必少有人能做到心甘情愿。
说到底,名声是给别人听的,日子是给自己过的。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说真正的君子从来不会谈利益,所思所量都是大义,而小人与之相反,对利益会斤斤计较。从儒家思想来看,芸芸众生大概都是“小人”,
所以本着“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的思想,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利”,至少不能罔顾他人之“利”。
▲古代老百姓画像
虽然古代没机会读书的平民百姓总结不出这些大道理,但是大道三千,道理都是共通的,因此老百姓自己在生活中总结出的人际交往智慧,皆以俗语的形式留存于世。
比如有一句俗语叫:“亲戚只怕亲戚穷,邻居只怕邻居富。”就很有意思,那么这句俗语有啥深意,有何道理呢?对此专家表示,这是处世哲言,早些领悟少吃亏。
我们一起来品鉴一下吧。
02
首先我们来看“亲戚只怕亲戚穷”。
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说到底就是势利。势利是人类难以根除的劣根性,
毕竟没有谁心底没有好逸恶劳的念头,如果能有外部的助力让自己节省很多力气又何乐而不为呢?至于趋利避害那更是动物的本能,毕竟对于生物个体而言,生存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
▲亲戚登门照片
亲戚,就是以血脉关系为纽带的交际圈,这个圈子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能够容纳不同阶级。
毕竟一个家族在没有意外发生的情况下总是不断在扩大的,而每个人的人生际遇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就可能出现有来自同一家族却身份相差悬殊的情况,
最典型的代表要属外戚了。比如古代皇帝出于种种考虑选择了下层甚至底层人家的女儿为后为妃,那么女子的父兄等一干亲戚一下子从平民过渡到贵族,巨大的落差之下有种种荒唐举动也不足为奇。
然而话是这么说,这些外戚欺男霸女的烂账全算在了皇家头上,这对皇帝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麻烦?
▲穷亲戚照片
对皇帝而言穷亲戚麻烦,对官员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
有道是“宰相门前七品官”,连身边的奴仆都能横行无忌,那么来投靠的穷亲戚还能怎么过分约束呢?
这些穷亲戚就真是打不得骂不得,还得整日提心吊胆地担心惹祸上身。
平民百姓自然没有这样的苦恼,但是穷亲戚同样很烦人。因为他们虽然不能仗势欺人,但可以找你借钱啊。而且这种借还是有去无回的,
被当成提款机谁会好受?而且如果不借,还会遭到旁人非议,说连几顿饭钱都舍不得掏,做人不地道。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而且先例一开,穷亲戚会闻风而来,这岂不是钝刀子割肉?
▲帮邻居卖水果的老人
再看“邻居只怕邻居富”。
所谓“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很多时候显得比远亲更加可靠,特别是在农村里,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平时有哪家有困难四邻都会纷纷出手相助,交情就是这样日积月累积攒下来的。
对于平民百姓而言,生活圈子主要就是邻里往来,所以走家串户的举动会非常频繁。如果两家人的财富地位不对等,试想谁会喜欢迎接一个穷人上家中做客?谁又愿意去穷人家中做客?所以这就会成为很多矛盾的源头。
相反如果两家财富地位均等,有相同的生活理念和话题,相处起来自然就会很和谐了。
结语
参考资料:
《增广贤文》
《论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