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播种希望,更收获喜悦。3月18日,惠东县稔山镇太和村,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此建立的试验示范基地里热闹不已,该所开展的“冬种马铃薯—甘薯—晚稻三熟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项目正在进行马铃薯实收测产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揭膜、挖薯、装袋、称重——亩产5457.44斤,产量喜人。“在干旱、寒潮等多重灾害天气影响下,能取得这样的产量,非常不错。”技术人员介绍,此次三熟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技术的试验成功,对改善当地地力、促进增产增收将发挥重要应该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惠州市农科所高级农艺师曾海泉介绍,冬种马铃薯—甘薯晚稻三熟水旱轮作技术,一是充分利用季节变换时不同的光、热、水等资源,满足不同作物相应的生长需求;二是有效缓解田地连作障碍,改善土壤环境,减轻病虫害发生;三是调整农户多年来形成的单一作物种植习惯,优化粮食、蔬菜供应结构,促进粮食和蔬菜的可持续发展。

他解释说,在此前形成的“稻—稻—薯”水旱轮作特定种植模式中,两季水稻种植效益较低,三级作茬口衔接不畅,缺陷渐显。而新型的“薯—薯—稻”模式下,在冬种马铃薯后,春季种植甘薯,再衔接晚稻生产,可以提高亩产收益,增加农民收益,“经过两年试种发现,相比早稻,春种甘薯亩产效益可实现翻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项新技术从研发、试验、示范到推广应用都要经过几年时间的摸索和积累,每一次的成功对农业科技人员来说有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欣慰,对种植户来说就是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欣喜。

田间陌上,一颗颗饱满壮硕的马铃薯见证着科技成果的落地开花。技术人员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坚守和创新不断破难题、出成果,为农业人的增收致富提供科技支撑,用技术力量引领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乌天宇

【通讯员】汤倩

【作者】 乌天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