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广州航海学院。广州交通大学依托现有广州航海学院扩建而来

据“广州市设计院”公众号消息:近日,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成功中标广州交通大学(新建校区)勘察设计(标段一)项目,并在集团公众号上公布了设计方案。

中标方案以“山水共构,城校共融,湾区之枢,绿纽未来”为核心规划设计理念,结合低碳、环保、共享的现代大学规划思想,提出富有岭南地域特色、立足湾区高校标杆的广州交通大学校园整体规划设计方案。

广州交通大学(新建校区)是广东省、广州市响应“交通强国”战略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新建高水平应用型交通大学。其建设将弥补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交通大学的空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广州交通大学立足于广州,辐射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未来将成为特色鲜明、人文与山水荟萃、科研与产业交融的世界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交通大学建设规划图

广州交通大学选址在广州航海学院及周边,位于黄埔区双沙社区范围内。项目总建筑面积560769平方米,包括广州交通大学拟建总建筑面积463569平方米,其中新建部分约20万平方米;

另外配套附属中学、小学及幼儿园,拟建总建筑面积9720平方米。其中,配套附属中学建筑面积65475平方米、附属小学建筑面积24363平方米、附属幼儿园建筑面积7362平方米。

广州交通大学自2019年1月开始筹建,目前仍处于筹建、征地阶段。近期,广州交通大学启动师资全球招聘,面向海内外招聘100名左右教授。(具体岗位详见文后链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交通大学鸟瞰图(东南方向)

据介绍,广州交通大学选址基地高差复杂,被高压保护线和市政规划路横穿,制约条件众多。如何在现有条件制约下,实现新老校区时间、空间上的对话,打造高质量的现代交通大学校园空间,是本项目的重难点。

广州交通大学的总体规划,一方面提取和延续广州航海学院老校区的环境基因,致力于统筹校区的功能需求、场地自然景观以及周围社区未来城市版图;

另一方面,以创新的规划设计理念建构一个可容纳1万名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综合性大学校园。

人文共融,一脉相承

新校区延续原校区肌理与空间脉络

原校区已有明确的南北纵向通廊,北向末端为校心湖,是广州航海学院现状核心的景观空间节点。

新校区建设的规划尊重原有校园格局,融合并延伸发展校园空间,同时继承校园原有的文脉风格,打造属于交通大学特色的校园印象。

▼ 东北鸟瞰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色低碳,智慧校园

适应岭南地域气候的园林学堂

规划设计打造岭南特色校园空间和视线通廊,通过顺山就势的规划布局、底层架空的开放空间、互联互通的连廊体系,释放校园空间活力。

为师生创造富有趣味、智慧健康的美好山地校园生活,建筑单体采用了绿色低碳的设计策略,通过被动式节能技术,有效降低制冷能耗,促进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 山水共构的校园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效便捷,开放共享

共享活力路径,串联各分区

校园功能分区统筹规划,形成生活区、教学区、科研及实验区和配套功能区,综合考虑师生出行半径,鼓励步行与软性动线。

功能上,通过24小时风雨连廊、慢行交通体系为在校师生提供便捷丰富的步行、骑行通道;

空间上,巧妙组织校园组团与公共景观,串联新旧校区、生活教育空间、基本农田、园内景观,实现空间的开放共享。

▼ 产学研一体的科研实验组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公共组团入口低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逐级叠翠,阡陌凝霞

自然山体与基本农田的景观生态利用

校园规划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对场地现存的基本农田采取保护性利用实施策略,打造独具特色的山水田园校园空间。

▼ 游园穿林的图景农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HE END--

来源:黄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