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仅存的、专门针对华南地区复杂海港条件设立的海工混凝土湛江暴露试验站顺利实施搬迁。该试验站由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航研究院”)负责创建和运营维护管理,在广东湛江港码头矗立了35年,近日搬迁至湛江港散杂货码头,以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和保证试验数据的科学性。在35年的流金岁月里,该试验站见证了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薪火相传、砥砺奋进,默默助推着海工科技平台等级稳步跃升和技术标准规范的编制,助力了国家多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科技攻关,支撑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一系列国家和行业科技成果的取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搬迁至新址的湛江暴露试验站水变区。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如何提升工程材料耐久性,解决腐蚀性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成为当时亟待解决的难题。交通部逐步在我国典型海域建立了4个海洋环境工程材料暴露试验站,其中就有由四航局科学研究所(四航研究院前身)负责维护运营的湛江暴露试验站。

已年近80仍精神矍铄的试验站创始人潘德强,在回忆创始之初的情景时深有感触:“当时没人愿意接手,工作和家庭无法兼顾、条件艰苦、危险性大……。那时课题经费紧缺,大伙儿仅凭着一份责任心去干。我们都意识到,这涉及国家基本建设能否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就这样,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支科研小分队乘着火车经历20多个小时的长途颠簸,从广州来到南海之滨湛江。这一来,便是30余年。

试验站空间有限,难以布置机械装备,所有试件的取放都要肩扛手提。为了获得真实的试验数据,团队有时要趁着退潮赶赴现场取样。凌晨三四点钟,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路上,科技人员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前进,稍不留神儿便会踩入海水、踩到锋利的海蛎子。照亮他们的只有手中的电筒和心中的使命之灯。

功夫不负有心人。依托试验站,四航研究院参与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并承担了“典型地区环境和已建工程破坏状况调查与分析——暴露试件检测结果分析”的课题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打响了团队在国内海洋暴露试验研究领域的知名度。

机遇与挑战并存。1998年,四航局承建的盐田港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首次采用英国标准,提出“50年不大修”的高要求。四航研究院临危受命,依托试验站的技术积累完成相关应用的可行性论证后,潘德强带领王胜年等技术骨干,结合工程实践沉着应战,想点子、调配比;经过大量试验研究,最终调配出满足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HPC)。此项技术突破了传统规定,可延长工程寿命至50年甚至更长,在当时国内海港工程建设中尚属首例。相关技术成果被纳入我国首部耐久性行业规范,并入编国家“十五”期间《建筑业10项新技术》,后逐步成为我国港口工程、跨海通道工程等交通土木工程领域普遍采用的新技术。

2002年,依托试验站的持续运营建设,四航研究院建筑材料实验室在技术创新和实打实的工程建设中,发展成为集团建筑材料重点实验室。

【记者】袁佩如

【通讯员】叶子悦 李茜怡

【作者】 袁佩如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