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花样滑冰的花滑运动员让我们感受到:花样滑冰不仅是一项运动比赛,更像是一场视觉盛宴。看着运动员旋转、跳跃,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在欣赏“冰上起舞”的同时,作为普通观众,好奇的是:在冰面上开启超级陀螺模式转转转的时候……花样滑冰选手们是怎么做到不头晕的?今天,就让潍坊市中医院专家带我们一起了解“百转不晕”的奥秘。

为啥普通人一转就晕?

“视觉”“前庭觉”和“本体觉”都属于人体的平衡感觉,也称“平衡三联”,三者共同作用,维持人体的平衡,其中前庭觉占有大部分作用。前庭系统具有特异的前庭感受器,接受外界的刺激,通过神经传入脑内,大脑感知信息,加工处理后,发出指令到眼球和颈部等,完成相应的动作。前庭器官是前庭系统接受运动信息的部分,位于内耳(耳的深部),由三个相互垂直、相互连通的密闭的管构成,来感受三维空间内旋转的速度变化,还有两个囊状结构,感受加速度,共同来感受每个角度的速度信息。

前庭是我们的平衡器官,位于耳朵深处。它的里面生长着很多小毛毛,在充满液体的空腔里,像水草一样在摇动。

“水草”的下面通过神经连着大脑。

我们头一动,这些“水草”就跟着晃,大脑就知道了。

如果把我们蒙上眼睛捆在椅子上,固定在一个封闭的小空间里往死里摇——就像游乐园里一些机器做的一样,虽然我们得不到任何视觉、听觉、触觉上的提示,但也能大致感觉到现在是大头朝下还是朝上。

这就是前庭的功能。

人体的构造是如此的精密、科学及严谨,我们每时每刻、毫无察觉的依靠它们完成各项活动。

为啥花滑运动员怎么转都不晕呢?

其实原理很简单,简单来说就是,习惯了。

当然,在医学上来说,这种现象有正儿八经的学术名词,叫做:「前庭习服」——指的就是前庭系统由于受到一系列相同的刺激,表现出反应性逐渐降低或衰减的现象。

如何判断前庭系统是否出问题?

目前较常用的前庭功能检查包括视频眼震电图,温度试验,变位试验,视频头脉冲试验,VEMP和摇头眼震等检查。

1.视频眼震电图(VNG)包括三个部分:

①眼动检查:记录视觉刺激后眼球运动,观察视动通路的检查,异常可提示脑部病变。

②眼震检查:观察有无自发性眼震、凝视性眼震,用于分析有无脑部病变或急性前庭外周损伤。

③温度试验:往耳朵里进行冷热刺激,记录眼震。可能会引起眩晕和恶心,停止刺激后眩晕恶心会消失。用于判断前庭损伤的侧别和程度的重要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变位试验

包括Dix-Hallpike试验和Roll test等,判断是否有耳石症,确诊后可直接进行复位治疗,治疗后可痊愈,可谓“手到病除,一招定乾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头脉冲试验(v-HIT)又叫甩头试验

用来判断三对半规管的高频前庭眼反射功能,优势在于可分别评价3对半规管的功能,可做到前庭半规管系统损伤的精确定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和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

分别反应球囊和椭圆囊的功能。已应用于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上半规管裂综合征和脑干病变等的诊断和研究。

5.摇头眼震(HSN)

要求患者头前倾30°,在水平方向摆动10S,20次(2Hz),摇头结束后观察眼震。如出现眼震,说明双侧前庭失衡。这种HSN 可存在于单侧外周或中枢性病变之后。HSN反映速度储存机制的不对称性,外周前庭病变,病变侧动态前庭-眼反射的损伤导致速度储存不对称累积,并发放出来。此外,HSN可产生倒错眼震,水平摇头出现垂直性眼震,提示为脑部病变, HSN操作简单易行,可在床旁检查,与冷热试验结合,可互相补充,二者联合应用有助于全面了解水平半规管的功能,构成前庭功能检查较完善的简捷组合,临床较实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耳中的前庭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