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杨吴悦

“这一刻,我相信了人们常说的,戏剧可以治愈人心。”2022年3月21日晚,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微博平台播放的契诃夫经典话剧《万尼亚舅舅》获得47万的观看次数,创下新高,观众纷纷点赞留言。

今年3月以来,受本轮疫情影响,很多市民开始了居家隔离的生活,上海的大小剧场也暂时停摆,线下演出或延期或取消。在不能走进剧场的日子里,沪上各文化文艺单位“艺起前行”,已定档110项线上活动,为观众带来豪华戏剧“加油包”。

位于“宇宙中心”安福路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率先开启云端剧场。从3月12起每晚7点半,在其官方微博平台免费播放一部戏剧高清录像,首日播放的《万尼亚舅舅》是久未与观众见面的“典藏之作”,这次在线播放十分难得,反响热烈,在观众的呼声下,剧院又增加了排期。

“我们会休息的!我们会听到天使的声音,我们会看到镶着宝石的天空,我们会看到,人间所有的罪恶,我们所有的痛苦,都会淹没在充满全世界的慈爱之中,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安宁、温柔,变得像爱抚一样的甜蜜。我相信,我相信……”隔着屏幕,《万尼亚舅舅》的经典台词依然能打动观众们的心。

 话剧《商鞅》。图片来源: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剧《商鞅》。图片来源: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在排片时我们首先会选择更能和观众在心理上产生共鸣的剧,希望能缓解一些焦虑情绪。”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陈理告诉记者,从2020年疫情开始,剧院就在线上资源方面做了积极尝试和准备,从直播技术到人力配合都积累了经验,使得这次的云端剧场可以快速与观众见面。

 音乐剧《烽火家书》。图片来源: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音乐剧《烽火家书》。图片来源: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十多天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陆续上线“压箱底”剧目和原创佳作,仅在其微博平台的观看总次数已超过338万。其中有莫里哀经典喜剧《太太学堂》、“金字招牌”大型史剧《商鞅》、音乐剧《烽火家书》、舞台剧《山海经》,还有应情应景的全国首部抗疫音乐剧《那年那时那座城》,取材自2020年上海援鄂医疗队从出征到凯旋的真实经历。

 舞台剧《山海经》。图片来源: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舞台剧《山海经》。图片来源: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这些剧,有的在剧场看过,有的遗憾错过,不变的是每晚7点半开始,都是这些日子里能安慰人心的时刻。”观众留言道。

 音乐剧《那年那时那座城》。图片来源: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音乐剧《那年那时那座城》。图片来源: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特殊时期,上海戏曲人也保持“在线”,带着珍藏的影音让戏迷宅家也能过足戏瘾。3月21日,上海戏曲艺术中心用一场持续10小时的连播,为观众送上一道戏曲大餐,京剧《大唐贵妃》、昆剧《长生殿》、沪剧《敦煌女儿》、越剧《山海情深》、淮剧《寒梅》、评弹剧《医圣》等经典选段轮番上阵,好戏连台。

 昆剧《长生殿》。图片来源:上海昆剧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昆剧《长生殿》。图片来源:上海昆剧团

上海昆剧团在其官方公众号推出“云上观雅韵”经典昆剧赏析系列,让“昆虫们”在云端相聚。3月14日首次上线的便是由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主演的代表作《雷峰塔·水斗》,精彩诠释刀马旦的行当魅力。

上昆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上海昆剧团首部“像音像工程剧目”,既有大段文场也有吃重的武戏,十分考验演员的功力,“希望能给观众带去战胜疫情的决心,我们特意挑选了剧目”。

 昆剧《雷峰塔·水斗》。图片来源:上海昆剧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昆剧《雷峰塔·水斗》。图片来源:上海昆剧团

3月19日至23日,上海京剧院在网络平台进行青春跑道“决胜篇”的收官汇报演出。

“青春跑道”是上海京剧院自2011年起举办的人才培养品牌,每年分别以“起跑”“跨越”“接力”“冲刺”“决胜”为副标题,上京众青年演员将在项目十周年之际带来跨越一整年的高水准演出,在今年开演前就倍受期待,如今观众仍可以在线上欣赏这份十年答卷。

虽与现场暂别,上海文艺院团各展风采,从舞团到乐团,从流行文化到传统艺术,用一场场云相聚齐心打造“永不落幕”的演出。在等待回归的日子里,文艺工作者们也没有停下脚步。这几天,上话的演员们开始了线上围读剧本,正为暑期的话剧积极做准备。

这些鼓舞人心的云剧场是上海市“艺起前行”活动的一部分。截至目前,由上海市委宣传部统筹指导的“艺起前行”线上文化活动加大文艺内容供给,包括市级国有文艺院团云演出 82 项,演艺大世界在线活动 4 项,文博云展览11 项,文艺协会和新文艺群体活动 13 项。

“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戏剧。”“齐心协力抗疫,静待剧场重逢。”这个春天,一条条留言代替了剧场里的阵阵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