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庄公遵母命入齐娶少妻,齐桓公奉王令伐卫纳卫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惠王五年(公元前672年),陈宣公怀疑太子御寇谋反,便将其杀之。公子陈完,字敬仲,因与太子御寇关系好,怕牵连被杀,便投奔齐国。齐桓公知其贤德,封为工正(掌管百工之官)。一日,齐桓公到公子完家饮酒,饮得酒兴正浓,此时天色已晚,齐桓公要求燃烛尽欢。公子完推辞道:“臣只白天工作,夜里不工作,所以不能燃烛继续饮酒。”

桓公道:“敬仲言之有理!”遂赞叹而去。

齐桓公因为敬仲的贤德,封田地为其食邑,因此,公子完成为齐国田氏之祖。

话说鲁夫人文姜,自齐襄公变故后,因日夜哀痛思忆,便得了嗽疾,内侍找来莒国医生察脉。文姜久旷之后,欲心难制,便留莒医饮食,并与之私通。

后来,莒医回国,文姜托言就医,两次入莒,居于莒医之家。莒医又推荐别人代替自己,文姜愈老愈淫,然而,她始终觉得这些人都不及襄公厉害,深以为恨。周惠王四年(公元前673年)秋七月,文姜病情加剧,不久,在鲁国别寝去世。临终前对鲁庄公说:“齐女今已长成十八岁了。汝当速娶,以正六宫之位。千万不要拘泥于终丧之制,使我九泉之下,挂念不止。”又曰:“齐国正图霸业,汝需谨慎事之,不要忘了与齐世好。”言罢而逝。

鲁庄公遵依遗命,当年便欲议婚。大夫曹刿道:“大丧在殡,未可太急。请待三年丧毕再行议婚。”

庄公道:“是母亲命我办的。初丧办则太急,终丧办则太迟,考虑选中间便可。”

于是,母丧一周年之后,与齐使高傒申商订前约,请自入齐,行纳币聘礼。齐桓公也以鲁丧未终,请缓约期。

直至周惠王七年(公元前670年),其议始定,以秋为吉。斯时庄公在位二十四年,年已三十七岁。庄公意欲取悦齐女,凡事极其奢侈。可想到,父亲鲁桓公死于齐国,今又娶齐女,内心始终不安。于是重建桓公宫殿,丹其楹,刻其桷,欲以安慰亡者之灵。大夫御孙切谏,庄公不听。

当年夏,鲁庄公入齐迎亲。至秋八月,姜氏入鲁,立为夫人,是为哀姜。大夫宗妇,对哀姜必行见小君之礼,一概用币。御孙私下叹道:“初次见面礼,男位高者献玉帛,小者献禽鸟,以章物采。宗妇不过献榛栗枣脩,以示真诚。今男女献同一见面礼,是男女无别。男女之别,国之大节,而由夫人乱之,这是不能共始终之相吗?”

自从姜氏归鲁后,齐鲁之友好愈固。齐桓公再同鲁庄公合兵,伐徐、伐戎。

周惠王十年(公元前667年),徐国、戎国俱已臣服于齐。郑文公见齐国势力愈来愈大,恐怕齐国侵伐,便派遣使者向齐请盟。于是齐国复会宋、鲁、陈、郑四国之君,会盟于幽(今河南兰考),天下莫不归心于齐。

齐桓公归国,大设盛宴慰劳群臣。酒至半酣,鲍叔牙端杯至桓公之前,斟满酒祝贺。齐桓公道:“今日之饮,快乐啊!”

鲍叔牙说:“臣闻‘明主贤臣,虽乐不忘其忧。’臣愿君毋忘出逃之日,管仲毋忘槛囚之日,宁戚毋忘饭牛车下之日。”

桓公立刻起离席,再拜道:“寡人与诸大夫皆能毋忘,这是齐国社稷无穷之福啊!”当日,君臣极欢而散。

忽一日,有奏报:“周王派遣召伯廖来到。”

齐桓公迎接入馆,召伯廖宣布周惠王之命,赐齐候为方伯,整治姜太公之职,专管征伐。惠王诏言:“卫朔援立子颓,助逆犯顺,朕忍之十年,迄今未能讨伐彰示。烦伯舅为朕图之。”

惠王十一年(公元前666年),齐桓公亲率车徒伐卫。当时,卫惠公朔已去世,子赤立已三年了,是为卫懿公。

懿公不问来由,率兵接战,大败而归。齐桓公直抵城下,宣扬王命,数其罪状。懿公道:“这是先君之过,与寡人无关啊。”

于是,派其长子开方,带着金帛五车,交纳给齐军,请求讲和免罪。齐桓公道:“先王之制,罪不及子孙。只是遵王命而已,寡人不会过多要求卫的”

公子开方见齐国强盛,愿入仕于齐。齐桓公说:“你是卫侯的长子,论次序当为国储。为何舍南面之尊,而北面朝拜于寡人呢?”

开方回答说:“明公乃天下之贤侯,倘得执鞭侍左右,则荣幸已甚,岂不胜于为君?”

齐桓公以为开方爱自己,便封为大夫,与竖貂、易牙同等受宠。齐人称之为“三贵”。

开方又称赞卫侯少女之美,卫懿公已经先将女儿送给齐桓公为妾了,这个是其妹。齐桓公派遣使者送去聘礼,求之为妾。卫懿公不敢推辞,即送卫姬至齐,齐桓公纳之。宫中以称长卫姬,少卫姬来区别她们,姊妹俩皆得宠。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