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好过亡羊补牢,防范危机好过应对危机;灾害从来不是“假想敌”,防范灾害必须杜绝“没想到”。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据《人民日报》1月22日)

近年来,各种灾害频发,洪水、火灾、车祸、疫情、火山喷发等等,尤其是在各种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显得是如此的渺小和脆弱。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在各种大灾大难面前,能够挺身而出,能够及时地减少损失,以切以人民至上理念,做好本职工作,当好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守护者。然而,客观地说,一些地方在应对各种灾害面前,做得不十分充足,站位并不高远,行动并不迅速,措施并不得当,缺少未雨绸缪的提前准备,缺少事故突出现场的及时应对,让群众遭受了诸多的可以避免的损失。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应该随时把“人民至上”的理念深植于脑海和内心深处,随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做自己的主责主业。首先应该在思想和意识的最深处,有着一切工作是为了人民的思维和准备,只要是对人民有利有益的事项,就应该加大政策的研究和出台力度,就应该加大对人民的关心关爱力度。其次,在行动上,应该多些未雨绸缪,应该深入到基层排查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深入到田间地头、车间码头,在那里才有需要掌握的第一手资料。

最后,就是要在群众最需要关心帮助的时候,就是要在群众最为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拿出有力度、有温度的具体帮助措施,帮群众度过难关,尽最大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尽最大可能将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呵护到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作为党员干部来说,既然处在为民服务的岗位,有着为民服务的职责,领着国家和人民的俸禄,就应该真正将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应该时刻以“仆人”的身份,让“人民至上”的理念根深蒂固,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一切人民。(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