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时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本文系时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廉克飞

作者:廉克飞

系列:#战国之舌,鼓荡风云#

系列:#战国之舌,鼓荡风云#

三家分晋后,魏国先发展起来了。

这主要是因为魏文侯的政策好。

在外交上,魏国采取睦邻友好政策。与韩、赵两国和睦相处,团结对敌。对内,魏文侯也重用知识分子。他拜孔子的弟子子夏为师,子夏七十多岁了,因为丧子哭瞎了双眼,不便于施教,子夏就推荐他的学生段干木。

魏文侯想任命段干木为相国,但段干木不愿意当官,就把李悝推荐给魏文侯,让李悝做了相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悝这家伙更牛,他也是卫国人,战国第一位改革家,而且是成功的改革家。李悝认为治理好国家,就应当有赏有罚,唯才是用。主张改变旧的世卿世禄制。为经济发展扫除障碍。

《法经》的编订,是李悝在法律制度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法经》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政局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例如,规定对盗贼处以严刑。实行一夫一妻,只要结了婚,男女都不准搞婚外恋。谁敢包“二奶”,就判处苦役,到洛水岸边抬石头修长城,累死了白死。

李悝变法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使魏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强盛,成为战国初期的一个经济大国。

李悝变法同时拉开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最终汇成了一股时代潮流。

魏文侯善于用人,重用吴起就是明显的例子。

吴起带兵练出了天下闻名的魏武卒,这种重装甲步兵的可怕是可想而知的,穷弱的秦国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史书记载,吴起“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特别是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军事强国。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可也就是这样,吴起呆在河西之地就是呆着不动,魏国上下似乎要的只是如此,只要他做到这一点。

可吴起不是这样想的,他还想要做大事,眼看着魏国中央机关的老人们一个个地死去,不论按功劳还是论资排辈,李悝死后他当为魏国的相国。

吴起成信确实很高。魏国选相,也有很多人都看好吴起,可是魏文侯却任命了陈文为相。吴起很不高兴。

有一次,吴起从西河回到安色汇报工作,在王宫门口碰到陈文。他向陈文说:“请你和我比一比功劳可以吗?”

陈文说:“可以。”

吴起说:“统领三军,使士卒乐于为国牺牲,敌国不敢图谋进攻我们,你比我怎样?”

陈文说:“我不如你。”

吴起说:“管理各级官员,亲附人民,使财力充裕,你比我怎样?”

陈文说:“我不如你。”

吴起说:“镇守西河地区,使秦军不敢向东扩张,韩国和赵国都遵从我们,你比我怎样?

陈文说:“我不如你。

吴起说:“这三方面,你都不如我,而你的职位却比我高,这是为什么?”陈文说:“国君年少,全国忧虑,大臣没有亲附,百姓还不信赖,在这个时候,是由你来任相合适呢?还是由我来任相合适呢?

吴起沉默了很久然后说:“应该由你来任相。”

陈文说:“这就是我所以职位比你高的原因。”

吴起才知道自己不如陈文,他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起与陈文比功,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军绩、政绩和威望,每一桩每一件无不关系国家存亡、百姓安危,可谓功劳大矣,陈文无可比。应该说,吴起颇有自知之明,对自己个人的能力才干,对自己对国家的贡献付出,一本账在心,了然于胸。可是,功劳大就能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吗?陈文的回答可谓技巧娴熟而又击中要害。

一、国君年少,能力弱,诸事难以决断,你的功劳这么大,岂不是功高震主?国君敢用你吗?

二、大臣不亲附,或白发苍苍,或壮志未酬,或少年老成,谁不想混迹政坛,谋求高位?大家都是同事,你的功劳这么大,谁不眼红,谁不嫉妒?

三、百姓不信任,老百姓都希望过安定和平的日子,盼望着风调雨顺,盼望着国泰民安。你是卫国人,不是我们魏国的本土人,你的根在那遥远的地方,你的功劳这么大,会不会篡国夺权,引发新的内乱和战争?会不会投靠你的国家或别的国家?人有自知之明固然可贵,但更要有他知之明,在了解、深知自我的同时,得环顾四周,看看比自己地位高的领导,再看看与自己地位相当的同事,还得看看比自己地位低的下属。

很多时候,功劳大,不一定就会得到提拔,人心难测!

当今之世,更是如此。

所以,公司领导提拔了别人,没提拔你,你千万不要与被提拔的同事比功劳,没用。

你看,吴起跟陈文比了半天,一点儿用没有,最后还是吴起服了吧。

陈文死后,公叔痤任相,吴起可就不服了。这个小年轻的!何德何能?

于是,将相之间的裂痕出现了。

公元前396年,魏文侯死了,他的儿子魏击继位,为魏武侯。

魏武侯到河西大营来视察,对吴起赞不绝口,与吴起、公叔痤坐在船上,望着两岸的悬崖峭壁说:“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但吴起这回发施了,他站了起来,如训小孩一样大骂魏武候,说国家最宝贵的是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地形的险要。从前三苗氏左边有洞庭湖,右边有彭蠡湖,但不讲求德义,大禹把它消灭了。夏桀所处的地方,左边有黄河和济水,右边有太华山,伊阙在南,羊肠在北,施政不讲仁爱,商汤将他流放了。殷纣王的国家东面有孟门,西面有太行山,常山在北面,黄河在南面流过,地势也无比险要,但施政不讲道德,周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治理国家在于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地形的险要。如果君主不讲德行,就是一条船中的人也都会成为敌国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武侯意气风发,正自得意,可他没想到吴起给他泼了这么大的一桶水,冷水,还加了冰。这还了得?魏武侯生了一肚子气,窝了一肚子火,但他没有发作,因为吴起功劳大大的,不能只因为这几句话而杀了他,总要有别的理由,不然的话,外人会说他武侯的闲话。

这时,公叔痤来做好人了。他对魏武侯说吴起是个能人,天下可以有无数个魏武卒,可吴起只有一个。要是吴起死了,你还能让老吴妈再生一个吴起么?魏武侯就问那要怎么办才好?公叔痤说咱大魏要有大魏的气度,嫁个公主给他,这不就成了一家人了么?

魏武侯说他万一不要呢?或者要了再杀了呢?吴起可是个杀过老婆的人啊!

公叔痤说那可就不好办了,万一这小子不同意....他不会是想逃离魏国吧?他是不是和咱们一心,用这事不就试探出来了吗?

于是,魏武侯就让公叔痤来办这件事。

公叔痤没多久就发了请柬宴请吴起。

到底公叔痤是相国,面子还是要给的。吴起来了

大宴上,公叔痤很给面子,把自己的妻子也叫出来-同陪客。相国夫人也是位魏国公主。

歌舞声中,吴起眼睁睁看着公叔痤的妻子对公叔痤又打又骂,公叔痤可怜不堪,丢尽了脸面,这简直是一个“家暴女”,吴起“欣赏完公叔痤的表演后”大惧,这家暴程度不亚于韩国排球女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起私下说,小兄弟,你老婆不是公主么?怎么这样子呀?公叔痤表示,不就因为她是公主么,我才不得不忍,不过话说回来了,这种事情,你忍啊忍啊的,也就习惯了,反正公主都是这德性。

吴起不知道这是公叔痤设的圈套,他只觉得娶个公主真是活受罪。

吴起告辞了,相国夫人大笑,公叔痤搂着公主亲得死去活来。

后来魏武侯下令要给吴起结婚。

按理说大魏的公主,十几岁的芳华,嫁你这个58岁的老头子,还不美死你。吴起不是不想结婚,他在西河十多年,都是抓来秦女伺候,那些蛮女有的板着个脸。有的哭啼啼,哪比得上三晋的女子啊,更何况公主呢!

但吴起可不想要一个祖宗,他立即回绝了。

魏武侯的回应也很正常,他免去了吴起的军权。

吴起明白自己在魏国再无施展才能的余地,只好离开魏国去了楚国。

现在的政治婚姻都很微妙,大多是在官员家庭之间建立的。您如果想改变自己低下的地位,与高官家庭联姻是捷径,但不一定幸福,也许一辈子受气。如果早死二十年,那可就不合算了。再说咱一个打工仔,别说官家的女孩,连老板的女儿也看不上。

吴起杀妻就是因为娶了齐国高官的女儿,这回吴起就不上这个当了,独身一人,你不用我了,我跳槽也方便。

公元前387年,吴起来到楚国

在楚悼王全力支持下,吴起掀起了-场轰轰烈烈的变革。

经过吴起的改革,楚国重新焕发了青春,楚悼王感觉底气足了,就向四面扩张。于是,吴起指挥楚军向南征服吞并了百越之地,向北灭亡了陈国、蔡国,用他训练的楚武卒打败了他训练过的魏武卒,占领了魏国黄河以南的土地,气势使韩、赵、魏胆颤。又率领军队向西征伐秦国。

楚国的北部边界扩展到了黄河南岸,与魏国以黄河为界了。

但是,吴起的变法触动了楚国贵族的利益,遭到楚国贵族们的忌恨。

楚悼王死了,贵族大臣子弟就趁丧作乱,手持弓箭,冲进宫来杀吴起。吴起就逃进寝宫,抱着楚悼王的尸体痛哭。众人搭箭向他射去,连王尸也中数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子熊藏继位为楚肃王,追究射王尸的罪行,搜捕作乱的人,依次诛杀,灭门七十余家。

吴起死也死得值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