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楼市“金三银四”缺席,车市销量同样不容乐观。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汽车销售走势低于预期。

据乘联会数据,3月,国内乘用车零售157.9万辆,同比下降一成;1-3月累计零售491.5万辆,同比下降4.5%,同比减少23万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占比近三成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却和传统燃油车走势出现反差。

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9.3万辆和125.7万辆,同比均增长1.4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已近30%。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国内零售渗透率为28.2%,较去年同期的10.6%大幅提升17.6个百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新能源汽车出现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逐年上升,2021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提升,和汽油价格上涨有一定关系,但最主要的,还是政策推动。

此前,工信部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五十三批),一批纯电动乘用车车型涵盖其中,包括比亚迪海豹、小鹏P7和哪吒V等。

3月,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超10.4万辆位居第一,同比增长160.9%。

特斯拉中国6.6万辆排第二,上汽通用五菱5.1万辆排第三,造车新势力蔚小理的销量也保持万辆以上。

新能源成为大势所趋,比亚迪已宣布自3月起停止燃油车整车生产,主攻新能源汽车市场。

与之相对的,燃油车市场消费萎缩,主要是普通消费者的购买力萎缩。

过去几年房地产市场爆发,使普通消费者的买房需求增长,债务增加,挤压了低端购车市场需求。

此外,芯片短缺下,传统燃油车的芯片保障不及新能源车,因此,新能源车与传统车形成较大反差。

02

回顾我国汽车市场发现,“住宅热”之后,我国出现“汽车热”。

资料显示,1978年改革开放时,我国汽车年产销量仅14.9万辆,产能18万辆。

中国汽车在极其弱小的基础上嫁接外来技术艰难起步,到2021年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653万辆和2627.5万辆,增长飞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日本从2008年的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降至第二位,中国上升至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

自此,截至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规模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约占世界汽车产销量的三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约为3.07亿辆,位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架在车轮上的大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从人均汽车保有量上来看,我们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2019年数据,美国千人拥车量约为837 辆,澳大利亚为747辆、意大利为695,当时我国数据为186辆。

即使与马来西亚(433)俄罗斯(373)等发展中市场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我国最新的汽车保有量和人口数据计算,我们拥有14亿人口,但千人汽车保有量只有区区219台。

换句话说,美国1000人中就有超过800人拥有汽车,也就是每五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没有汽车。

我国平均每五个人中,只有一人拥有汽车,和发达国家相比,空间仍然较大。

03

未来,促进汽车消费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仍是主流方向。

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市场空间、制度保障和技术要素方面存在一定优势,但是,也面临明显掣肘,包括芯片、操作系统和安全问题。

电动车企的春天似乎还没有来。

车企增收不增利,因上游原材料涨价而不断宣布上调价格,受疫情影响,生产供应出现停摆……

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60万辆,是2020年的3倍,但却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上到原材料,下到半导体,牢牢掌握细分领域的比亚迪,盘子铺的大,投入也多。

同样, 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小鹏汽车去年净亏损48.6亿,成为造车新势力亏损最大的一家。

受疫情影响,蔚来位于吉林、上海、江苏等多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陆续停产,导致蔚来整车生产已经暂停,客户订单交付推迟。

根据乘联会的测算,上海等地的疫情,预计会给汽车行业的生产带来20%的减产损失。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传统车企、中外资品牌和造车新势力多方混战,烧钱还在继续。

销量提升,似乎更加考验车企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截至4月11日收盘,多家上市车企股价下跌,比亚迪下跌4.5%,长安汽车下跌6.64%,长城汽车下跌7.18%,北汽蓝谷下跌7.2%,上汽集团下跌3.31%。

港股方面,蔚来汽车下跌11%,小鹏汽车跌超9%,理想汽车跌超8%。

中概新能源车股盘前下跌,蔚来跌9% ,小鹏汽车跌超7% ,理想汽车跌超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