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水驯养大鳍鳠技术

[基金项目]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2021 年省财政科研专项资金项目“贵州土著鱼类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驯化保存”[黔农科院种质资源( 2021 ) 06]  

_胡锦丽

大鳍鳠 ( Mystus   macropterus )为鲿科(Bagridae )鳠属( Mystus )鱼类,俗称石板条、石扁头、石胡子等,属暖水性鱼类 ,分布于我国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在贵州省主要分布在舞阳河、清水江、石阡河、南盘江、北盘江,是我国特产经济鱼类 。大鳍鳠喜阴暗,营底栖生活,属于肉食性偏杂食性鱼类,自然环境中主要以水生昆虫、底栖生物、小鱼、小虾为食 。大鳍鳠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无肌间刺,食用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量大 ,导致被过度捕捞,其自然资源量逐渐减少。为实现大鳍鳠规模化养殖及人工繁殖,现将其驯养技术总结如下。

1 驯养池准备

1.1驯养池要求

驯养池为长 10m、宽5m、高1.8m 的长方形水泥池,池底平坦无淤泥,各池子之间并联,均设置独立的进排水口,每个池子配备增氧设备。

1.2驯养池消毒

投放鱼种前 15d 将池内水排干,洗刷池壁、清 除 底 泥 后 注 水,按 生 石 灰 100 kg /667m2或漂白粉 10kg / 667m2全池泼洒 消毒。为防止药物残留,多次冲洗。清塘消毒后暂不蓄水,投放前 2d 开始蓄水,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的温泉水(水温 34℃ )作为养殖用水,水深约 0.8m ,并做试水试验。先投放15 尾大鳍鳠,若 72h 之内无死亡,则说明水体安全,可投放鱼种,并将水加深至 1.5m 。

2鱼苗准备

2.1鱼苗收集

收集体表无损伤、体质健壮、活动能力强的大鳍鳠个体作鱼种。

2.2鱼种运输

运输过程应确保氧气充足,如夏季运输,应在运输袋中放置 1~2 个冰袋,以降低水温,减少运输过程中鱼的活动,提高运输成活率。

2.3鱼种投放

一般鱼种采用低水温运输,到达养殖地后先调节水温,将鱼连同运输袋一起置于池塘内,待水温上升至与池塘内水温相差不超过2℃时再投放,以减小鱼种的应激反应。

投放前用3%~5%的食盐水浸泡鱼种5~10min ,对鱼体表面进行消毒。同时要将运输过程中损伤的鱼挑出,及时用红霉素软膏涂抹损伤处,以免鱼因感染病菌而死亡。按照 9kg / m2的密度进行投放,投放完成后及时打开增氧机,加注池水。因大鳍鳠喜阴暗,要在池塘上方安装遮阳网,遮挡约20%的池塘面积,为其提供弱光的生活环境。

3鱼种驯食

经过长途运输鱼种会产生应激反应,投放后2d 不进行投喂,第 3天再开始投喂。大鳍鳠在自然水体中主要以水生昆虫、底栖生物、小鱼小虾为食,人工驯养前期主要将一些杂鱼去除内脏剁碎后投喂,当大鳍鳠可以正常摄食时,将杂鱼绞碎成肉浆,与人工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包裹在人工配合饲料上,根据大鳍鳠上浮抢食情况,逐渐减少鱼肉浆的量,直至只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大鳍鳠仍然继续上浮抢食,说明驯食成功。

在驯食过程中要遵循“四定三看”的原则。四定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即每天投喂 2 次,在早晚 7 : 30 投喂;定点即固定投喂地点,选择池塘的一个角作为投喂地点,每次投喂前先敲击饵料桶吸引鱼种,再在该点投入饵料,使大鳍鳠养成定点摄食的习惯,也有利于观察摄食情况,以便随时调整投喂量;定质即要确保饲料无霉变且营养均衡,选择粗蛋白含量 ≥33% 、粗脂肪含量 ≥8% 、粗纤维含量 ≤12% 、粗灰分含量 ≤15% 、赖氨酸含量 >1.8% 的鱼用膨化配合饲料;定量即每次投喂量固定,以 80% 的鱼吃饱游走为宜。三 看 即 看 天、看 水、看 鱼 活 动 情 况 调 整投喂量。

4 日常管理

1 )在驯食及养殖期间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观察水质情况,确保水质清新。定期注入新水、清理底泥或保持微流水环境,以防因水质恶化导致鱼病爆发。 2 )观察鱼种摄食情况,根据摄食情况调整投喂量,剩余的饲料及时捞出,以免饲料腐烂污染水质。 3 )合理利用增氧设备,保证水体有足够的溶解氧。

如出现死鱼,及时捞出。 4 )为防止发生鱼病,定期使用大蒜素、抗菌药物等。如为防止细菌性肠炎病,可在流行季节每隔 20d 用大蒜素拌饲料连续投喂 3~5d 。

5技术应用效果

依据上述温泉水驯养大鳍鳠技术,在四川省收集野生大鳍鳠鱼种 450kg ,运输到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温泉村鱼类繁殖育种中心,其成活率达 100% ,利用温泉水对大鳍鳠进行驯养,经 60d 驯食转化,大鳍鳠重300kg ,驯食存活率为 66.67%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