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来山花纹成样

绣成衣装待人识

小凉山彝族刺绣

一针一线

凝聚着彝家姑娘

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一衣一帽

展示着彝族女性的灵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峨边彝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传承久远,浓缩了彝汉的历史和文化。为丰富群众生活、树立文化自信、营造浓烈的新年氛围,峨边以2022年新春为契机,开展以非遗为主题的线上拜年活动。小凉山彝族刺绣便是其中之一,先来看看小凉山彝族刺绣传承人阿赫秀枝怎么说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遗迎新年——彝族刺绣,指尖上的民族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非遗迎新年——彝族刺绣,指尖上的民族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凉山彝族刺绣由来

小凉山彝族刺绣历史可以追溯至三国时期,在明清时期盛行,在彝族姑娘的巧手下,彝族刺绣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一直流传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广泛分布于小凉山彝族地区,主要是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雷波县、屏山县的小凉山彝族核心聚居区。峨边县的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彝族文化,其中,引以为傲的便是传承千年、绚丽多姿的小凉山彝族刺绣。2009年7月,小凉山彝族刺绣,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刺绣技艺

小凉山彝族刺绣在传统彝绣黑、黄、红三色基础上,增加了蓝、绿、白三色,绣娘们根据不同的纹样将反差较大的红、黄、绿、蓝、白等色彩合理搭配,间隔点缀在黑色衣物的衣领、衣襟、袖臂、项背上,让朴实沉稳的黑色、青色与这些色彩搭配出千变万化的效果,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更具地域特色的刺绣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不同的纹样,通过不同刺绣针法,缝制于黑色衣物的衣领、衣襟、袖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刺绣纹样主要分抽象、具象两种。抽象纹样将自然元素通过点线面来进行变形和组合,形成有规律的几何纹样,如水波纹、云彩纹等。具象纹样一般是动植物和生产生活器具类的纹样,如羊角纹、指甲印纹、窗格纹、火镰纹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凉山彝族刺绣针法在传统刺绣针法的基础上,加入缝接绣、补绣、盘绣、贴绣和锁边绣、镶绣、压边绣、剪贴绣等,并与挑、压、镶等工艺结合,着重突出刺绣的立体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吸收了大小凉山圣乍、所地、依诺三大服饰精华的小凉山彝族刺绣,工艺精良独特,颜色繁简不一,图文精致美观,以形达意以形传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传承

小凉山彝族刺绣完整的保留了彝族的文化特征,是彝族文化的符号载体,凝结了彝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体现彝族人民民族性格、宗教观念和审美倾向等,展现了彝族民族特色,是彝族文化的瑰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到重大节日,小凉山彝族刺绣就发挥着其促进民间交流,提高民族凝聚力、丰富重大节日穿着的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凉山彝族刺绣作为小凉山彝族群众长期以来的生活必需品,家族式传承,历史悠久,母亲教女儿,婆婆教儿媳,姐姐教妹妹等,使得其在小凉山彝族聚居地广泛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峨边县已开办培训班13期,约有6000余名彝族妇女参与手工刺绣行业。通过举办刺绣培训班,成立刺绣工作室,小凉山彝族刺绣得到活态传承、发扬光大,同时推动了妇女实现居家就业、增收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多的峨边彝绣正走向世界!

小凉山彝族刺绣这朵盛开于大山的鲜花

正在漫山遍野间茁壮生长,历久弥香

“云”游乐山 精彩视频推荐

审 核:余 越

签 发:程 洋

官方网站:www.henglvwang.cn

图片来源:峨边县文体旅局供图

版权声明:文中图片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争议,请留言或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