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 竞争和内卷的区别是什么?

写作时间:2022年01月3日

在我看来,过度的竞争,就是内卷。这个“度”是什么,怎么描述?一步一步寻找答案。

有人把升学初中、高中、大学叫作内卷,有人把找不到工作、考不了公、拿不到高工资叫作内卷,但是更多的人把这些叫作竞争。哪里错了?大家都没有错,只是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不一样。把这些叫做内卷的人,认为是过度竞争的人,他们怎么想呢?他们应该是认为这种严重程度的竞争,没有必要,但是不参与过度竞争,又没有别的路可以走。

在“内卷”一词出来之前,我们为什么没有把大自然的生存竞争,说成内卷呢?大概我们人类是文明社会吧。我们人类不会像动物一样,为了个体而去杀害其他个体。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内卷,就是要把人逼死的过度竞争?那么,有人在竞争中死亡,那一定可以认定死者周围存在过度竞争。那些即将死去的人,是否有资格说自己的周围存在过度竞争呢?我觉得有,我们总不能因为这个问题把他逼死了,然后非常肯定地、毫无疑问地肯定他的说法。既然过度竞争会导致死亡,导致人口减少,那么站在上帝的角度:“人口减少就是过度竞争,就是内卷”,大家是否同意。所以,这个“度”非常关键,怎样才是过度呢?

“度”非常关键,怎样才是过度呢?

你考不上初中、高中、大学,你可以去学一门手艺,同样能够生存。这就是升学初中高中大学在以前不被人说内卷的原因。我们可以用买方卖方市场来说明。把知识当成一种商品,在以前是买方市场,老师求着学生去学习,学生爱学不学;现在是卖方市场,学生求着老师要学习,老师爱教不教。在这个环境中,当老师求着学生学习的时候,这个还有救,因为学生不懂事,不懂事很正常,教学的义务就是让学生懂事;当学生求着老师学知识时,有一部分不懂事的学生,他们就被抛弃了,这个就没有救了,不像前者,有老师去救他。所以,我觉得这个“度”,是不被抛弃。

找不到工作,这个公司不要你,那个公司不要你,给人的感觉就是被抛弃,被各种小集体抛弃。考不了公,给人的感觉也是被抛弃,考不上公,给人的感觉也是被抛弃,那些工作明明自己都可以做,为什么选他而不选我,感觉被抛弃,它不过是找个“考试”的借口抛弃你。某个段子说医生导师教学生微积分,有学生问当医生用得上微积分吗,导师说微积分可以把笨蛋从医生群体分离出去。没错,微积分跟你生产活动无关,跟你生产力无关,而跟你的生产关系有关,你不懂微积分你就不能当医生。此刻,给人的感觉也是被抛弃。工作拿不了高工资,就是被嫌弃,但是被嫌弃的原因可能是如果你拿了高工资,你就会被人嫌弃“工资高”。现实的工作生活中,有很多因为工资高而被迫离开工作岗位。

所以,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内卷就是被嫌弃、被抛弃、无路可走、陷入绝望、走向死亡。

站在领导者的角度,内卷又是什么呢?

曾经有个村子,以种田为生。土地有限,人口越来越多,投入到土地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样平均每个人能得到的就少了。领导者此时思考“是人太多了吗?”一片田地50个人就足够耕种,60个人就明显太多了,多出来的10个人难道是多余的?领导这样想了,村民的想法也会随着改变,以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60个人耕种同一片田地每个人的工作量肯定少于50个人耕种;现在村民们会拼命证明自己不是多余的,甚至拼命地证明别人是多余的。有斗争就有内耗。竞争不一定有内耗,但是随着竞争的结果差异,竞争产生的内耗也会越来越大,可以下定义内卷就是内耗达到一定程度的过度竞争。我想领导思想的差异,就是产生内卷的原因。

1963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出了本书叫《农业的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生态变迁的过程》。格尔茨总结内卷就是“某文明达到某最终形态后,无法自我稳定,也无法转变为新的形态,只能使自己在内部更加复杂化。”借用这位大拿的肩膀,我们站在领导者的角度,是不是可以定义“内卷是量变无法引起质变时的焦灼状态。”?哲学上说,量变一定会导致质变,那这个“质”是什么,如果质变出不来,结果大概就是文明倒退吧。假如一个文明达到15亿人口就必然产生质变,但是人口在即将达到15亿时,突然人口大量减少,这种情况应该就会被后人后世定义成“文明倒退”。

假如是一个无领导的完全民主社会,内卷是什么呢?一个核桃雕出花来,只要有人买,就有人承认他的价值,买的人够多,他就能依靠核桃雕花而生存下去。假如有个核桃雕花专业的人,只会雕花,但是因为同行竞争,他已经只能勉强维持自我生存,此时必是内卷无疑了。他大呼“我雕那么多那么好的核桃,怎么就没有人要?”,山那边也有个种粮大户,也在大呼“我种了那么多那么好的粮食,怎么就没有人要?”(打住不说了,否则影响文章寿命)

总之,社会内卷是人口数量增加达到一定程度,无法引起质变,且产生过度内耗的过度竞争,使某些人口个体感觉到被嫌弃、被抛弃、陷入绝望,甚至有个体走向死亡的情况。

感谢读者的耐心阅读!也请赏脸看看我的其它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创声明:所有的原创文章未经本人许可,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属于侵权行为。本人文章网络搜索码为sfd34tyrftgafaa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