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一整晚睡不着,得两年多,去看医生,医生说我:没事,只开了一些药物,让睡不好的时候吃点。其实她睡眠出现问题,也快五年了,疫情爆发之后,在家待的情绪也不好、睡眠也更差,总是觉得烦得慌、焦虑,曾经的短期失眠变成慢性失眠症。

谭女士非常疑惑:我既然没事,怎么就睡不着呢?

“别胡思乱想,就能睡着了”医生说。

谭女士仔细回想了一下,失眠的晚上脑袋真是没停过:多少年前那些欺负自己的人、被欺负时候的场景,像过电影一样,一遍一遍地过。她也照着医生的建议“不去想”,倒也管点用,五六天就又不行了,想法失控了......

她听说别人吃药有抗药性,难道对付失眠的方法,也有抗药性?用久了,就不管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治疗失眠的方法,的确会出现用到最后,不管用的情况。方法出现耐药性的原因只有一个——本末倒置。

当前流行的一句话“自律给我自由”。你怎么理解自律呢?是按照制定好的标准,克服惰性,严格执行?还是排除万难,压榨自己,突破极限呢?自律,是一个结果,如果无时无刻拿着这个“结果”对标自己,你的自律真让你快乐吗?真的是个长久之计吗?

很显然,这不是!失眠的人,天天拿着“要放松、要放松”“要接纳、要接纳”的结果要求自己,只会更紧张、跟失眠对抗得更厉害。《情绪自救》这本书里说:你把自己当成敌人,哪怕纹丝不动,也会身心交瘁。自己跟自己斗,满脑子跑火车的大脑又怎么能睡得着?

怎么做才能使本末归位、自然入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认知上

第一、放下“结果”对标。还是拿接纳来说,一说到焦虑了、紧张了,怎么办呢?接纳,接纳好。仿佛“接纳”成了灵丹妙药,成事唯有“接纳”,它被延展得太多,偏离了。接纳是好的方向,但是不建议作为目标。不然,我们会总想着“如何做到接纳、如何才能接纳”,从而陷入到“接纳”中,南辕北辙...

事实上,只要保持觉知、保持平等心,接纳也好、自律也好,只是自然达成的一种结果而已。

第二、《你就是自己的心理医生》一书记录:觉察带来选择的可能性,选择带来改变的可能性。

觉察,就是觉知,比如你睡不着、控制不住地想,出现这些现象的时候,你能把它们“识别”出来——我在胡思乱想。

选择,是站在觉知的岔道口,你做的一切不是下意识的反应,而是意识参与下的行动,比如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时候,对于你要翻身的想法、心是觉知的,不是一蹬脚就翻过去了、不是自动化的,而是你清楚自己烦了、想翻个身,可以“选择性”的翻或者不翻,无论翻不翻,都是在意识参与下,心是保持觉知的。

无论做哪种选择,心都是在意识参与下进行的,没有拧巴、没有纠结,聒噪的心便会安定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行为上

第一、静坐观息法。《情绪自救》一书中,通过观察呼吸的练习,对于任何发生的与睡眠有关的、还是无关的,或者任何什么浮现出现的念头、身体上出现的不舒服的感受,同样只是保持觉知、保持平等心,持续专注一呼一吸,自动化的想法就会跟你脱钩,安定下来(不是目标、而是结果)的身心,在身体需要会自然入睡。

第二、培养感觉。尽技巧、不如无技巧。失眠症的人运用观息法入眠时,由于重心不稳,也会出现“技巧用多了,弄巧成拙”的现象。谭女士说,我在观察呼吸、一直在观察,生怕漏了,反而对快要睡着的感觉很警惕,这往往是被“观察呼吸”牵着鼻子走了。

我指导她:以静坐观息法练习,进一步培养觉知和平等心,勤加练习,每天两次,每次不少于40分钟。一周后,她告诉我:老师,我的内心已经开始生成“平等心”的感觉,她带领着我一觉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