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4月14日电 题:政策底不代表市场底,A股短期仍将波动

作者 张奥平 增量研究院院长

近期,A股市场频现非理性波动,着实令人揪心。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们做宏观研究的落脚点与市场大多数人不一样,主要是研究相关政策带给具体产业与企业的增量机遇,很少谈A股市场涨跌的话题,但是今年以来A股市场折射出宏观经济的变量以及未来走势,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刻理解。

首先,需要纠正一个市场常有的误区,即市场的短期波动可以决定政策的制定(例如,市场一旦出现下跌,政策就一定要宽松救市等)。而现实正好相反,政策可以决定市场走向,但市场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决定政策制定。不能用市场的涨跌来“挟持”政策制定的意图,否则,一定会犯被市场牵着走的错误。

政策首先要服务的对象是宏观经济运行、中观产业发展以及微观市场主体,也就是实体经济的发展。只有在资本市场出现较大风险,存在引发金融危机可能的前提下,市场才会决定政策的制定。

其次,理解资本市场的变化与是否投资股票无关。虽然,从短期交易层面来看,资本市场更多反映的是人性的博弈,但从长期价值层面来看,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实现注册制改革后的资本市场,在整个金融市场中的重要性正在大幅提升,与各产业创新发展的联系愈发紧密。

此外,上市公司作为各行业头部企业,当资本市场出现大幅波动,上市公司资本价值被大幅压缩时,其实体项目投资必然会大幅减少,最终将使得整个行业的发展被按下“暂停键”,甚至对行业发展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在3月15日中概股及A股市场出现单日大幅下跌后,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对资本市场释放了重要的政策信号,给出了“政策底”。在会议结束后,资本市场开始强势反弹,但政策底不代表市场底,从短期交易视角来看,在市场信心没有充分恢复之前,依然不能确定市场的短期走势。当时,我们曾提出“资本市场的短期波动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可能,何况在当前国际形势极其复杂的阶段”。现在,我们依旧维持当时的判断,在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当下,市场短期依旧会呈现波动的态势,直到市场主体发展的预期逐步转强,信心实现恢复。

那么,市场何时会实现反转?我们认为不远了。本质原因是经济实现复苏的确定性正在增强。当所有不确定性,都逐步转变为确定性时,信心便会开始恢复。所以,有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困难,那么便始终无法解决。

相信很多朋友会产生质疑,难道俄乌冲突、美联储加速加息、缩表等外部因素都可以不考虑吗?当然需要考虑,只不过用相对长期的视角来思考这些不确定性后,会发现其长期的终局依旧是确定性的,包括近期国内多点散发的疫情。此外,当内部经济开始复苏,稳增长形成强大的动能后,将会对冲掉外部环境一切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无论是企业家,或是投资者,在经济快速奔向新一轮复苏期的关键阶段,我们更需要坚持长期主义,通过站在今年年底、三年后、五年后的长期视角,全局性地思考当下的每一个决策,抓住长期确定性的增量机遇,走在经济周期的曲线之前,这样才可以不被短期的市场波动所影响。(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宋亚芬

【编辑:郭晋嘉】