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农历大年初一。上午10点,92岁的“老支前”王克昌盛好第一碗水饺,按照当地习俗,他要端着水饺前去敬先烈。位于沂蒙革命老区的山东省临沭县曹庄镇朱村,有一个沿袭70多年的年俗:大年初一第一碗水饺,要献给牺牲的八路军战士。

王克昌带着村民,穿过纪念馆墙门,朝西步行百余米来到朱村抗日战斗纪念碑。王克昌和村民把水饺在桌子上摆放好,并将鲜花摆放在纪念碑座前。

“今天是大年初一,这头碗饺子,不敬天不敬地,就敬为救咱朱村牺牲的战士们!”王克昌站在队伍最前面,缓步走向摆放贡品的桌子,小心翼翼地夹起水饺。“各位烈士,咱朱村的老少爷们儿,来给你们拜年了!”

面朝朱村抗日战斗纪念碑,大家神态凝重,敬献英烈的队伍有100多人。

山东省临沭县朱村,每年大年初一,村民不约而同来到纪念碑前祭奠英烈。“头碗水饺敬英烈”的年俗已经沿袭了70多年。(临沭县融媒体中心 周瑞摄)

朱村是远近闻名的红色“堡垒村”。1944年1月24日,正值农历除夕,日伪军扫荡朱村。听到枪声,英雄的“钢八连”立即赶来解救,与敌人激烈战斗。血战6个多小时后,朱村得救,24名年轻战士永远长眠在了朱村。第二天天刚亮,朱村人捞起第一碗水饺祭奠英烈。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70多年过去,头碗水饺献英烈的年俗雷打不动。“现在三鞠躬!”主持人王经臣脱下帽子,村民向英烈俯身鞠躬。

山东省临沭县朱村,“老支前”王克昌代表村民向英烈敬水饺。(临沭县融媒体中心 周瑞摄)

“从小时候起,奶奶就常说,八路军战士是为了俺朱村牺牲的,不能忘了共产党的恩情。”王经臣说,每次祭奠,都是历史的重温、红色文化的传承。

73岁的王经臣是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馆长。他拒绝了孩子们带他去城里养老的请求,留在村纪念馆当起了义务讲解员,一干就是10多年。“军爱民、民拥军的情谊牢牢根植在一辈辈朱村人心中。”王经臣说,要把军民谊、鱼水情传递给千千万万参观者,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近几年,临沭县实施红色朱村改造提升项目,规划建起红色朱村旅游区。旅游区去年建成后,不少省内外游客专程前来参观,在这里听红色故事,悟革命传统,品特色文化。

前不久,朱村又迎来驻村帮扶的临沂市第五批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张允林想法多:朱村要继续赓续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带动当地红色旅游发展。他争取资金和设备,支持村庄自发成立的艺术团精心打造《沭河的歌声》《饺子情》等红色文化舞台剧。“我们现在过上了好日子,未来的日子还将更红火!”王经臣说。(记者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