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在政协第十三届英德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议政发言环节中,政协委员潘虹代表工交组提出,英德要全力破解项目建设落地难,推动项目落地见效。

潘虹表示,抓发展就要抓项目,抓项目就是促发展,确保项目顺利落地成为当前面临和解决的突出问题。根据2020年市招商引资数据,2020年新引进项目118个,合同投资额达220多亿元,新动工项目57个,投资金额约146亿元,动工率不足五成。

潘虹说,根据调研发现,导致目前英德市项目建设落地难的主要原因为:市场要素配置机制不健全,土地供给矛盾突出;招商引资政策不够灵活,导致项目引不进、落不下;没有统一的企业分类评价体系,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行业量身定做的指导性建议;营商环境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何破解项目建设落地难问题?潘虹建议,建立政府统一服务事项清单,制定审批流程图,压缩审批时限,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到权责分明的同时极大优化英德市营商环境;同时,探索建立跑腿服务团,即相关职能审批单位指定一名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作为专职联络员帮企业“跑腿”,完成各种审批手续,实行全程代办、跟踪督办,并联、集中、限时办理,促进大项目、好项目尽快落地。

潘虹表示,英德应当加强督办落实,解决项目落地难的效率问题。如建立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项目审查联席会议等机制,通过市委重点项目办、大督查机构等多部门联合在督办项目落地难方面发力,实现建设项目“引得进、落得下、发展得好”。

在盘活土地资源方面,潘虹则建议对于未能按合同要求开工投产的企业要约定惩罚性措施,严格执行要点明确的控制性指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于被认定为低效工业用地的,通过三种方法与土地使用权人协商处置:一是原土地使用权人自行改造,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土地整合开发建设、支持优化建筑功能,享受“三旧”改造优惠政策等;二是企业单位收购整合利用,重组共建;三是政府主导置换,收购盘活利用,包括但不限于土地置换、协议收回等方式。通过这三种方法,能够有效盘活低效工业用地,能够深入贯彻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腾笼换鸟。

南方日报记者陈咏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