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

《佛教哲学》课程,是根据喜马拉雅 闲者知无涯 老师的“新佛学金刚经”系列课音频所整理的文字资料。文字基础稿由群主【安端】整理提供。——【STONE的学习笔记】

本节课音频首次上线:2017-11-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里,每个人其实都是他自己的导师!没有什么高高在上的存在,可以去评判和决定每个人的命运。佛陀,以及他今天的追随者,教导的都是一条自由的路!而每个人都只能独自的去走这条路,就像当年佛陀本人一样。

我们每个人对我们接受的教导,我们的信仰都要保持合理的怀疑,无论提供给我们这种教导的,是什么样的权威——甭管是活佛还是上师……即使是佛陀本人,只要我们发现他的教导是有用的,并且可以运用在自己的生活里,我们才可以跟随它!从最终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是自己追求自由之路上的权威。

任何宗教的框架都包括四部分——历史、哲学、神学和文学。在“(佛教)通史”里,我们谈过历史了,在这个讲座里,我们准备谈一下佛教的思想和哲学。但是,佛教的哲学素来就以琐碎著称!它现在“入藏”的就有五百八十部,四千一百卷经书。而且,这些内容毫无例外,都宣称自己出自佛陀的教导。

其实,不论是读经、禅修、供养……等等,这些方式虽然是不同的,其实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这个目的也是佛陀这位觉者,创立佛教时候唯一的目的,那就是指出——人如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指出自由的道路!这就是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的——佛教,就是要用大智慧,求人生的大自由。

而且,佛教强调的是——每个个体的体验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单纯地去追求知识,或者单纯地去理解经书。其实,纯粹的知识和盲目的信仰,他们只要能带来最终的解脱,没有什么方法是不可以的!在这个角度上讲——无需互相指责,也没有谁对谁错。佛教,它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普世性的宗教,它是和生活相关的。

鉴于佛陀教义和修行的这种方法具有广泛性,在两千多年以来,出现了不同的教义和教派,这就是必然的!小乘佛教的终极目的是自救;大乘佛教在小乘佛教自救的基础上又再进了一步……就是——使众生得到解脱。其实在这点上,大乘佛教强调的是佛陀的人性;小乘佛教强调的是人类的佛性。佛陀的人性就也包涵着求真务实的理性;而人类的佛性,也包含着辨知一切的这种追求。

佛教哲学的体系庞大,内容繁琐,资料之多,可以说——是汉字资料之最!所以,我们的水平有限,讲错的地方肯定是很多,在所难免,而且因为内容实在太多了,我们也不能像“(佛教)通史”那样,有严格的时间和历史脉络来讲清楚,所以,结构可能不是特别完整,我只能尽量地讲。就是……电影《师父》里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说——拳我传了,悟多少在你们。

《道行般若经》里说——我愿为十方人做桥,悉令踏我得度。这就是大乘精神,也是我们做这个讲座的初心。以上这些……嗯,鸡汤的话吧,算我们的序言。下面我们就开始讲——佛教哲学。

佛教哲学从大的阶段上来看,它是分为两支的:一支是传入中国前的域外佛教;一支是传入中国后被改造的汉传佛教哲学。

而域外佛教的思想河流,它是有三个源头的:

第一个源头,是印度的婆罗门学说和反婆罗门的沙门思潮。这是最大的;

第二个,一个旁系支流,是希腊哲学;

第三个,就是——佛教一路北传,到中国之间,这一路上的中亚各民族的土著信仰……其中,尤其是波斯古教。

从思想体系上来分,佛教哲学可以分为四大体系——有部哲学、空宗哲学、般若哲学和唯识哲学。

下一章,我们就从“有部哲学”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