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港交所2月23日披露,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NewMed Medical Co., Ltd. )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摩根士丹利与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该公司曾于2021年8月23日递表港交所主板,目前该申请已失效。

在IPO之前,纽脉医疗已完成多轮融资。其中包括奥博资本OrbiMed、淡马锡、礼来亚洲基金、达晨财智、云锋基金等知名机构。在2021年6月8日完成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纽脉医疗的估值为46.19亿元人民币。

据公开资料显示,纽脉医疗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开发用于治疗结构性心脏病介入产品的中国心脏瓣膜器械公司,现已建立一套涵盖一款核心产品和八款其他瓣膜在研产品的产品组合,包括用于治疗人类心脏瓣膜的经导管置换和修复在研产品,以及七款介入式心脏手术的辅助器械。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国家药监局已认可纽脉医疗的三项在研产品为获准进入加速特别审查的创新医疗器械。这意味着,纽脉医疗成为中国所有经导管心脏瓣膜器械供应商中拥有最多项特别审查在研产品及在最广泛产品类别获得特别审查资格的厂家。

此外,纽脉医疗已独立开发先进的介入式心脏瓣膜治疗技术平台,包含了在经导管瓣膜性器械开发及生产的所有方面属必要的全方位专有技术,尤其是自主克服了全球主流的球扩式技术的高技术门槛,掌握了该项技术。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纽脉医疗亦为中国少数同时掌握球扩式和自膨式技术的公司之一。

在产能方面,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纽脉医疗在上海和成都拥用超过7600平方米的研发实验室、办公室及制造楼面空间,以及一座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万级净化车间生产设施。

财务数据方面,于往绩记录期间,纽脉医疗概未盈利,并产生亏损。截至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纽脉医疗的全面亏损总额分别为人民币1.15亿元及人民币4.74亿元。纽脉医疗的亏损绝大部分是由于研发开支、行政开支及融资成本所致。

在产品研发方面,2020年及2021年,纽脉医疗分别产生研发开支人民币7203.8万元及人民币3.07亿元。纽脉医疗的研发开支自2020年至2021年增加,主要是由于研发人员的股份支付薪酬增加、研发人员人数增加及薪金增加、所用材料及耗材成本因研发阶段推进而增加等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瓣膜性心脏病是结构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有超过2000万名罹患瓣膜性心脏病的患者。相较于在中国更为惯用和常见的药物治疗与手术方法,心脏瓣膜介入手术矫正根本的结构性状况,而无须使用高侵入性的手术设备或产生大型切口。

另一方面来看,尽管中国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仅有一小部分患者已受益于介入手术。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0年中国有约793,000名患者符合接受TAVR的条件,同年于中国仅进行约3,600次这类手术,相当于0.46%的渗透率。同理,2020年经导管二尖瓣(“TMV”)及经导管三尖瓣介入(“ TTVI”)手术的渗透率近乎为0%。

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TAVR市场于2020年达到人民币5.56亿元,2017年至202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38.0%,TAVR市场预计将于2025年增加至人民币50.56亿元,于2030年增加至人民币114.91亿元,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5.5%,而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7.8%。

而TMV治疗市场规模将由0增长至76亿元。其中,2021年至2025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44.0%,2025年至2030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2.4%。换言之,中国心脏瓣膜介入手术的市场潜力相当可观。

尽管赛道景气度高,但不容忽视的是,在近几年政策对创新药的大力鼓励下,入局者越来越多。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市场非常大,在如二尖瓣等领域的产品市场还没有形成充分竞争,后来者也会有不小的机会。加上国家医改、集采政策的逐步推行,高值医用耗材、器械领域,国产产品会有不小的成本优势。

至于,纽脉医疗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博位而出,尚在角逐中,还有待时间证明。

声明:易昇证券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探讨用,非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