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从古至今在中国人的心中就是圣洁的象征,以莲花为题材的文物流传至今也比较多,所以今天想给大家介绍几样上海博物馆馆藏的“莲花”文物。

1、春秋 莲瓣盖龙纹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壶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器型和现在水壶、茶壶有所不同,这件青铜器的双耳是两条回首的龙,圈足也配以镂空的龙纹,但这些都不稀奇,这件器物最珍贵的地方就是它的盖顶是以八片莲花瓣组合而成,在盖顶中央也配有龙纹。

这件文物器型完整,形体雄伟,纹饰繁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如果你来上海游玩,会发现外滩边上有座酒店的顶盖和它极其相似。

2、北宋 白釉莲花口弦纹六管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一般瓷土和釉料,都或多或少含有一些氧化铁,器物烧出后必然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青色。如果釉料中的铁元素含量小于0.75%,烧出来的就会是白釉。

古代白瓷的制作,并不是在釉料中加进白色呈色剂,而是选择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和釉料加工精制,使含铁量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这样在洁白的瓷胎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就能烧制白度很高的白瓷。

宋代多烧五管瓶,六管瓶较少见。且这件器物的口为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颈饰六道弦纹。肩部安六个管状直流,造型奇特。

3、北宋 白釉划花莲鱼纹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划花是最古老的装饰方法之一,新石器时代陶器己颇为常见。

划花是指在半干的瓷器坯体表面用竹、木、铁等针状工具浅划出花纹的装饰手法。

这件器物的划花,线条流利,技法娴熟,划花的纹路粗细、深浅比较均匀,除了两朵绽放的莲花之外,还有几条小鱼穿梭在波光粼粼的水中,整体感强,富有故事性。

4、北宋 磁州窑白地黑花把莲纹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网友曾问我,瓷枕这么硬是用来睡觉还是用来装饰的?

目前所发现最早的陶制枕头是始于东汉,这枕头是真用来睡觉的,之后数百年瓷枕一直在发展,但到了元代,它就开始衰落了,明清时期逐渐脱离实用器,成为复古的工艺品。

这件瓷枕的造型别致,叫做如意头形,采用剔花装饰工艺。即先在枕面胎上敷一层白色化妆土,再在其上盖一层黑色色地,之后用工具划出纹饰轮廓和花瓣叶筋,再把纹饰以外的黑色地子剔除,露出白色化妆土,最后整体施透明釉入窑烧制。

5、宋 执莲童子玉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持莲童子是两宋流行的一种题材,根据当时的风俗,每到阴历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儿童都有采摘莲叶的习俗,借莲与“连”的谐音,寓意连生贵子、多子多福的祈愿。

持莲玉童是宋代具有代表性的器物,从宋代以后一直流传至元明清。

6、元 景德镇窑青花莲瓣形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青花因其存世量稀少,一直是收藏界的宠儿,很多收藏家或是博物馆以拥有一件元青花为荣。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可不止一件。今天给大家介绍的造型别致的景德镇窑青花莲瓣形盘。

它的底部无釉盘内作八个莲瓣一个花心,有如盛开的莲花。盘心,绘莲池纹。八个莲瓣内,分别饰以祥云加上八宝图案。

元青花这种高温釉下彩瓷烧制成功,是中外技术和文化交流的产物。元青花便是使用产自伊朗进口“苏麻离青”为绘制钴料,用景德镇制瓷技术,结合双方的审美情趣烧制而成。

7、明 石湾窑白釉贴花缠枝莲花纹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清时期,全国技术最高超的烧瓷工匠,都被收编为“国有”,不断地在艺术上登峰造极。而民窑也开始纷纷出现,并仿制一些名窑。

石湾窑在今广东佛山市石湾镇,明清著名民窑之一,以陶塑和建筑陶瓷著称。但这件器物比较特殊,是一个香炉并运用贴花的工艺,打造出一件另类的石湾窑作品。

贴花是采用模印或捏塑等方法,以胎泥制成各种花纹图案,然后贴于坯体上的一种装饰技法。贴花工艺使器物的纹饰更具有立体感,生动形象。

8、明 五月莲花图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渭(1521—1593),明代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明代三大才子(解缙、杨慎、徐渭)之一,是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戏曲家、民间文学家。

徐渭创作这件《五月莲花图》时,正是他37岁,第八次参加科举不中之时,所以此时的他感觉自己怀才不遇,借画抒情。

这幅画中右上与右下荷叶只露筋枝骨感,叶末破碎,两片荷叶都向左倾斜,风吹击的动态十足,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是荷塘不平静。

徐渭正是借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的荷花,被歪风所击,场面狼藉之画面,表现当时的社会风气和自己的遭遇。他的画“不似而似”,解放笔墨,直抒胸臆,同时用丰富的形象赢得观者的共鸣。

9、清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莲池鸳鸯图三足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烧青花难,烧釉里红更难,烧出青花釉里红更是难上加难,请大家想想一下,在数百年前,没有现代的测温技术,一切只能凭借经验,根据火焰的来判断温度,温差范围不能超过10度,否则就失败!烧制时间太短,还没变色,失败!烧制时间太久,变成黑色,失败!所以青花釉里红瓷一直是我国珍贵的瓷器品种之一。

这件青花釉里红莲池鸳鸯图三足洗烧成于雍正年间,所绘的鸳鸯、莲花、水草都栩栩如生,层次分明,保持了雍正时期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而且无论是青花还是釉里红,这两种着色剂的显色都恰当好处,展现出浓淡有致的效果,是绝佳的上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就是今天介绍的9件上海博物馆里的“莲花”,都是我的实拍图呀,下次大家参观的时候,可以按图索骥,去一睹它们的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